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

时间:2022-10-26 16: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对于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输尿管镜下膀胱-尿路取石;观察组患者以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及碎石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术后出现发热或肾绞痛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效果良好,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尿路结石;取石术;微创

【中图分类号】R69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上尿路结石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等,可引起患者的肾功能受损,患者出现反复性的肾绞痛,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选择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是提升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1]。本次研究将针对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对于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90例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抽样原则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各组均45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患者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1.7±0.4)岁;肾结石患者2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21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患者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0.6±0.2)岁;肾结石患者22例,输尿管结石患者23例。两组患者常规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实施分组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输尿管镜下膀胱-尿路取石;观察组患者以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进行治疗。硬膜外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以F4~6的输尿管导管向其患侧的输尿管于膀胱镜之下行逆行插入,直至其结石下侧或者肾盂的下方,患者转换俯卧位,依据患者的结石部位选择肋间隙的穿刺点。以18F的肾穿刺来进针,当尿液流出之后需迅速拔掉灯芯并置入好斑马导丝,建立起经皮肾的取石通道。置入好输尿管镜,击碎结石并取出。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及碎石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术后出现发热或肾绞痛等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体比较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論

引起上尿路结石的原因较多,包括解剖结石的异常,例如患者出现尿路梗阻或狭窄,导致基质或者晶体大量沉积于患者引流相对较差的部位,尿液滞留而引发尿路感染,这就为结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尿液的因素,有些结石物质将会于患者尿液当中形成,例如钙质的增加和尿酸等,患者尿液中的有机物质及盐类的浓度显著上升,因此容易引发上尿路结石;除此之外饮食因素也是引起上尿路结石的重要原因,例如维生素B6的摄入量不足而维生素D的摄入量过多时就可能引发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大小及位置差异等,其临床症状表现也有较大差异。其中多数患者表现为腹部持续性或者阵发性的疼痛,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对于患者肾单位所形成的损伤相对较轻,也降低了患者在围术期内发生不良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也减少了输尿管镜取石中可能出现的结石残留等缺点,因此患者的碎石和排石有效性及彻底性可显著提升。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属于微创术式[2],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因此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发热等不良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降低,这对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及良好预后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该技术同时具备了输尿管镜技术中的安全性以及肾镜技术中的高效性,其排石的成功率也得以显著提升[3]。因此也成为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优选治疗方案。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该组患者的一次清除率、碎石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并且该组患者的手术用时短于对照组,这表明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

综上所述,针对上尿路结石患者采取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效果良好,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毛福庆.上尿路结石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7):17101.

[2]李良成.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8):122-123.

本文编辑:王雨辰

推荐访问:穿刺 结石 微创 治疗 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