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团队键盘音乐研究:创作与演奏

时间:2022-10-20 15:0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馞4m6Ѩky剖析,阐明了团队键盘音乐发展的自身轨迹及其受到社会文化诸多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团队键盘音乐;创作;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团队键盘(team piano)①是一种不同于键盘二重奏的演奏形式,由3位或更多钢琴手在一架或一架以上的键盘上进行合作,种类多样,例如一琴(五、六、八、十)手、二琴(五、六、八、十、十二)手、三琴(三、六、八、十二)手等。随着钢琴与琴手数量的增加,最多可达到50架琴、100只手的规模。以上形式中,通常为人所知的是六手联弹(即3位琴手在不同数量的琴上演奏)、八手联弹(即4位琴手在不同数量的琴上演奏)等。该形式区别于多位琴手同奏一曲的齐奏形式,因其曲目是专为团队键盘而作的原创作品或取材于其他各类音乐体裁的改编曲。团队键盘原创作品数量以二琴八手、一琴六手和四琴八手这三类形式为最多,改编曲则几乎完全为这三类形式。相比键盘二重奏,团队键盘演奏形式因其增加的琴数和演奏者人数而能展现更为宏大的乐队音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层次,对演奏技巧尤其演奏者之间的合作密切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团队键盘演奏形式起源于16世纪,当时欧洲一些教堂中已设有数架管风琴,这为多人在数架琴上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演奏大多为即兴,仅有少量出自英国、瑞士、荷兰等作曲家之手的乐谱保存下来,最极端的例子是1557年无名氏为10位琴手各4个声部而作的总长80小节,用D多里亚调式写成的《基于Unum Colle Deum的40个声部赋格》②。J.S.巴赫以其《D小调三架羽管键琴协奏曲》(BWV1063)、《C大调三架羽管键琴协奏曲》(BWV1064)和《A小调四架羽管键琴协奏曲》(BWV1065)开巴洛克时期多架键盘演奏和作品改编之先河,随后莫扎特为三琴六手而作的《洛德隆协奏曲》(K.242)成为古典主义时期的经典之作。19世纪除继续发展三琴六手、四琴八手等传统形式外,还涌现出大量新形式,如一琴(六、八)手、二琴(六、八)手等,其中一琴六手、二琴八手和四琴八手最为常见。以车尔尼、李斯特、莫谢莱斯、斯美塔那、格拉祖诺夫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为代表的作曲家们将浪漫主义、半音主义和精湛的炫技融入新作。该时期与原创作品同样盛行的是改编作品,取材自交响曲、室内乐、清唱剧、歌剧等,包含对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的改编。自20世纪以来,更多不同国籍的作曲家和职业演奏家将热情注入其中,原创和改编作品的数量较快增长,在创作上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本文着重对20世纪团队键盘音乐创作(原创作品)的历史发展和新动向进行概括梳理,选析两首原创作品,并从社会文化角度就演奏相关问题进行剖析。

一、创作新动向

在西方音乐史中,20世纪是一个充满实验和探索的时代,音乐风格呈多元化,对新观念的创造和吸收成为作曲家最为鲜明的探索方向。

20世纪上半叶的音乐风格包含:调性音乐、音高中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音乐使用工厂和城市的噪音(即“未来音乐”)、微分音音乐、新古典主义、十二音序列主义、流行音乐等,以查尔斯·艾夫斯(Charles Ives,1874—1954)、斯特拉文斯基、拉威尔、乔治·安太尔(George Antheil,1900—1959)、卡尔·奥尔夫(Carl Orff,1895—1982)、路易吉·达拉皮科拉(Luigi Dallapiccola,1904—1975)和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1892—1974)等的作品为代表。其中,艾夫斯的《选举》是20世纪第一首原创团队钢琴作品;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新婚》影响了安太尔、奥尔夫和达拉皮科拉的创作;达拉皮科拉《为三架钢琴而作》(因尼)③的十二音序列主义显然受到勋伯格的影响,抒情风格和严谨的卡农结构则来自于贝尔格和韦伯恩的影响。

20世纪下半叶,调性、音高中心性、无调性、新古典主义等前半个世纪的风格依然存在,新的创作潮流不断涌现,如整体序列主义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磁带音乐、计算机音乐、简约主义音乐、微分音音乐、音响集群、拼贴与引用等。这些音乐风格极大影响了团队键盘作品,也赋予其实验音乐的特征。美国作曲家斯特凡·沃尔佩(Stefan Wolpe,1902—1972)以微小的音高细胞为基础来代替十二音音列,进而用序列技巧组织起来,深刻影响了音乐的发展方向。50年代在约翰·凯奇(John Cage,1912—1992)影响下出现的一大批偶然音乐作曲家——美国的列哈伦·希勒(Lejaren Hiller,1924—1994)、莫顿·费尔德曼(Morton Feldman,1926—1987)、厄尔·布朗(Earle Brown,1926—2002)等,日本的一柳俊郎(Toshiro Ichiyanagi,1933— )、武满彻(Toru Takemitsu,1930—1996)等均运用开放曲式和图解记谱法,部分作曲家还从东方音乐中汲取灵感;德裔美籍作曲家奥托·吕宁(Otto luening,1900—1996)与多位作曲家一起建立哥倫比亚—普林斯顿电子音乐中心,并创作了一系列电子音乐作品。60年代早期始,美国作曲家特里·赖利(Terry Riley,1935— )、史蒂夫·赖克(Steve Reich,1936— )和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1937— )成为极简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俄罗斯微分音音乐的先驱,伊万·维施尼格拉斯基(Ivan Vshnegradsky,1893—1979)受到斯克里亚宾音乐和哲学的影响,又基于其自身的宗教体验,制造了四分之一音钢琴并进行创作实践,作有“四分之一音”“六分之一音”和“十二分之一音”的多首作品;英国作曲家布赖恩·查普尔(Brian Chapple,1945— )结合拼贴与引用、十二音和接近简约音乐的手法来创作。

推荐访问:演奏 键盘 创作 团队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