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核心

时间:2022-07-31 20:06: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核心,供大家参考。

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核心

 

 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

  80 年代末期, 国家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这充分表明在幼儿园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因为《规程》 通篇都贯穿着素质教育的精神, 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任务, 则必须要以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最终落脚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实际体现了 做一个有益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人” 的基础素质的起码要求。

 它所概括的是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有用的人的基本素质, 而不是具体的教育内容要求。

 例如:

 “体育” 的目 标包括身体发育、 体育及与健康有关的习惯和与增强体质有关的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四方面内容, 它们是互为因果、 缺一不可的, 是成为一个身体健康人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 不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不会有良好的体质, 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就不能发育成良好的体格。

 因此,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决定身体健康水平的关键要素。

 又如, “智育” 的目 标包含着感官、 认识、 语言及动手等四个方面的运动能力, 它们也互为因果、 缺一不可, 是智力正常发展的最直接的素质要求。

 不能想像, 不会正确运用眼、 鼻、 口、 耳等感官能够很好地认识世界; 不会动手操作就可以发现世界的奥秘。

 由此可见. 《规程》中的智育目标是要求受教育者具备接受知识、 发现知识、 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掌握某些特定的知识。《规程》 中“德育” 目 标是萌发幼儿正确的情感, 培养做人所必须具有的良好品质、 行为和习惯, 奠定良好的性格基础。

 而“美育” 目标则十分明确地提出是培养一种感受黄的能力和表

 现美的情趣, 而不只是作画、 唱歌、 舞蹈等技能技巧。

 这一切, 与幼儿园原来普遍存在的重知识给予、 轻能力培养、 重技能技巧传授、 轻能力、 习惯、 兴趣、 情操的培养, 是有本质区别的, 它向我们保教人员提出了为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生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要求。

 一、 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素质, 只有少数人是先天的, 绝大多数人的素质是后天经过受教育训练之后逐渐形成和提高的。

 即使是先天性的素质, 经过教育训练之后也可以大大提高。

 如画家敏锐、 细致的观察力是在先天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实践、 训练逐步形成的, 这就奠定了素质可以形成、 提高、 相互影响、 逆转等, 这也就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

 素质教育的特点。

  1. 基础化。

 素质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因此, 为每位受教育者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 使之建立继续发展的坚实的、 丰富的生长点. 这便是素质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

 因此,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 为受教育者――幼儿的一生打好生长点的基础.便显得尤为重要。

 而作为幼教工作者, 奠定幼儿时期良好的素质基础. 是我们的天职, 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绝不存在可有可无的选择性。

  2. 整体化。

 这是由素质所具有的整体性所决定的。

  对个体而盲, 各种素质结构因素统~存于其中, 相互影响. 显示其整体性。

 为此, 素质教育便对我们提出了使个体在体、 智、 德、 美、 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要求, 不能有所偏废。

 同时. 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教育

 要面对全体受教育者, 不得有所遗漏。

 我们幼教工作者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本身素质也起着影响整体素质的作用。

 因此, 幼教机构的领导和全体保教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 我们自己必须模仿地做到, 起到榜样的作用。

 如果教师要求幼儿爱护环境卫生、 工作人员却随地扔纸、 吐痰; 要求幼儿语言美, 教师自己却语言不够文明……那么, 素质教育整体性特点必然会影响保教人员对孩子素质的培养效果。

  所以, 形成高素质的幼教工作者集体, 是向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3. 素质化。

 素质具有潜在性、 相对稳定性等特点, 所以素质教育需要注重把外在的影响和要求“内化” 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

 也就是说, 我们旨在奠定的素质教育, 是对一个人的发展所提出的外在影响, 所产生的外在作用。

 而这种影响和作用, 只有通过个体的“内化” 作用, 才能形成个体所具有的素质, 素质一旦形成, 便可以稳固下来。

  4. 民族化。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具有民族化的特点, 遵循素质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 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性所在, 是不容忽视的。

  二、《幼儿素质实验》 是幼儿园课程中的核心内容

 (一)《幼儿素质实验》 的课程特点。“幼儿素质实验” 就是幼儿教师向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活动过程。

 幼儿素质实验主要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进行的。

 那么, 什么是课程? 《教育大百科全书》 对“课程” 的定义是“课业及其进程”。

 幼儿园课程是不是仅指“体育、 音乐、 美术、 数学、 语言”等科目? 是不是仅指作息表上所列的“来园”、“晨检”、“自由活动”、“进

 餐”、“游戏” 等一日生活规程? ……我们说“不只是”。

 那么, 反过来说“音乐、 体育、 美术……” 科目是不是“课程” 内容? “一日生括常规”是不是“课程” 内容? 我们则回答“是的”。

 由此可见, “课程” 是以整个幼儿园为对象的, 它的意图是用来使幼儿园教育能够充实地、 科学地、 协调有效地进行, 从而有利于幼儿健康地成长。

  (二)《幼儿素质实验》 的实施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要求:

  1。

 思想认识的转轨。

 长期以来, 一些幼儿园, 特别是本地一些私立幼儿园, 本着体、 智、 德、 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行幼儿园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 很少从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落脚点上予以考虑, 因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幼儿身上并不到位, 也就是说距离幼儿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比如, 有的教师有数育要求, 但多是具体到教师教了 几首歌、 几个儿歌、 几个字等。

 也就是说, 量 f 特点明显, 质的特点缺乏。

 所以, 在考虑数量的同时, 落实到素质基础上, 是全体幼教工作者目前需要重视的认识上的转轨。

  再如, 我们习惯于用一节“课” 中孩子所表现的技能技巧来衡量教师的水平, 而忽视教师如何启迪孩子的思维等能力去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例如, 过去孩子在画画过程中多半只会照老师的示范画一笔一画地学, 脱离了示范便不知如何通过观察在纸上表现图画的意愿。

 这种“技巧” 的传授, 不能说明幼儿或教师的素质高低。

 所以, 将重视传授技能技巧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 也是当务之急。

  仅以上各例就可以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必须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要从教材教育、 技巧教育等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

 我们必须认清, 这两条轨道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思想。

 只有首先从思想上、 认识上予以高度重视,才能产生转的行为。

 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转轨任务是从领导开始自上而下承担的, 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2. 行动上的转轨。

 行动上的转轨是在思想认识转轨的基础上大立大破。

 如:

 立以幼儿为主的观念, 破以教材为主的习惯; 立以教育贯穿于日常各项活动之中进行的教育模式, 破以课堂教学为主进行教育的习惯. 立以把本班每一个幼儿都作为关心、 教育对象的观念, 破以某个表现突出的孩子为主要关爱对象的习惯……

 综上所述, 幼儿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幼教改革进程中幼儿园教育的核心内容, 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 而生的产物。

 作为幼教工作者, 从为幼儿一生全面发展而高度负责的角度出发, 很好地完成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荐访问:素质教育是幼儿教育核心 幼儿教育 素质教育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