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与治疗措施

时间:2022-10-24 14:5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继传染性法氏囊病后又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主要养鸡国家和地区,对2周龄以内雏鸡感染可引起死亡,成年鸡可引起免疫抑制,危害性极强,常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本文就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期对进一步控制该病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1.临床症状

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病后,一般在10d后发病,发病初期,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呆立嗜睡,采食量下降,随病情发展,肉髯、鸡冠、可视膜苍白,瘦弱,胸部、腹部、翅膀及爪子等皮肤出血或坏死,个别严重病例皮肤溃烂呈紫黑色,有些甚至发生坏疽性皮炎,腹泻,拉白色稀粪,个别耐过此病的鸡一般可慢慢恢复,蛋鸡感染后临床上没有明显变化,但产蛋量会下降。

2.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病鸡的腹部及大腿皮肤瘀血,胸腺明显萎缩,呈深红褐色,法氏囊也明显萎缩,皮下有出血点,肌肉和内脏器官苍白、贫血,血液稀薄,凝固时间延长,肝脏、脾脏、肾脏肿大,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点,脾胃黏膜有出血点,打开大腿骨的骨髓呈黄白色脂肪状,若该病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疾病,可见坏疽性皮炎等。

3.诊断

3.1临床诊断

根据鸡发生贫血、胸腺和法氏囊萎缩,冠、肉髯苍白,骨髓呈炎黄色脂肪样,主要发生在4月龄以内雏鸡,传染主要以垂直传播为主要等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3.2鉴别诊断

3.2.1B族维生素缺乏 两者均可引起雏鸡发育迟缓,脚趾、眼周围皮肤发炎,贫血等,但是维生素B缺乏所导致的鸡产蛋量下降,蛋形变小,受精率降低,鸡胚死亡率增高等,但这些在鸡传染性贫血中却没有。

3.2.2叶酸缺乏症 两者均可引起鸡生长不良,贫血,肾脏颜色变淡黄色,但是叶酸缺乏后,鸡的骨骼变粗且软,胃壁有出血点,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

3.2.3球虫病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没有血便,肠道几乎没有出血点,而球虫病也可引起贫血,但主要是血便,肠道出血明显,使用球虫药效果较明显。

3.2.4禽弓形虫病 两者均具有传染性,临床上贫血,瘦弱,鸡冠苍白,腹泻,但鸡患弓形虫病排的粪便呈白色稀粪,共济失调,角弓反张,歪头,剖检可见,心包膜有圆形结节,小肠也有结节,涂片镜检可见弓形虫。

3.2.5与黄胺药物中毒的区别 黄胺药物中毒也可引起贫血症状,但是有使用磺胺药的历史,只要停止用药,并在饮水中添加1%的碳酸氢钠或5%葡萄糖就会有明显地治疗效果。

3.3实验室检测

3.3.1镜检 无菌取病鸡的肝、心、脾等器官做成匀浆,按常规方法处理完后,接种于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置入37℃培养24h,仍未见细菌生长。

3.3.2血液学检测 无菌采集患鸡的血液,加入抗凝剂,取抗凝血1mL加入红细胞压积管中,3000转/min,离心30min,结果发现红细胞压积值20%以下,根据红细胞30%以上正常,压积值低于27%H骨髓黄染判定为鸡传染性贫血阳性。

根据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测即可作出确诊。

4.防治措施

4.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栏舍内外粪便及其他异物,控制好饲养密度,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定期采用福尔马林、氯制剂、5%双链季胺盐等消毒药剂交替消毒,加强检疫,防止引进带毒鸡将本病传给健康鸡群。

4.2加强抗体监测,防止垂直感染

由于该病主要是经种蛋垂直传播,因此,要对基础种鸡群进行抗体监测,若发现阳性鸡,立即淘汰并做无害做处理,以逐步净化鸡群,切断垂直传播。

4.3加强免疫工作

用鸡CIA弱毒冻干苗对13~15周龄鸡进行饮水免疫,蛋鸡免疫42d后所产蛋可作种用,另外,也要及时接种法氏囊、马立克等疫苗,这也可降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易感性。

4.4免疫接种

一般对13~16周龄的种鸡群进行CIA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免疫接种后40d内产的蛋种不能用于孵化,以防疫苗株感染,40d以后基本产生免疫力,并将持续至60~65周龄,但要注意,CIA疫苗不宜对40日龄以内的雏鸡和产蛋前20~28d的种鸡群进行接种,以免雏鸡感染或通过种蛋传播疫苗病毒。

4.5药物防治

由于该病重在预防,因此,饲料中要有充足的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这对于减缓病情,对耐过康复鸡有较好作用,同时,在饲料中添加1%的中药组方(黄芪、板蓝根、鱼腥草、党参、金银花、麦芽),连用3~5d,饮水中添加环丙沙星、黄芪多糖、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预防,以防继发细菌感染。(编辑:赵晓松)

推荐访问:鉴别 传染 性贫血 诊断 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