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消融与价值重构:绅士文化传统下英国BTEC职业教育模式探析.doc【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14 14:5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俗消融与价值重构:绅士文化传统下英国BTEC职业教育模式探析.doc【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世俗消融与价值重构:绅士文化传统下英国BTEC职业教育模式探析.doc【优秀范文】

 

 世俗消融与价值重构:绅士文化传统下的英国 BTEC职业教育模式探析

 摘 要: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但它同时又保留着较多的文化传统。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绅士文化成为英国的主流文化。接受精英教育,培养具有“绅士风度”的通才是英国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并对英国的职业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近代以来,随着它在国际上经济强国地位的丧失,英国摆脱了传统绅士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羁绊,努力寻求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BTEC 即是英国实践探索出的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BTEC 具有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质量监控完备、考评方式独特等特征,因而能在英国和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运行。

 关键词:英国;绅士;文化传统;BTEC;世俗消融;价值重构

  作者简介:顾月琴(1975-),女,江苏太仓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育史等。

  基金介绍: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3 年度课题“比较与借鉴:国外现代四大职教模式研究”(编号:D/2013/03/113)、江苏省教育厅 2013 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美 CBE 职教模式研究”(编号:2013SJD880068)、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证研究”(编号:ZYB196)、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3 年度重点自筹课题“经济转型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

 与 区 域 产 业 动 态 匹 配 与 互 动 研 究 - 以 苏 南 地 区 为 例 ”( 编 号 :B-b/2013/03/056)。

  中图分类号:G719.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22-0088-04

 世界著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思想家塞缪尔?亨廷顿曾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一书中提到,20 世纪 90 年代初,他无意中浏览到一组经济统计数据,对比发现,20 世纪 60 年代初,加纳和韩国经济水平差异很小。但时隔仅 30 年,韩国在工业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经济名列世界第 14 位。而加纳发展缓慢,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韩国的 1/4。虽然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亨廷顿认为,文化应是一个重要原因。并指出,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和 50 年代,就有不少学者重视文化因素,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各种社会,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别,解释它们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1]。本文也主要是从文化角度,分析近代英国在丧失世界霸主地位后,经过不断探索所确立的职业技术教育模式―BTEC。

  一、文化内涵与英国绅士文化概述

  从文化视野阐释英国教育的历史变迁,就首先需要厘清文化的内涵。而文化是个复杂的概念,不同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文化进行了诠释:如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格尔茨认为,文化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符号学的概念,所谓文化就是一些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因此,文化分析不是一种寻求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求意义的解释科学,即分析解释表面上神秘莫测的社会表达[2];而德国著名文化学者卡西尔则在《人论》中提出,所谓文

 化,实质上就是人性的创造过程。他把全部文化活动形式的演变经历都看成是一个塑造人性、创造自由的历史过程。因此,文化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渗透性。一个民族的文化,既可以体现在无形的方面,如信仰、观念和价值等,也包括有形的方面,如实物、符号或技术等;亨廷顿则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中,从纯主观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含义,认为文化是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

  笔者赞同亨廷顿的观点,本文的“文化”也主要指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信念和态度,并与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地区世代沿袭下来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可以分为包括服饰、礼仪、庆典、饮食习惯、居住方式等显形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取向、心理倾向、信念等隐形的文化传统。隐形的文化传统沉淀在人们深层心理结构中,具有强大的内在约束力和广泛的渗透性,它几乎影响着人们所有的选择和行为准则,包括对教育目的、地位、作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看法[3]。

  英国最早实现了工业化并率先开启了现代化的大门,但它同时又保留着较多的文化传统。“不列颠的文明都是外来的,外来的文明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最后积淀成一个岛国的文明,积淀了不列颠民族的心态特征”[4]。英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加上宗教、政治和技术革命的影响,使英国的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绅士文化是其极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特色,它一方面以传统的贵族精神为基础,同时又融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价值观,并对英国的教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二、绅士文化传统对英国教育的影响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和实行政治变革的国家,长期以来,英国的工业产品和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但 19 世纪开始,英国逐渐丧失其在世界工业发展中的霸主地位。尤其是二战结束后,当欧洲其他国家都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时候,英国却缓步不前,深受着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失业率等诸多社会问题困扰。探究其经济衰败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英国的绅士文化传统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便在英国本土,人们也经常拿教育说事,把英国“二战”后社会经济发展一直没有太大起色归根于不过硬的职业培训。为何如此?可以肯定地说,它源自于这个民族的特征、政治环境和文化模式以及这个民族与世界之林的关系[5]。

  当人们提及英伦臣民,不免会联想到“绅士”二字,用它来概括这个民族的特征和精神气质。绅士文化是英吉利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以贵族精神为基础,融合了新兴资产阶层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中绅士风度是英国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是英国人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一般来说,英国绅士文化体现在贵族精神上。表现为:第一,骑士精神,崇尚光明磊落;第二,鲜明的贵族等级制;第三,自由主义的文化传统;第四,推崇文化和知识的价值;第五,因循守旧,缺乏变革精神。

  绅士文化也深深地影响着英国的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领域。其中折射到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第一,培养“绅士风度”的精英分子,即具备高贵品质和杰出能力的人才;第二,对受教育者的限制比较大,一般仅限于社会中上阶层[6],认为贵族是有着高贵血统和门第的人。因此,英国绅士文化对于

 教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英国对教育的选择,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受传统绅士文化的影响,英国推崇精英教育,一直到 19 世纪初的英国中等教育,其主流教育理念还是培养进入上层社会的绅士,古典学科占绝对优势,甚至没有技术教育的立足之地。而且,英国的高等教育也将招生对象限于贵族、牧师、医生等中上阶层,甚至将新兴的资产阶级也排斥在外。在课程设置上,拉丁语、文学、神学等成为大学的主要课程,工业和技术需求被边缘化,完全忽略了产业革命后社会发展对技术教育的需求。

  英国一直有着推崇自由主义的传统,19 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政府对教育采取了放任自由的政策,禁止国家以任何形式干涉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同时,在绅士文化的熏陶下,英国的各级教育,都将具有渊博的知识、优雅的举止、不凡谈吐的绅士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对技术教育抱有天生的歧视与偏见,并自然而然地在人文和科技之间划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此时的英国社会,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对能够熟练操作机器的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在欧洲其他国家的职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并积极培养适应产业革命发展的技术人才。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英国职业教育的严重失衡和职业教育水平的落后,使得缺乏足够合格的技术工人和产业人才,造成了英国后来经济水平和整体实力的严重下滑。而英国贵族精神因循守旧的特点,使得机器时代对英国传统学徒制的改革不尽彻底,一直到 19 世纪末,劳动力市场上的绝大多数都是由师傅带徒弟的这种典型的学徒制培养出来的

 技术工人[7]。

 而英国传统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二战后,在 1948―1979 年的 31 年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2.5%,远远低于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由1948年的10.2%降至 1978 年的 4.3%[8]。因此,有专家指出,长期绅士教育所培养的绅士,其博雅、勇敢、对国家的责任感、对自由的爱好、不屈从强权等品质是值得称赞的,但其保守的一面却又令人叹息[9]。也有学者指出,英国相比其他欧洲国家对职业教育与培训较为轻视,这种轻视引发了很多困惑与愤怒,也影响到劳动者自身。英国技能熟练的木匠或工程师无法享有其同类人士在德国或斯堪的纳维亚等国所享有的社会地位[10]。

  三、英国 BTEC 职业教育模式的简介

  19 世纪中期前,英国的主流教育理念依然只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和心智,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19 世纪后期,欧洲大陆迅速把握时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了大批成熟的技术工人,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崛起。为恢复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更为了促进经济领先,英国摆脱了绅士文化传统的羁绊,将教育与国内外经济、技术发展相联系,重构教育价值理念,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1881 年,英国成立了“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主要从事研究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情况,包括英国本国的工业发展状况,并在其后颁布了《技术教育法》;学校也积极进行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各项改革,打破了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一统天下的格局,促进了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英国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产业人才,使英国能够在后来的发展中迎头赶上。而在不断地探索和

 实践中,英国形成和完善了 BTEC 职业教育模式,并在全世界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得以推广和实施。

  BTEC 是英国著名的职业资格授予机构之一,其全称为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成立于 1986 年,由英国两大职业评估机构 TEC(技术教育委员会)和 BEC(商业教育委员会)合并而成。BTEC 模式,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在国际上提供职业教育证书课程的职教模式,现在已成为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及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Edexcel Foundation)的教育品牌。目前英国 BTEC 课程主要是文凭课程(Diploma)和证书课程(Certificate)两类,分为初级(First)、中级(National)和高级(Higher National)三个级别。BTEC 课程共涉及九大与实际环境有关的门类,包括艺术设计类、商务类、建筑类、工程类、健康与保健类、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类、土地类和乡村发展类、媒体类和旅游类,而专业则多达上千门,涵盖许多实用领域,如设计、商业、护理、电脑、工程、酒店和餐饮、休闲和旅游等[11]。BTEC 资格证书可以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获得,如学校及工作场所等。

  BTEC 作为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除了英国本土开设外,还有 130 多个国家和 7000 多个中心实施。BTEC 教育模式能成功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目标方向明确,突出通用能力的培养

  BTEC 培养目标明确,具有清晰的人才培养方向,其最大特点是无论哪个领域、哪个级别的标准,都强制性地包含生存性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被认为是未来从事一切职业必备的通用能力。根据相关企业的意

 见,BTEC 将通用能力归纳为七大领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与他人合作共事;交往和联系;安排任务和解决问题;数字的运用;科技的应用;设计和创新[12]。为评价学生的通用能力,BTEC 还对通用能力的 7 个领域提出了18 项学业成果,包括:自我安排任务和承担责任;尊重他人的价值、信仰和观点;与他人的良好合作与交流;将能力运用于新的领域;用语言和形体参与交流;利用信息资源、发现并解决常规和非常规问题;使用多样性的科技设备和系统;进行多角度思维等等。

  BTEC 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通用能力的培养,与德国双元制与北美CBE 中的“关键能力”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里的“通用”也绝非仅限于特定专业,而是普适性的,即不管何类职业都应该具备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这样,即使学生就业后面临转岗,也同样具有很强的岗位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

  BTEC 课程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并将这一理念贯彻实施于 BTEC 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大纲由课程专家根据各行各业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突出对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获得的成果的描述,而教师的教学也主要围绕这些应该达到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主导地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不仅如此,学生还参与目标制定、评估方法讨论、决定制定和评估过程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中心地位的作用。而教师则主要是指导和引导学生,要求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强调师生交流互动。

  此外,BTEC 学生还享有投诉的权利。当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评价发生差异时,在掌握充分证据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质疑教师的评价结果,并逐级投诉。而教师也必须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做好充分的解释和说明。这也从侧面反映了 BTEC 教育模式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质量监控完备,注意内外审核的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校教务处和督导室承担着质量监控的任务,测验、考试,听课评价、期中期末教学检查等方式是他们采用的主要方式。而 BTEC 则建立起内审和外审相结合的质量审核制度。内审员和外审员各司其职,严格按照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审核...

推荐访问:探析 英国 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