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阈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0 20:2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当前网络已成为学校思政教育场域的主要载体,它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以及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将网络运用到思政教育中对于提高高校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和绩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扩展学校思政教育阵地的需要。现有的学校网络思政教育存在技术能力薄弱、体系不完善等弊端,应从提高网络工作技术能力、优化思政教育质量以及完善思政教育的辅助机制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学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分析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思政宣传工作。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网络思政教育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强调充分运用网络等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网络思政教育是指运用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教育媒介和工具。网络承载着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任务,是教育工作者对青少年进行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新方式和新途径。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信息技术场域,具有纵观全球、包罗万象、迅捷快速等高科技特征。在网络信息技术席卷整个高校教育环境的境遇下,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势在必行,唯有积极地掌握主动权,方能达到弘扬主旋律、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健康发展的效果。

1.青少年网络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青少年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网络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经济水平、教育环境的发展,同样也极易导致参与主体的行为失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环境中海量信息良莠不齐,一方面充斥着新闻热点、时事政治、学术争鸣等社会主流资讯,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堆积着色情、暴力、腐朽等垃圾信息混淆视听,而这些负面信息极易侵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同时,网络环境的无屏障性、虚拟性等特点,激发了青少年表达自我的欲望,让他们能畅所欲言,提升自我的認可感。但这也导致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对现实生活淡漠、无视,疏远与身边同学、朋友的交流,形成相对封闭的现实人际圈。网络对青少年负面效应的产生在某些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给学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2个体本位思想浓厚

“90”后这一代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大大改善,物质条件、经济条件都高于以前,另外,多数学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万千宠爱集一身,享受了太多的溺爱,导致自我本位思想严重,过于强调个体的主管感受,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考虑事情,很少会换位思考为他人着想,集体主义理念薄弱。

1.3心理抗压能力弱

“90后”的青少年子女在父辈的呵护下成长,社会经验、人生阅历都很欠缺,另外,他们又是面临空前压力的一代,学习压力、未来就业压力早早地就让他们承受了过大的心理负担。这些温室中的花朵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心理抗压能力薄弱,缺少生活磨练和挫折洗礼的他们心理脆弱、不能承受挫折,在遇到困难时缺乏奋斗的勇气。同时,“90后”青少年普遍缺乏信仰,喜欢将人生的全部意义都放在某个支点上,一旦受挫,就变得无比消沉。

2.青少年网络思想教育的途径分析

2.1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宣传体系

现代青少年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深受网络的影响。网络带来的影响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应该看到网络的正面效益,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加大投入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网站,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新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扩大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的声形并茂的特征,设计符合时代特色,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充分利用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组建校内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BBS,实行实时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心理教育,保持他们的网络心理健康。

2.2促进网络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的精神所在。它由历年办学经验日积月累而沉淀,雕刻着学校的历史和精髓涵养,更是学校人文素质奠定的根基和教育功能的延伸。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中注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内容,不仅是对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更是将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有利于辅导员立足于本校的特色文化和精神,从而增进对思政教育的审视和反思,引领青少年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全面发展,使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齐头并进,从而获得更高的教育成效和教育认可,并吸引优秀的生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2.3构建专门心理健康辅导师资队伍

新时期青少年心理脆弱成为普遍现象,抗压、抗挫折能力较差等问题屡见不鲜,因此,我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力度,针对“90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往,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动态,与学生打成一片,及时排解学生心理的困惑。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认识程度,组建专门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队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定期的观测与检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工作,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要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青少年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性,让青少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3.结语

网络思政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技术性、规范性、自由性、广阔性等特征,将现代化的新技术和思政教育内容融为一体,对于开展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多方面、多渠道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政治需求,建立一套牢固的防御体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配合,社会整体融合,形成齐抓共管、覆盖面广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扩大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焕兰.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青少年网络问题探析[J].汉字文化,2019(11):151-152.

[2]陆小林.试析网络视阈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才智,2016(29):159.

[3]赵珑.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03

[4]周军.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 对策研究 网络 视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