论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一期规划建设

时间:2022-10-27 11:12: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首剖析不足之处,提出个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3-22

修回日期:2013-06-04

引言

为了缓解城市扩建所带来的压力和及时保护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毗邻香港的深圳市在看到香港郊野公园建设的成功以及影响力的提高后,于2002年出台《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提出建设21座郊野公园的目标[1],塘朗山郊野公园便是该次规划中首批建设的郊野公园之一,2003年7月,《塘朗山郊野公园总体规划》审批通过。根据该规划将公园分成近、中、远三期建设的要求,公园管理部门再次编制了《塘朗山郊野公园一期详细规划》(图1),并在2005年获政府部门审批通过,由此正式启动了一期建设。

由于公园规划建设初期,国内关于郊野公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2],且内地管理体制和建设模式与香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深圳市首批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并无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随着塘朗山郊野公园一期的建成与完善,其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1 概况

塘朗山郊野公园位于深圳市南山区,龙珠大道以北,留仙大道以南,西起红花岭,东止于梅林山公园,总面积约993 hm2。公园最高点塘朗主峰海拔430 m,东可全观鸡公山脉,西可远眺西丽水库,北可尽享大学城美景,南可一览南山区全貌,是一个360°全方位观景的绝佳平台。因此塘朗山郊野公园一期规划建设便以“观山观水观天下”为主题,纳入一期规划范围的主要是以塘朗主峰、鲤鱼背、望天螺峰等山头组成的山脊线以南的公园区域,总面积约436 hm2。

2 项目背景条件分析

2.1 以山地为主,缺乏平地

塘朗山郊野公园以山地为主,缺乏平地,因此建设中应尽量减少土方开挖和扰动,减少水土流失,功能规划以登高揽胜为主,因地制宜布局景点和交通设施。

2.2 林分单一,水土流失

公园约70%的森林曾被毁坏并栽种成荔枝树,原来肥沃的土壤被雨水冲蚀。因此一期建设范围内的林木以荔枝林和人工次生林为主,植被单一,老化快。

2.3 废弃石场视觉效果

深云石场废弃后严重影响公园的视觉效果,需要进行治理复绿和景观改造,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公园和谐的一部分。

3规划布局与调整

3.1规划初衷

塘朗山郊野公园一期详细规划根据功能要求、资源属性、景观特征、人文脉络等因素,将公园划分为生态游览区、生态健身区、森林生态恢复区、管理服务区。生态游览区主要利用地形等自然条件进行适当的人工改造,修建亭、廊、平台等驻足、休息场所,可供游人眺望美景。另外,在陡峭处设立登山步道,让游人享受登山观景的乐趣。生态健身区主要通过对深云石场进行生态复绿改造,利用既有的深云水库和深云采石坑筑坝蓄水成景,营造人工湖和瀑布景观,并在湖区边设置健身步道和游乐设施,供市民休闲健身。森林生态恢复区主要用于退果还林,改造为生态风景林,使森林生态恢复,暂不进行人工景点开发。管理服务区主要是服务市民游客,作为入口集散地。

3.2 规划调整

随着公园一期建设的逐步展开,相关的制约问题也开始显露,问题主要有:1)城市发展引起规划发生变化。公园建设必须服从于市政建设,规划中的生态健身区最终因成为地铁7号线的临时停靠站而无法实施;2)荔枝果树的征收补偿涉及费用巨大、协调解决困难重重等问题,退果还林大多无法实施,森林生态恢复遥遥无期;3)管理服务区的建设进度严重滞后。因此,一期规划方案的部分内容必须作出调整。调整后的方案将建设重点放在生态游览区,但生态游览区的部分建设也因上述问题遇到了较大阻碍,其中涉及到荔枝果树补偿的登山步道和景点大多不得不取消(图2)。

4 建设的成功经验

4.1 自然野趣和生态优化的建园理念贯穿始终

规划建设中,仅安排必不可少的园林建筑和服务设施,并尽可能将之融于自然生态环境中。登山步道尽量结合地形和游人踩踏的小径选线,并保留一定的自然土石路面。尽量在视觉开阔、景致优美的无林地或疏林地因地制宜地开辟观景平台(图3),既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能最大程度地体现人性化。园路铺装、石凳等的选材首先考虑本地石材(塘朗山郊野公园主要选用本地芝麻灰和西丽红花岗岩石材),既能降低成本,又易与当地的环境融合。园林小品、垃圾桶、指示牌(图4)等设施大多采用混凝土仿木制作而成,既坚固耐用,不易被盗,又可烘托自然、野趣的郊野氛围。

4.2 合理利用公园资源组织游览园道

根据生态游览线路的需要将主要道路分为主园道与登山道2级,利用原有的3 m宽微波站道路(已弃用)与机耕道扩建成6 m宽主园道,与市政道路相接,可直达山顶,满足消防救助需要,并可供体弱年幼者锻炼休闲。主园道采用沥青路面以提高游人行走的舒适度,并且是半郁闭的空间,可达到幽恬宁静的效果。而登山道宽度1.5 m,主要用来打通各景点之间的交通微循环,规划建设中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自然资源条件:主峰南面海拔300 m以荔林为主,起雾时云罩半山,俨如仙境,荔林层叠,隐于云中,仿似云中踏步。因此,设置登山道自入口沿东西方向穿行上山,名曰“荔云”。海拔300 m以上以桉、相思人工次生林为主,林密山高,局部视野开阔,城市景观一览无余,因此在此区域以“揽胜”为重点修建登山道联结3座观景亭,以供游客进行森林浴和登高远眺。主峰山脊线绵延起伏至梅林山,沿途多有过去种植的油茶,花开之时,清香扑鼻,故在此设置登山道,取名“茶香”,一则供游人入林寻幽,二则供游人饱览自然深山之美,体验茶花清香。各登山道与公园地形、水体、植物、景点、公用服务管理设施结合,形成完整且景观体验多样化的道路网络体系。另外,在登山道规划建设中尽量减少分岔路,避免游人迷路和走回头路,做到既自成一体,又可与主园道相互连接,体现了人文关怀。

4.3 灵活运用传统园林造景手法

《园冶》有云:“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坐落于城市之中的郊野公园,不仅可以利用山、石,树、植物等自然美景造景,更可将城市美景等收为公园的景观背景,以拓展景深,营造气势。如大观亭的选址与建造,便是远借南山区景观与深圳湾全景作为背景。由塘朗主峰向大观亭远眺,游人可感受到景亭屹立于城市之巅的磅礴气势(图5)。另外,位于大观亭选址下方有一组自然石景,仰望可感受景亭临石而立的险势(图6)。由大观亭深入北端,可见一片原生小琴丝竹林,借此修建拢翠亭,景亭隐于竹林中,分外清幽,同时于此可观西丽大学城美景。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塘朗山作为深圳市西部的最高峰,山高云表,山势巍峨,风景壮观,因此山顶的园林建筑必须具备一定的体量与高度,而主峰山顶的原始地形十分狭小(仅约210 m2),四周皆为陡坡。因此,为了打造公园园林亮点,公园对山顶平台进行拓宽:向南拓宽约7 m,向东拓宽约10 m,并在极目亭的位置修筑地台,同时采用假双层亭八角亭(亭高约12.8 m),以提升园建高度和体量。经过空间营造,极目亭跃然挺立于塘朗主峰之巅,与山脊线和天际线结合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并可与大观亭形成对景。

4.4 近自然式植物群落配置

建立郊野公园良好的生态系统,必须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对疏残林、阔叶次生林、无林地和荔枝果林进行改造,而受制于荔枝果林无法征收补偿的情况,公园的植物主要种植于主园道与登山道两侧。针对公园原来的植被特点,植物群落配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增加植物的多样性;2)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长势好、易养护的品种(除主园道外,大多区域无法进行人工浇水);3)克服景观的单调,增加植物的景观层次和色彩;4)不破坏森林生态的平衡。因此,一期共栽种各类乔木品种50余种,灌木品种70余种,在骨干树种的选择上以深圳本土树种和在深圳生长较好的树种为主,如凤凰木Delonix regi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ranum、木棉Bombax ceiba、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等。在种植方法上,根据种植区域的特点进行灵活处理:主园道旁绿地以残次杂灌林和疏林地为主,因此,可对其清表后进行不规则的自然式种植,营造乔灌混交林,丰富林相色彩,突出景观层次。在空间较大的局部缓冲地段适当采用列植来突出曲线美(图7)。登山道两侧的林木郁闭度一般较高,因此大多采取疏伐桉树,套种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土沉香等稍耐荫乔木,并通过毛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四季桂Osmanthus fragrans、红花檵木Lor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等稍耐阴的灌木的散点植来点缀色彩(图8)。

5 不足之处及思考

5.1规划时对外部因素的考虑不足

在公园的总体规划中,深云谷景区原为公园的管理服务区,后来部分改变成南坪快速路塘朗隧道出入口。在随后的一期详细规划中,深云谷景区再次被规划为生态健身区,然而随着城市地铁的大规模建设,该区域又成为了市政工程临时余泥渣土填埋场,而今最终被规划为地铁7号线夜间停靠站和维修站。经过数次的规划更改,原位于深云谷景区的公园次主入口被取消,郊野公园原来的规划设想无法实现,布局也受到一定影响。

另外,塘朗山郊野公园内荔枝林的青苗补偿问题无法解决,许多规划内容因此无法实施。如储云峪景区、深云径、乐山径及其附属的景点等均无法建设。

因此,郊野公园在规划设计时,应多方考虑城市规划、历史遗留问题等外部因素,对于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的,应予以规避,以免影响整体布局与后期施工。

5.2 园建外立面细节处理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不足

由于公园规划建设为分期分片建设,而并非是一次性整体开发建设,因此公园虽确定了园林建筑风格形式,然而各景点的设计水平和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却往往存在差异,部分园林建筑在外观细节上不够统一。因此今后的郊野公园应尽量做到一次性整体开发建设。

5.3公园的文化氛围不足

公园景点的命名、题字、题诗大多源自周边自然景观特征,缺乏文化考究;牌匾、门联的刻字等采用电脑字体,缺乏文化韵味。对此,郊野公园的景点设计除了发掘自然资源的题材外,还可以多考察本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刻字方面多征集采用优美的书法字体,以提升公园的文化艺术性。

5.4 郊野公园的科教功能缺失

郊野公园大多拥有宝贵的原生态森林资源,具有市政公园无法比拟的自然资源属性,是进行环境保护宣传、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平台,然而在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中,这些平台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国家日益重视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应当充分利用郊野公园的宣传平台,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学习、体验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服务。比如可以效仿香港郊野公园建设自然教育径、树木研习径;结合景观建设,在天然块石刻上动物、标本图案和动植物知识等,既富野趣又有教育意义。

6 结语

塘朗山郊野公园一期规划建设在深圳市的郊野公园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其中一些造园经验和普遍问题值得园林工作者甚至社会各界思考。深圳还将有更多的郊野公园投入建设,希望本文能够为今后的郊野公园建设提供借鉴参考,以使深圳郊野公园的建设更加合理与完善,成为国内郊野公园建设的典范。

参考文献:

[1]杭程,孟祥彬.2007~2008年北京郊野公园建设实践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1994-2010年合订本,2010,38(7):3795-3797.

[2]王晶慧,丁绍刚,舒应萍.郊野公园研究浅析[J].河北林果研究,2009,24(3):339-342.

审稿编辑:杨学成 林广思

作者简介:

钟晓峰(1981-),男,广东龙川人

从事园林管理建设工作

E-mail:36687422@qq.com

推荐访问:郊野 深圳 规划建设 公园 塘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