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协调推进

时间:2022-08-04 14:24: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论协调推进,供大家参考。

一论协调推进

 

 一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再没有什么使命, 比引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更光荣; 再没有什么事业, 比团结十几亿人民共圆梦想更崇高。

 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2012 年 11 月,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 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续写这无上的光荣。

 国家博物馆, 《复兴之路》 展览中思接千载, 追寻中国梦。

 深圳莲花山, 邓小平铜像前再展宏图, 激荡改革潮。

 纪念“八二宪法” 颁行, 重申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 塑造法治魂。

 力行八项规定, 以上率下言出必果, 坚守生命线……履新第一个月, 起笔落墨之际, 前进航标已然确立。

 两年多来, 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清晰展现。

 历史, 从来都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其波澜壮阔的画卷。

 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 先富起来之后的共富挑战,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 创新能力与发展需求脱节, 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 治理现代化目标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 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 坚定中国自信、 立足中国实际、 总结中国经验、 针对中国难题, 提出“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这“四个全面”, 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 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 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 统领中国发展总纲, 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 重点领域、 主攻目标。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 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 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 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 预见性、 创造性、实效性”, 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每一个 “全面”, 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 继往开来、勇于创新、 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四个全面”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 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四个全面” 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 正是中国“发展起来以后”, 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 整体性、 协同性的必然选择。

 两年多来, 统筹改革发展稳定, 各项举措力度空前,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破局开篇, 公平正义成为全面小康的重要着眼点; 推进治党治国治军, 反腐倡廉纯洁队伍, 正风肃纪凝聚人心; 运筹内政外交国防, 中国梦与亚太梦、 世界梦同频共振……短短两年多时间, 科学统筹、 协调推进重大决策部

 署, 让局面为之而变、 气象为之而新、 民心为之而振。

 事实充分证明, “四个全面”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 制度的战略抓手。

 “既要注重总体谋划, 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2015 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对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阐述, 也是对“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哲学基础的揭示。“四个全面”, 既有目标又有举措, 既有全局又有重点, 每一个“全面” 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 而是有机联系、 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

 建成小康社会、 焕发改革精神、 增强法治观念、 落实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 的主线, 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很多时候, 只有站在历史的峰峦之上, 才能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 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90 多年来, 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基础;到确定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 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过程, 如此艰辛, 也如此壮阔。“四个全面” 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 增创中国优势。

 这一战略布局, 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 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 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 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

 谋小康之业、 扬改革之帆、 行法治之道、 筑执政之基, 这是一场艰苦的奋斗, 也是一次豪迈的进军。

 行走在复兴之路上, 中国的昨天,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中国的今天,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国的明天, 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梦想是最令人心动的旋律, 又是最引人奋进的动力。

 人民的梦想是什么样子?

  “更好的教育、 更稳定的工作、 更满意的收入、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更舒适的居住条件、 更优美的环境” “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 工作得更好、 生活得更好”, 2012年 11 月 15 日, 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 用朴实的语言, 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 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 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 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重承诺, 展现的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信念和奋斗情怀。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把全面小康放在中国梦的大格局中, 把全面小康目标升华成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今天的神州大地上, 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 凝聚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在中国梦的交响曲中增添了 更优美的旋律, 成为中国共

 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

 然而, 全面小康怎样建成? 难点如何破解? 这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实现, 更关系中国梦的奠基, 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两年多来, 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甘肃、 湖北、 湖南、 内蒙古、 新疆、 福建、 江苏、 云南等 20 多个省区市, 念兹在兹的是亿万人民的小康生活, 奔波谋划的是当代中国的发展大计。

 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 新论断、 新要求, 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实际, 精准聚焦全面小康难点, 科学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

  全面小康, 核心就在全面。

 这个“全面”, 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

 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 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

 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 给独龙族乡 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延安座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 从就任总书记之初到羊年春节之际,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 “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 13 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

 这个“全面”, 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

 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 是“干部清正、 政府清廉、 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的全面小康, 是“破除城乡 二元结构, 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的全面小康, 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 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 的全面小康, 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的全面小康, 是“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 愁” 的全面小康, 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方方面面,着眼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民主权利如何保障? 贫困洼地如何弭平?三农难点如何攻克? 文化挑战如何应对? 生态瓶颈如何突破? 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 就是补齐发展短板的过程, 就是提升小康水平线的过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

 在发展进入新阶段、 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 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瞄准的是经济、 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 发展是当今中国主题。

 无论是 “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

 小康, 这个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 今天已经被中国共产党人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在“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

 然而, 要把一个人口比欧盟、 美国、 日本加起来还多的大国带入全面小康, 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 不可能一蹴而就。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 破除利益藩篱, 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 只有全面依法治国, 建立规则秩序、 推进公平正义, 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 只有全面从严治党, 锻造领导核心、 提供政治支撑, 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

 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 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 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才能绘就全面小康的宏图。

 新的征程正在展开。

 小康这个穿越无数苦难与辉煌岁月的执着梦想, 已经触手可及。

 历史的

 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 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将由我们亲手完成。“继续发扬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 继续保持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 我们就一定能“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 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 30 多年历程; 从现在起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算来大约也是 30 多年。

 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 改革将如何拓展中国道路, 我们又该怎样激发改革动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从履新不到一个月就去“得风气之先” 的广东考察, 宣示“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 擘画改革新蓝图、 吹响改革集结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 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 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思想。如果说,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 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最鲜明的特征。

 党的改革方略步入一个全新高度, 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境界。

 论方向,“改革开放是有方向、 有立场、 有原则的”, 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辙”; 论目标, 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论思路, 要坚持“战略思维、 辩证思维、 法治思维、 系统思维、 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 说关系, 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讲落实, 要“正确推进改革、 准确推进改革、 有序推进改革、 协调推进改革” ……干净利索的思路, 逻辑缜密的阐述, 体大思精的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 让中国新一轮改革方向明确、 路径清晰。

 在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的 2014 年, 改革呈现加快推进之势,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 80 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 项改革任务, 共出台 370 条改革举措……数量之多、 频率之高、 力度之大, 前所未有。

 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 正化为新一轮改革声势夺人的大潮。

 不谋全局者, 不足谋一域。

 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根本在“改革”, 关键在“深化”, 重点在“全面”。

 体现在认识论上, 就是坚持系统思维, 强调不能以偏概全、 不能片面理解。

 比如,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能顾此失彼、 断章取义。

 比如,既要讲“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也要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既要讲如何分好“蛋糕”, 也...

推荐访问:一论协调推进 协调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