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互联网时代如何改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时间:2023-04-24 13:00:08 思想汇报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不断推进,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迎来新挑战和新机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新媒体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日益凸显,必须科学把握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双重影响,不断探索“互联网+”时代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途径和方式,把不断强化高校思政教师网络舆论引导和跨校整合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大力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立德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强调:“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更大促进作用”高校是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战略高地,更是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战场。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自媒体”井喷式发展,西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等各种思潮错综复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面临不少挑战和巨大机遇。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技术力量不断推动人类创造新的世界。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围掀起一场影响人类所有层面的深刻变革,人类正站在一个新的时代到来的前沿。“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学习方式、联系方式、交往方式、文化传承方式等等。我们日益强调的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在“互联网+”的风口下又将被如何颠覆?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又该怎样凭借“互联网+”,御风而行?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深化互联网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双重作用的认识

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并不是新生事物,但是,随着2015年两会召开,“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就赢来了大繁荣,大发展。互联网就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所以高校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和机遇并存,关键在于不断深化对互联网双重作用的认识,科学把控,做到趋利避害。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一方面,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和老学者退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二线;另一方面,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和海归教师逐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加了互联网时代搞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难度,必须不断深化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双重影响,做到趋利避害。

(一)互联网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来的积极影响

1.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宣传途径和方式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重在及时、有效。随着当代90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和成熟的重要阶段,面对困惑他们大都通过上网来进行心理宣泄、压力缓解和自我释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及时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动态,迅速搜集有效信息,进一步主动引导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校园广播、海报、宣传栏、拉横幅等传统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也日渐跟不上时代潮流,单靠传统的“面对面”“人对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方式也很难奏效。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借助微博、QQ、微信、飞信、人人等新兴互联网新媒体,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特点,未雨绸缪,提前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通过与大学生网络交流和讨论,不断搜集和整合有效信息,将当代大学生遇到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进一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更加开放和包容

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更加追求时尚,乐于接纳新事物,勇于接受新思维,善于创新。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创造了更加开放、包容的工作环境、氛围,有利于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

高校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网络群体,他们喜欢从网上查阅资料,获取学术前沿动态和新闻资讯,他们习惯了网络交往、娱乐和购物。这些都使得大学生遇到新问题的时候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及时到网上去寻找相关的论述和阐释。各种错综复杂的思潮碰撞交流,相互激荡,使得大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库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不断增强自己独立思考和自我鉴别真善美的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老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更加开放和安全的网络外部环境,加快构建本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定期上传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让学生广泛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互联网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消极影响

1.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思潮,容易颠覆当代大学生的“三观”

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是当代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的“三观”教育在互联网思潮涌动的大背景下更是意义非凡。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的丰富发展已经与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日渐深度融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欧美国家借助互联网平台不断推销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构建各自的话语体系;甚至有的国家主导网络体系,打着“民主”的幌子,主观臆造谣言对社会主义进行恶意攻击;还有不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往、色情网站等虚拟空间而无法自拔,日益丧失了人生目标,动摇了思想信念;网络中充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鱼龙混杂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一旦产生认同和羡慕就出现“毁三观”。因此,在日益多元并且错综发展的互联网文化面前,高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谨防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不良冲击。

2.错综复杂的虚拟网络环境,加大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难度

以往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式主要体现为传统方式,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课,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面对面的课堂讲授、海报宣传等等,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丰富发展,传统宣传方式的影响力已经开始逐渐下滑,而当代大学生选择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日益增多,不断丰富。

这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另一方面良莠不齐的各种思潮和海量的网络虚拟信息在高校内交流交融交锋,精华与糟粕共生共存,使得广大师生很难进行有效帅选和控制,进而遭受错误言论和不良思潮的影响。错综发展的虚拟网络环境使得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育人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高校思想宣传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功底,还要学会一定的网络技术,具备不断更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手段,准确掌握高校网络资源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校园网络趋利避害,借助“互联网+”,不断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二、“互联网+”时代,不断加强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对策研究

2015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改善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现阶段,互联网已经不置可否地成为当代大学生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休闲娱乐和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借助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其及时性、移动性、互动性等网络优点,使得交流方式不断改进,交流效果不断提升,交流范围不断扩大。一方面,这就对负责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师提出了拥抱互联网,不断加强自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不断整合跨校网络资源平台,进行长远谋划和硬性约束,积极打造高校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共同体。

(一)宣传思想工作的高校教师要拥抱互联网,不断加强网络思政能力建设

1.不断提升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和宣传的能力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思想工作宣传者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日新月异的新技术,仅靠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已经很难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高校教师要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互联网新技术的学习,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提高宣传水平和宣传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紧围绕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主动上网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在纷繁发展的海量互联网信息中帮助学生鉴别和获取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知识;高校思想宣传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地加强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武装自己。新时期高校思想工作宣传者必须不断熟练使用微信、QQ群、人人网、公众号、微博、MSN、论坛社区,易班网络互动平台等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工具,扎实基本功,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能力,努力形成“大学生去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跟在哪里”的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价值观培育;此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热点以及对学校的意见进行归纳和汇总,协调学校各个部门各尽其责、齐抓共管,成为高校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不断推动“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教育的大繁荣大发展。

2.不断提高高校思政教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力量。他们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职责,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更为直接的影响。当前,互联网时代使得交流工具、方式有了很大改进,交流范围更是变得多层次、宽领域,交流效果也显著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果断抓住互联网这一时代利器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环境方面都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并且教授过程更加复杂,难度更高。这都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想政治资源,向当代大学生渗透网络红色文化思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微信、微博和QQ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奖问答,不断提升自身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能力和教学能力;高校教师要科学把握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深加工和改造,用碎片化、互动化和交互性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大学生不断深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逐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师要紧紧围绕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帅选网络热点事件,加工整合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长短课程和生动视频让大学生达到核心价值观随风潜入夜,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二)积极构建高校网络思想工作平台,迈向高校思政工作共同体

1.构建校园网络宣传思想工作服务“航母”,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校园网络早就成了绝大部分高校不可或缺的教学基础设施。但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建设软件开发,阵地建设等基础设施还是相对薄弱和落后的环节。

各个高校应该站在互联网的风口,顺势而为加快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设立“心理咨询”“网上课堂”“视频访谈”“专题研讨”“影视世界”等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给以往“呆板、严肃、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插上互联网新媒体的翅膀,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趣味性、教育性和思想性,借助QQ、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推送师生心得体会,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进一步弘扬主旋律,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注入全新的鲜活血液,力争打造一艘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超级“航母”。此外,高校应该注重加快构建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和审批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充分发挥制度对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激励约束性、全局性、根本性的作用,不断净化校园网络净土,优化立德育人的校园网络环境。通过组建舆情监控队伍,安装校园文化网络监控软件等手段不断加强对校园文化的监管监控,自动屏蔽不良网站,将思想、文化、娱乐和学术全面融入健康、有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快形成科学、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氛围。

2.跨校整合网络资源平台,推动高校强强联合形成共同体

很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校园网络综合互动社区,这是高校大学生获取知识、增进交流、收发通知、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高校间要做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进行强强联合,比如高校联合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在网络互动社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时空。坚定不移推进跨校整合网络资源平台,使得高校真正能够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集思广益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改革走向,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担负起立德树人,培养民族希望,国家栋梁之材的重任。

高校之间可以凭借校园网络互动社区,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主体教育联谊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德育人的良好环境。十八大以来,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在高校教育网络互动社区平台举办的风生水起,发挥网络“第二课堂”作用,对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进行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

推荐访问:互联网 探析 改善 思想 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