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研究

时间:2023-04-24 16:12:03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使命。当今全球科技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令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如何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问题。当前大学生面对多元化的信息接收途径,而对碎片化的海量信息缺乏识别能力,导致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学习状态不够投入等现象。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书育人全过程的要求,本文拟在梳理时代特征的新要求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揭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瓶颈,继而借鉴成功经验提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获得感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 思政理论课 大学生 获得感

【基金项目】2017年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课题(自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研究)、2017年校党建课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生获得感研究,编号:DJ20171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7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及未来发展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明确要求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当代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随着时代的不断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与时俱进,融入时代特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顺应时代潮流,紧紧地吸引住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的注意力,广泛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一、针对当今大学生信息接收渠道的演变,优化思政教育传播模式。

当今我们迎来了“互联网+”为载体的知识型社会创新2.0模式下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革新的新挑战。由于当前大学生熟练掌握多种信息渠道,面临信息超载的冲击、信息污染的干扰、信息侵犯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传统的PowerPoint展示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网络在线公开课等等。现代信息科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贡献:比如讲抽象画的概念直观地展现出来,教学相关知识背景也可以通过网络超链接或“慕课”等方式提供给学生。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还多有不尽人意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更多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的储备而忽视了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尤其是现代无线网络通讯设备的发达,使得学生往往一边听课划着重点,一边看手机刷社交网络。一项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中有83.7%承认自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经常使用手机、电脑等智能设备观看视频、打游戏或聊天,而且这一比例仍然在逐年上升。我们必须通过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化思政教育传播模式。在教育环节上,要注重教育信息传播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的主人翁位置交还给学生, 通过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那么当前的多媒体教学存在哪些短板导致课堂教学主体的主动性没有得到积极地发挥呢?首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参与性与互动性。传统的教学虽然有课堂提问与课堂报告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由于这些效果的反馈比较滞后或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导致课堂上的互动性大大下降。其次,从技术的角度看,当前课堂上广泛应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质上是一种备课的辅助工具,故简称为“课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件大多由PowerPoint、WPS、Keynote等软件来实现。从严格意义上讲,辅助教学软件制作而成的课件实际上是一种电子版教案。这种电子教案的主要目标在于“演示”,这种单方面展示的教学方法在授课效能的角度来看与传统教学媒体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当前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教学中完全发挥作用,导致课堂教学失去魅力,造成了“教”与“学”的貌合神离。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当今大学生信息接收渠道的演变,优化思政教育传播模式。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获得感的内容设计。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更新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而教师应采取循循善诱的引导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引下, 自愿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来,逐渐学会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指导日常学习与生活。“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为主导’是前提,‘学生为主体’是关键。虽然强调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但是还是要尊重教师主导性的前提。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应站在‘导’的高度把握课程教学方向,尤其是把握政治方向。”

(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传统文化、网络文化相结合,延伸课堂范围。

采用“慕课”、coursera、网易公开课等多样化的网络教学手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获得感。重新构建课堂上“教”与“学”的地位,由过去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尝试依托网络平台的延伸式课堂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互动式课堂与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育手段,将新兴的科技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融合。在二者的合力下,打造一个延伸式的教育平台: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布置预习任务,安排学生自主预习相关章节与知识点,学生通过分组学习一起观看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去图书馆查阅历史文献及研究关于该事件的新闻报道等,在课前对所学的容形成一个具象化的认识。回到课堂上,采取分组合作课程报告、主题演说以及小品重现等方式强化认知,教师通过检验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延伸式课堂使学生成为了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非以往的旁观者和单纯记录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相互激发、资源共享,令学生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

(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社会工作、志愿活动相结合,拓展教育空间。

教师和学生都要走进现实,关心当今时代发展,让教学从高高在上到走进身边。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是闭门造车,坐而论道,教与学都不能脫离生活与实际。要带着将课上学习的理论投入实践中,同时勇于面对现实带来的质疑与挑战。只有把理论知识与关注社会相统一,才能用实践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教学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实践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引领学生投入到社会工作与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中去,让学生们体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生命力与亲和力、关照现实的宝贵理论。其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实习实践相结合,通过强化第二课堂的产学结合方法纳入企业、社会等主体。在产学合作教育中引领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把握动态前沿中学习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解释现实,增进对现实问题的解释能力。在产学合作的实践中联系理论知识,做到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下转第72页)

(上转第70页)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获得感的方案与建议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走进“95后”大学生的视野,令他们在灵魂上受到洗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必须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勇于革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与当代大学生平等对话,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要积极推陈出新。

首先,坚持教育方法的改革。采取“大教学课+小导修课”的“1+1”教学模式,大课正式授课两至三课时后布置相应的课后思考题目,另设一课时作为导修讨论课,同学们可以采取课堂演说、PPT汇报、辩论会与情景剧表演等多种方式,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并汇报讨论结果。同时积极探索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其次,坚持教学方式上的民主,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中。采取问卷调查、试听打分等多种环节汲取学生的意见,认真了解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点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关注度等问题,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案。

再次,教学平台推陈出新。充分开发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当前的“互联网+”网络平台,利用青年学生最常接触的自媒体平台与社交媒体平台作为交流新载体,适当使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等利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加强课程平台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让“两微一端”等网络媒体成为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益补充。

最后,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体系。改变一张期末考卷定成绩的传统评价方法,引进全方位多渠道的评分体系,将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表现、课堂表现及出勤率、导修作业完成情况、期中期末论文及考试分数等综合评价与学生的总评成绩挂钩,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灌输彻底转变为春风化雨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杨凤梅,张景生.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37.

[3]侯继虎.“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

[4]张根福,朱坚.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与水平的重要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3).

作者简介:

范君晖(1977.2-),女,安徽宣城人,研究生, 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刘佼(1982.12-),女,辽宁抚顺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 增强 思想 高校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