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子》的“管人”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时间:2023-06-17 10:00:05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管子》是一部世界上时间较早,内容非常丰富,熔各家管理思想于一炉的古代国家管理学巨著。 《管子》一书讨论了经济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各朝各代都具有现实意义,在糅合早期诸家思想的同时,多有一家独特的创见。《管子》的治国方略、为政理念博大精深,就其管理思想而言,真知灼见,智慧具足,俯拾皆是。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以人为本”、“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贫富有度,则国安”等等的思想精华,通篇皆是。而“管人”是《管子》传统管理的一大要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要夺取天下,治好国家,办成事业,人是第一位的,我国历来讲究得人之道,用人之道。具体来说“管人”这一思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选贤育才的重人思想

管子对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有一套独到的见解,本着“德当其位,功当其禄,能当其管”的原则来选贤用人,甚至对国君的当选条件也有他自己的标准。他说:“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牧民》)《管子》认为担任国君必须要有审时、察用和备官三项能力。审于时对于现在的企业的主管来讲,要具备对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有谙熟的掌握,善于捕捉商机的能力;察与用的现代意义是指企业主管不但要懂一些基本的理财原则,还需要懂得国际货币信贷和结算、证券交易、吸引外资等方面知识;能备官则强调作为执掌全面的领导人除了审时和察用的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知才,识才和用才的能力。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权修》)可见《管子》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在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中有重大的积极作用。而全面提高员工素质,不断培育员工成长和进步,这也是企业发展的长远大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目前我国企业职工整体素质较差,据统计,现有3亿职工中,70%为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实际上是文盲和半文盲:中高级技工严重短缺,高级技工不足2%。这种状况,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知识化、智能化社会的要求。这一问题,既要引起国家、社会的高度重视,也应引起每一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人尽具的无为而思想

既然“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用其民力。” (《权修》)那么管理就必须重视其民力的发展,根据入的本质特征来具体进行,“使智者尽其智,谋士尽其谋,百工尽其巧” 《山至数》,努力做到人尽其才,以最大限度为企业服务。

《管子·形势解》:“多士者,多长者也。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也就是说要辨证地看待人和事,要善于发现一个人的长处,任其所长,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实现人员组合的优化。同时,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管子·形势解》中有这样的论述:“明主不用其智而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用众人之力。故以圣人之智思虑者,无不知也。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其实质是把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纳入法家的思想体系,而使之更切实际。其思想的核心就是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人才的才智,充分发挥下属的力量,在依法治理的基础上实行寓有为于无为之中的有效管理,这是一种积极的“无为而治”。

三、赏罚分明的激励人才制度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赏罚之策在《管子》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具体而言,《管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赏罚起到的激励效应。首先,管理者要做到论功行赏、赏罚分明,如果“赏罚不明,则民轻其产” (《兵法》),要赏罚分明,就要切实贯彻“禄当其功”、“绩者多食”的原则。其次,要赏罚有度。《管子》认为,赏罚要有一定的限度,奖赏过重或惩罚过重都是不可取的。这是因为,赏罚过重,就会资财匮乏,过分地行罚就会导致暴虐,两者都会失去民心。最后,管理者在行赏罚中要秉持公正,要“罚不避亲贵”(《立政》)。此外,在鼓励群体意识上,《管子》提出“罚有罪不独及,赏有功不专与” (《立政》),以激励群体行为。

我国目前在企业内部,仍存在着平均主义倾向;在企业外部,社会上的分配不公和畸形现象,也必然影响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确定合理的工资差别,力求使每个人的收入与他们的实际贡献相称,并通过竞争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化。所以建立正确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案其功而行赏,案其罪恶而行罚” (《明法解》),重奖重用有突出业绩的开拓创新者,让那些墨守成规,无所作为的人难以立足,这是强化企业内的竞争机制,激励人们去研究新动向、新问题,并明确规定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具体目标。

四、 “以人为本”的人心管理思想

何谓“以人为本”?广义的理解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口号,我国自古有之。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就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意即:人民是建立和巩固霸王之业的根本。这表现了管子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重视与肯定。同时《管子》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牧民》),在管理中,若“视民如土,则民不为用”(《形势解》)。《内业》说:“我心治,官乃治,我心安,官乃安。治之者心也,安之者心也。”所谓“得人”就要经营民心,具体而言就是要“从民四欲”、“取民有度”。所以只要掌握“利”之所在,人民就会自发地去从事生产,从而做到“不烦不扰,而民自富”。

“管理”也许很多人过分注重“管”,信奉不管则乱,实际上管得太多才容易乱。如果说“管理”管的是人,那么“文化”管的则是心,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能用先进的理念和共同的价值观,把员工的心管好,使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说,顺应人性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才是长远之计,而获得最佳管理方法的途径是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员工,创造一个员工都肯为它奋斗,为它长期努力的工作环境,那样管理起来也轻松,就是管理者本身也会过得开心,工作得顺心。

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中,“以人为本”的提出代表了企业管理的深层革命,突破了原有的“以物为本”的模式,标志着现代管理学的日趋成熟与升华。因此,《管子》对于现代企业最主要的、最重要的不是其中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方案,而应该是它的管理思想:如何管理“人心”的管理思想。

通过对《管子》用人思想的学习,对人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升华,即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全面理解人本管理的内涵及精髓,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程和机制,是时代的要求,企业成功的关键。只有正确认识、深刻理解民族管理文化的精华,并且在实践加以创造性的运用,才能建立起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

推荐访问:浅谈 启示 现代企业管理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