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青在随州市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时间:2022-10-22 13:48: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泡泡青是随州地区冬季蔬菜的当家主栽品种。由于泡泡青生长的地域性、季节性的特点,对泡泡青与气象条件的研究没有见诸于文献资料。根据1957—2013年随州市的气象资料,结合当地的泡泡青栽种资料,对泡泡青的生态特性、泡泡青的生长过程中的气象条件、影响泡泡青的不利气象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利气象条件对泡泡青的影响和危害,提出了防御不利气象条件的对策。

关键词 泡泡青;生态特性;不利气象条件;气候适应性;湖北随州

中图分类号 S636;S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

泡泡青是随州地区冬季蔬菜的主栽品种,具有十分悠久的栽培历史,是随州城乡居民冬季必不可少、十分喜爱的蔬菜。泡泡青的生长习性与油菜接近。一般在9月中下旬开始播种,11月中旬至次年2月下旬经霜冻后采摘上市食用,其最佳食用采摘期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2月初。食用采摘期的泡泡青呈匍匐或半匍匐生长,叶片呈深绿色、肥厚凸起,呈泡泡状,故名。立春后抽苔,植株开始直立生长,此时的叶片有些苦味,基本上不再食用。薹茎初期呈绿色,嫩苔可食用。后期开花时薹茎为浅绿色,主茎粗壮,呈圆形或扁平状。开花期的株高50~70 cm,一般分枝有8~15个,花瓣金黄色,开花后不能再食用,少量的泡泡青待开花结籽留作下年播种的种子。种子籽粒较小,褐黑色,有光泽。根系为一年生须根,色白,根长为8~12 cm,不可食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种籽基本成熟,整个生育期为230~240 d。泡泡青采摘食用时间主要在冬季,春节前后大量上市,属冬季时令新鲜蔬菜,此时正是全国大部分地区最寒冷的时期,泡泡青可以补充冬季绿色蔬菜缺口。泡泡青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天气寒冷,生长缓慢,较少有病虫害的危害,不需使用农药,具有易贮藏、口味佳、无污染、产量高、效益明显的特点,是真正的天然绿色时令蔬菜,也是随州人招待客人、馈赠外地亲朋好友的上好佳品。“随州泡泡青”已经取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产品认证,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泡泡青在随州种植面积已达3 333 hm2以上,鲜菜产量15 t/hm2左右,年产泡泡青菜鲜品逾5万t,产值近3亿元,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种植泡泡青菜已成为随州地区农民冬季增收的重要来源。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用资料为随州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7—2013年气象资料和1994—2012年土壤相对湿度资料,以及随州长佳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提供的2010—2013年泡泡青种植栽培资料。为了解泡泡青不同播种期的出苗情况,2014年9—10月在随州市气象局住宅区大院内的菜园(A点)约每间隔5 d共开展了4期泡泡青的分期播种观测试验,在气象局新办公楼附近的农户自留地里(B点)进行了不同土壤湿度对泡泡青出苗影响的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泡泡青生理特性和经济属性,将泡泡青生育期分为播种—出苗期、出苗—移栽期、移栽—采摘食用期、采摘食用—抽薹开花期和抽苔开花—种籽成熟期。

2.1 泡泡青生育期气象条件

泡泡青种植栽培的地域性、季节性、唯一性特点,与随州地区冬季气候和土壤性质密切相关,是长期以来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1]。随州市有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的地带,是著名的随枣走廊,其走向与冬季冷空气活动的路径高度一致,冷空气活动频繁而剧烈。根据57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随州地区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全部出现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2月,年极端最低气温在-16.3~ -4.6 ℃之间,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1.0 ℃(洪山气象站),这也是湖北省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随州地区历年平均降雨(雪)日数在5.9~9.0 d之间,12月至次年2月的多年平均总降水量只有84.5 mm,不到全年降水量的9%,形成了降水少、多霜冻的冬季干燥寒冷气候特征。

研究指出,土壤在土壤相对湿度为70%时,能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要求[2]。在泡泡青的生长期,特别是在最佳采摘食用期(12月至次年2月)一般要求土壤相对湿度在70%~90%。对于随州地区而言,大部分年份生长期的土壤相对湿度能够保证泡泡青生长的需要,但在少部分年份不能满足(图1)。

2.1.1 播种—出苗期。泡泡青具有很强的抗寒性,不宜在温室大棚里种植。泡泡青在9月中下旬开始分期播种,少部分在10月上旬播种。播种出苗与温度条件关系密切,在16~22 ℃的环境条件下,播期后3~5 d即可出苗(表1)。由于早秋的温度一般较高,如播种过早,出苗迅速,抗逆性减弱,易受干旱和病虫害危害,不利于培育壮苗;在冬暖年份还会提早抽苔开花,导致泡泡青的采摘期缩短,抗寒力降低,影响品质和产量。因此,泡泡青应适时播种,一般在9月下旬为宜。

土壤湿度也是直接影响泡泡青出苗的主要条件。由表1可见,泡泡青在浇水灌溉和自然降水不能保证、土壤较干燥的状态下出苗时间比同期浇水播种情况下要明显推迟,只是后期有降水天气,改善了土壤湿度才促进了出苗。因此,泡泡青出苗是包括温度、土壤湿度等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为保证泡泡青苗全、苗齐、苗壮、苗快,防止缺墒受旱,影响出苗,一般应在播种前一次浇足水分,保证出苗和生长过程中土壤底墒充足;播后如遇干旱,需经常进行浇水灌溉。

2.1.2 出苗—移栽期。从出苗期到移栽期需经历三至五叶期,移栽定植一般在五叶期。当泡泡青的苗龄在25~30 d,苗高15~20 cm,叶片4~6叶时,需进行移栽、间苗,移栽、间苗的定植密度大约为22.5万株/hm2。播期正常的泡泡青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就可进入五叶期。此时在随州地区秋高气爽,气温高,日照强,蒸发大,容易发生干旱危害,也是病虫害易发时期。因此,移栽定植后需浇1次定根水,如遇干旱要及时浇足水,保持土壤湿润。在部分年份也容易发生连阴雨天气,主要需做好排渍降湿工作。

2.1.3 移栽—采摘食用期。移栽后,由于泡泡青根系受伤,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下降。水分缺乏或水分过多都易导致根系发育受阻,幼苗不能恢复正常生长,容易死苗。移栽成活后,由于此时大部分年份的日平均气温在10 ℃以上,蒸发小,底墒足,雨(雪)日数较少,光照相对比较充足,泡泡青进入迅速生长时期。当泡泡青的叶片长度达到20~25 cm,有8~10片完全叶,经历初次霜冻后即可采摘食用、上市。随州市有91%的年份在11月中旬开始出现初霜,因此大部分年份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开始进入采摘食用期。泡泡青最佳采摘食用期(12月至次年2月初)是随州市全年最寒冷时期,95%以上的年份会出现最低气温<-5 ℃的严寒霜冻天气,易造成冻害[3]。但低温有利于春化过程的完成,对保证泡泡青后期正常开花、结实十分必要。12月下旬至次年1月由于气温低,土壤蒸发减少,一般土壤不缺墒,不需要浇水,也不宜浇水。

2.1.4 采摘食用—抽薹开花期。泡泡青临近采摘食用末期时,叶片已老,基本不能食用。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先后进入抽薹、开花期,抽出的嫩薹可食用,部分春寒年份抽薹推迟。这个阶段正值初春时节,大部分年份气温比冬季明显升高,但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降温与升温、降雨(雪)与晴天交替出现,泡泡青的生长速度加快。

2.1.5 抽薹开花—种子成熟期。泡泡青在3月中旬开始开花,部分春暖年可提前到2月下旬,开花期可持续到4月上旬末。此时春季温度回升快,大部分年份的3月下旬气温都在10 ℃以上,极端最高气温可达20 ℃以上。这个阶段是泡泡青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种子成熟采收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初。随州市历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的平均日期在4月23日,温度高,日照充足,有利于种子的成熟。在部分年份有可能发生倒春寒和连阴雨天气的危害,易形成阴雨寡照、田间渍水,影响开花和延缓种子成熟。

2.2 影响泡泡青的不利气象条件

泡泡青整个生育期都是在露天地里,受干旱、冰凌、渍害、倒春寒等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和危害较大。本文以1957—2013年随州市月降水距平的百分率多少作为干旱、渍害的判断标准[4],以历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最晚出现降雪天气日期作为倒春寒出现的指标。

2.2.1 干旱。泡泡青属于喜湿作物,对土壤水分条件要求较高。干旱导致泡泡青生长缓慢,产量降低,味道变苦,对泡泡青的品质、产量、口味影响很大。在干旱严重年份,泡泡青会减产30%~40%。10—11月是泡泡青生长的关键时期,泡泡青的生长状况、品质产量、土壤湿度的维持、后期土壤底墒高低,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基础。从表2可看出,在57年中,10月出现干旱的概率为54.4%,平均2年一遇。其中出现大旱的概率为42.1%,1979年10月没有出现降水过程。11月有29年达到了干旱标准,出现干旱的概率为50.9%,其中有25年达到了大旱的标准。11月出现大旱的概率为43.9%。特别是近10年,随州市秋季气候以干旱为主。从2004—2013年,随州市有6年在10—11月出现了大旱天气。因此,泡泡青秋季出苗—采摘食用期的抗旱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2.2 渍害。在部分年份,由于降水量多,温度低,蒸发小,土壤中的水分不容易蒸发排出,土壤水分长期处于过饱和状态,导致泡泡青的根系缺氧,泡泡青的根系生长不良,引起泡泡青生长发育不正常,容易造成叶片衰老变黄[5]。在随州市,10月出现重渍的概率达到26.3%,为4年一遇,11月达到33.3%,平均3年一遇(表2)。1999年10月降水距平百分率高达195%,土壤中的水分不容易析出,造成了严重的渍害。

2.2.3 冰凌。冬季泡泡青耐寒性较强,但对冰凌(因泡泡青植物体内吸收水分饱和后受到冻害的现象)比较敏感。特别是在冬季下雨或田间积雪融化后突然出现强降温,由于土壤湿度过高,植物体内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此时出现低温且持续较长时间,其细胞间隙内水分和土壤就会结冰,导致叶片组织和根部受到损伤而死亡[6]。当极端最低气温在-10 ℃以下,土壤湿度过高,持续时间较长时,会造成泡泡青受冻、死亡。

由表3可见,随州市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5.0~-4.6 ℃之间的有6年,-6.9~-5.0 ℃之间的有19年,-9.9~-7.0 ℃有23年,≤-10.0 ℃有9年。也就是说,出现≤-7.0 ℃的年份有32年,平均5年三遇,其中,≤-10.0 ℃的寒冷天气平均10年两遇。

2.2.4 倒春寒。在随州市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在57年中,随州市3月中旬(开花期)以后出现倒春寒的年份达到26年,平均10年四遇。历年4月出现降雪有6年,平均10年一遇。这个时间段出现倒春寒(降雪)天气,会影响泡泡青开花受粉,延缓种籽成熟。

2.2.5 病虫害。11月上旬至11月下旬、次年3月中下旬易发生蚜虫;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易发生病毒病。在泡泡青的苗期阶段,特别是在10—11月,由于此时气温较高,如遇干旱天气,易发生蚜虫危害,影响全苗、壮苗。在出苗后7 d内的立苗期,如出现高温高湿,也容易出现立枯病和猝倒病。在泡泡青的采摘食用期,由于处在寒冷的冬季,基本上没有病虫害的危害。即使前期有病虫害危害,但由于时间较短,影响不严重,一般不需要施药防治,但会影响品质和口味。

2.3 防御对策

对于苗期的蚜虫和移栽成活期干旱的防治、防御,需采取浇灌、沟灌措施,提高土壤墒情,营造不利蚜虫生长的环境。移栽成活后至12月中旬,正常年份每7~15 d浇1次清水粪,遇干旱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也可进行沟灌,但水不能平厢面,保证田间有墒,促进叶片生长。对于冰凌、渍害现象和立枯病的危害,在强降温和降水天气过程来临前,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适时做好清沟排水,降低农田地下水位和土壤降湿工作,气象部门应开展点对点的气象服务。

3 结论与讨论

泡泡青是随州本地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作物,其地域性、季节性和气候适应性明显。在随州市适应种植的范围较广,经济效益高,绿色环保无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推广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随州市冬季干燥寒冷的气候有利于泡泡青正常生长,但这种气候特征的弊端也比较明显。干旱、冰凌、渍害、倒春寒是危害泡泡青正常生长主要的不利气象条件,因此应结合出现不同气象灾害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防范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由于泡泡青的地域性特点,目前对泡泡青的研究还不深入,有关气象条件与泡泡青生长的关系及其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4 致谢

感谢退休工程师徐定乾同志参加观测试验,并提供有关资料。

5 参考文献

[1]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气象专业农业气候编写组.农业气候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65.

[2] 冯定原,王雪娥.农业气象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31.

[3] 崔读昌.关于冻害、寒害、冷害和霜冻[J].中国农业气象,1999,20(2):56-57.

[4]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气候影响评价:农作物气候年型划分方法:GB/T21986—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 胡毅.应用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38.

[6] 刘汉中.普通农业气象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推荐访问:随州市 适应性 气候 泡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