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

时间:2023-06-02 14:30:21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地方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是加强文艺工作者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要求,更是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需求。可通过地方文化资源进入课堂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课堂两个途径进行融合,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的效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地方文化 艺术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孙利霞(1977- ),女,内蒙古包头人,四川音乐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四川 成都 6105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23-0065-03

地域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特定区域形成的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形态上来讲包括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性质上来讲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地方文化资源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特定区域文化传承的重要宝库,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地方文化资源既是文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本源性优质资源”①。将地方文化融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达到艺术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两个目的。

一、地方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加强文艺工作者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的现实需要

近些年,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但是,也有一些人在发展中迷失了方向,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一些知名度颇高的文艺工作者理想信念缺失、生活糜烂、道德品质败坏,出现吸毒、嫖娼、醉驾等问题,在公众中,特别是年轻人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2015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道:“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②所以,对文艺工作者的培养绝不能仅仅注重其专业素养,更要注重其政治思想、人格修为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艺术院校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来源。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2014年艺术院校在校生人数达369469人,而普通本科艺术类在校生数达1424925人,如果再加上研究生、普通专科、成人本专科和网络本专科的学生人数,艺术类在校生人数超过了249万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将进入各文化领域,成为未来的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应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性、学识修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未来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推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的要求

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为统编教材,理论性非常强,概述性和重复性的东西较多,教师如果仅按照教材来上课,必然出现内容枯燥、言之无物的结果。况且,相对综合院校而言,艺术院校的学生专业性强而文化基础比较薄弱、重专业课轻文化课、感性意识强而理性思辨不足、思维活跃爱发言而纪律性较差,这些特点使得他们在课堂上表现为听不懂、不爱听。如果不改变教学模式,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就要大打折扣。

(三)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需求

地方文化资源应该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特别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以其丰富的积淀理应成为文艺创作不竭的来源。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尽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西方文艺理论和创作理念进入中国,很多文艺工作者对西方文化极度推崇,但对本地方和本民族的文化却十分忽略,导致很多地方文化渐渐凋敝,甚至悄然消失。现在的艺术院校学生在专业教学中接受的也基本是西方艺术教育的模式,对民族民间文化了解甚少。习近平同志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 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站在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笔者认为如果地方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实现融合,将有效解决以上三方面问题。

二、地方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学习的效果

将地方文化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分析,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学习兴趣。如讲抗战可以各地文化界在抗日中的表现来做例证,并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去搜集前辈的故事在课堂上讲一讲。讲改革开放的决策,可以中西方艺术交流为例。这些艺术生相对熟悉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在理论课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正面的刺激有助于改变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在师生良性互动中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地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资源。以四川为例,四川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8处,馆藏文物130余万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7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9个,市级名录548项,县级名录3300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个。③蜀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三星堆文明、蜀汉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蜀道文化等灿若星辰。这些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底蕴丰厚、生动活泼,学习这些文化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艺术类学生若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极易沦为匠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本地学生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外地学生则增加了对我国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因为这种了解,使学生强化了对家乡和国家的爱,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有助于锤炼和养成其民族精神。

(三)有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中国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冲击。相当多的文化遗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很多的艺术形式在市场上没有立足之地。除了政府保护以外,这些文化遗产自身必须寻找出路。艺术院校作为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场所,在地方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地方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比如传统戏曲,因其在现代化冲击下的影响势微,青年大学生了解很少,因为不了解所以也谈不上喜欢,结果是这些文化更加没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必修课的强制性学习,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恶性循环。很多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听了川剧,结果发现很有意思,跟自己以前想的不一样。这样,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了解了地方文化,可能会喜欢上,进而去推广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传统文化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市场,才能焕发生命。地方文化有其地域性,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对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应用扩大了地方文化的影响力,为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传播媒体,其扩散效应是十分可观的。特别是艺术院校的青年人对这些地方文化的关注,经过他们的朋友圈分享后,其影响力辐射范围不可估量。结合学生的专业优势,又可以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方面提供新的创意,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地方传统文化结合的后续影响是很可观的。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不同的地方在于它面向的是各专业的学生,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使用地方文化资源的素材时一定是打破专业界限的,它强调泛而不强调精,所以可以展示给学生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这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艺术素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中,学生锻炼了专业技能,实现了自我价值,更加激发了学好专业的热情。社会实践一般是分小组进行活动,这也为学生跨专业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可能会成为艺术创新的土壤。

(五)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地方文化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又包含了红色文化的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师生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意识大大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有了更深的体会。地方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有助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又外化为自觉行动。

三、地方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渠道分析

(一)地方文化资源进入课堂

1.地方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资源库。我国地方文化资源各有特色,内容丰富,是很好的案例教学资源库。教师可根据各地方文化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内容进行融合。比如四川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革命文物在全省21个市(州)的114个县(市、区)中都有分布,占全省的181个县(市、区)的63%。④这些资源既有遗址、文物等物质文化,也有流传下来的事迹人物传记等精神文化,结合这些资源讲授党史、红军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等内容,既生动又写实,容易吸引和打动学生。经过高中的学习,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和革命理论是有基本的了解的,如果仅是重复历史大事件或进行理论概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结合各地文物、人物事迹以及红色电影、电视剧、歌剧、舞蹈、音乐、画作等艺术作品对重大史实进行细节重现和挖掘,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其历史背景、辨别真伪,则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已有的研究表明,很多学校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效果十分显著。

2.地方文化资源是校内实践的重要内容。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逐渐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课堂上除了教师精讲外,学生的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也得到了充分应用。当然,这些形式和主题不是漫无目的、随意进行的,而是要由教师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规划,在充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确定的。这时,地方文化资源也为其提供了很多选择。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确定不同的题目,让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言之有物。如戏剧专业的学生对川剧现代化问题的探讨,舞蹈专业的学生对藏、羌、彝等民族舞蹈的展示,音乐专业学生对抗日救亡歌曲的价值与意义的探讨等。

当然,教师也要注意慎重选择案例和主题,地方文化资源中有精华,也有一些糟粕。对那些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一定要摒弃,对地方文化的价值也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对其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

3.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各地地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适用于教学的读本和教材却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各校根据实际需求开发校本课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与本校专业教师合作,共同开发以地方文化资源为内容、以与本校专业相结合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校内开展选修课。为适应移动互联时代教学的需求,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网站、制作“微课”等形式,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集中展示,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新途径。

(二)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走出课堂

1.集体外出实地参观、考察。地方文化资源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如四川的5·12地震遗址、建川博物馆、都江堰水利工程、三苏祠、革命烈士陵园和纪念馆、名人故居及纪念馆、各民族文化陈列馆以及地方工业、农业发展成就等。百闻不如一见,学生亲身去感受后体会是很深刻的。如2008年发生的5·12地震,大家都通过新闻了解过,但是去北川、汶川、都江堰等地震灾区考察回来的学生都表示很震撼。没想到大自然的破坏力有这么强,也没想到灾区的重建速度这么快。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之下,灾区民众很快搬到了统一规划的新房子,开始了新生活,社会秩序稳定,当地经济迅速恢复。这样的考察令学生由衷地产生民族自豪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大力开展公益活动,将学生服务社会纳入课程考核体系。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可以结合院校特色,大力开展服务地方文化的公益活动,并将学生从事公益活动、服务社会纳入课程的考核体系,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地方文化服务。目前,我国在大力推进城乡基本文化均等化发展,在推进公共文化发展时,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专业人才的缺乏,特别是基层专业人才。如果能发挥200多万艺术院校在校生的作用,将对基层文艺工作的推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具体可采取以下形式:第一,建立对口的实践基地。在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指出“艺术院校对口支持中小学校美育基地”。实际上这里提到了一个艺术院校为公共文化推广服务的方法。高校可以与社区、与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帮助社区、学校开展文化活动、培养文艺人才作为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服务农民工群体。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据统计,2015年中国农民工数量超过2.7亿人,遍及全国各地。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往往生活俭朴,文化生活单调,既离开了故乡又游离于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之外。艺术院校的学生可以走近这一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既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又将农民工群体中的优秀文艺作品介绍出去,做文化传播的使者。第三,利用信息技术,远程服务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偏远农村接受现代化的教育提供了可能,也为艺术院校师生服务基层提供了新的途径。学校可将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与平时的远程指导结合起来,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教育服务。同时,也为学生了解中国乡村现状,保存和传播乡土文化提供机会。第四,建立志愿者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公益活动。可以课程为单位建立长期的志愿者服务团队,结合当地民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结合地方文化进行创作。今年春晚上一首《六尺巷》使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声名大振,一曲《蜀绣》也使四川的刺绣艺术广为人知,这都是艺术作品与地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也是弘扬地方文化德育功能的典范,值得学习和推广。教师应鼓励学生有意识地从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进行艺术创作,积极参加地方举办的各类赛事和活动,为地方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艺术专业的结合为手段,以地方文化资源为内容,既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又加强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现了双赢。

[注释]

①杨涛,曾长秋.补缺与融合:地方文化资源德育功能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12,(6):232.

②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

15.

③④四川省文化厅课题组.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EB/OL].(2007-05-21)[2016-07-28].http:///dfwh/dtxxdfwh/201104/t20110410_3064.html.

[参考文献]

[1]钱晓芳.高等艺术院校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新美术,2014(4).

[2]尚丽亭,王铁柱.论地方文化资源在音乐艺术院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融入[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3).

[3]教育部.2014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2015-07-20)[2016-

07-28].http:///s78/A03/moe_560/jytjsj_2014/2014_

qg/201509/t20150907_205919.html.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文化与 融合 艺术院校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