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物课外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3-06-18 14:48:02 学习强国 来源:网友投稿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题,倡导在活动中“学”科学,“作”科学。探究性学习有利于科学知识的建构,有利于科学技能的培养,有利于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学生课下搞课题研究,就是探究学习的一种途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探究过程来看,课题研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已经是为人所知的内容;需要设计调查研究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知于人。学生可以在课题研究当中掌握探索自然的科学方法,获得一种探究科学奥秘的体验。然而课题研究毕竟不是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与科学探究相比,课题研究在探究过程的各个阶段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探究科学型问题

课题研究始于问题的形成,但这里的问题属于科学型问题。所谓科学型问题,是指以自然界的事件为中心,与学校教学内容所包含的那些科学概念和原理有紧密联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科学问题相似,能够进行研究和证实;能够吸引学生调查研究,通过收集和利用数据来形成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下面笔者通过一个课题研究实例进行说明。

课题:白羊河的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

课题研究人员:(略)。

问题提出:白羊河的水为什么浑浊、味臭,水边植物为什么会遭破坏?

研究意义:通过调查,了解被污染情况,找到污染源,并策划出保护环境的措施。

研究目标:找到污染源,通过宣传环保知识,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研究范围、对象:①调查河两岸的植被情况;②研究河水中死鱼的病因及防治措施;③河水污染状况和酸碱度;④如何治理河水污染。

治理措施:向工厂宣传环保知识,治理污水。

课题研究的这种科学型问题又有别于科学家们所研究的科学问题,它们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不同。这些问题不是深不可测的,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予以解决。当然要解决这种问题,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步骤,教师的引导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收集数据得到他人帮助和指导

实证是科学研究与其他研究活动的区别。科学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与测量,以及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来收集证明活动所需的资料。课题研究,学生也要收集并根据实证对问题现象做出解释。一是观察现象。二是测量、取样等。三是做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在报告中。四是从教师、书本、网络以及所在地区的可利用资源中获得所需实证资料,如:学生通过走访、调查等渠道,找出纸厂、粉丝厂等污染源,通过教师的指导,分析污染状况等。与真正的科学研究不同的是,在课题研究中收集实证资料的过程,能够更多地获得和利用他人的帮助。

三、得出个人意义上的新结论或发现

学生在实证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联系或作出其他新解释与发现,也就是在研究过程中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超越已有知识和当前观察结果的新的理解,获得新的领悟。与科学研究一样,课题研究也能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拥有新发现。所不同的是,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限,这种新知识或新发现可能只是针对学生本人而言的,并非是人类的发现。

例如,让学生做“苹果套袋与病虫害防治”这个课题,目的就是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得病虫害防治的新方法,这是课本中植物防病虫害知识的拓展。在研究过程当中,学生还发现了苹果表面长有福字的奥秘,开阔了视野。虽说这不是新发现,但能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意识,有利于他们以后去不断发现、探索,进而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课外 探究性 农村 生物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