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做“立德润身”教育

时间:2023-05-27 20:18:02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南京市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位于高淳固城湖与石臼湖之间,在积极构建学校文化的过程中,梳理并提炼“上善若水”的核心理念,旨在以水文化教育培育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铸就文化品牌,走出了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之路。

办学多年来,湖滨高中不断提升发展内涵,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先后获得高淳县体育道德风尚奖、南京市民主法制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育科技工会“工人先锋号”、南京市书香校园培育学校、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南京市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示范点等荣誉称号。2019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正式发文授牌湖滨高中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学校。

湖滨高中校长丁翀同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5年,是南京市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带头人,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南京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他秉持教育是幸福事业的理念从教,循迹未来样态学校之探索办学,坚定党的立德树人宗旨育人。近日,丁校长接受了《华人时刊·校长》的采访,全方位诠释了如水一样博大、谦和、通灵、坚韧的“立德润身”教育。

记者: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也是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请问丁校长,南京市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有何特色?

丁校长:2006年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为打造湖滨特色的“水”文化。践行文化育人,让水韵浸润校园;深掘校园水文化内涵,提炼学校精神。将传统文化、道德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形成系统、形象的文化符号与文化标识,明确“立德润身”的校训意蕴,确立“上善若水,融通致远”的学校精神。

通过校园环境提升工程,营造浓厚文化氛围。以水文化为引领,让全体师生能效仿水之美德,修养至善情怀,成就大美自我。学校环境文化以“一校门、一广场、一文化墙、一人工湖、三园区”为设计思路。学校主要建筑物、景观均带有“水”字或带有“水”偏旁,如近水楼、厚水楼、激水楼、静水楼、灵水楼、善渊楼、智源楼、若水楼;校园内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守则》和“八礼四仪”的宣传栏、背景墙、高淳地方历史文化墙、书香长廊等,校园环境处处体现出“水文化”特有的内涵,以“水文化”浸润师生的心灵,“水文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

将地方乡土资源渗入校园文化建设也是其中一个特点。学校将两面园墙做成了乡土历史文化墙,除介绍高淳地理建制沿革外,有地方特征性风物文化、革命历史、历史名人的介绍,还将高淳地区十几个大姓氏的宗谱中关于重视教育及训诫子弟立德立人的内容辑合成篇,可供学校开展相关德育活动,也让学生日日观瞻思考,更加突出校园水文化的乡土根基。

记者:我们常说,要办一所好的学校,必须打造一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此方面,贵校有哪些举措?

丁校长:学校的发展,教师是根本,教师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好的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我校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培训、引进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了由特级教师领衔,市学科带头人引领,市区以上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师梯队。

坚持以身作则,加强行政干部队伍建设。我校一贯重视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尚正、尚法、尚文、尚美”的管理理念和“精心、精细、精致、精彩”的服务理念,已初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担责担当、同心同向、管理精细”的干部队伍。中层干部实行校内竞聘制,规范程序操作。他们都来自教育教学一线,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思想业务素质高。行政干部队伍在日常教学和四星创建工作中,以身作则,担责担当,团结协作,体现出较高的行政管理能力与行政执行能力,在教师中有较高威信。

实施形象工程,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引领成长。教师是立校之本、兴校之源。学校弘扬“立德润身”的校训精神,努力以师德建设打造学术团队,以师德建设锻炼教师队伍,以师德建设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倡导“三种精神”:终身爱岗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落实“三个服务”:为学校整体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内涵服务。坚决贯彻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把“以生为本”的思想体现在教职工的人格、信念、责任及道德规范中,坚决杜绝并严厉打击有损校誉、有辱教師尊严、有害学生身心的不正之风和不良言行。狠抓师德师风整训的督查和考核,学校教导处每学期至少两次组织学生及家长对全体教职工的师德师风进行调查和评议,作为对教职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及时反馈矫正。狠抓班主任队伍建设,使广大班主任能够用爱心、热心、耐心和诚心去对待每位学生。

实施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培养。实施“青蓝工程”,认真落实“师徒结对”制度;老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以良好的教风和职业态度引领青年教师,扶持青年教师做好教学、班主任工作。对新上岗教师和工作不满5年的青年教师,明确工作要求,确立成长目标,安排指导教师,开展研训活动,提供锻炼机会;争取1—2年适应教学工作,4—5年成为学校骨干力量。学校通过校本研修,组织基本功大赛,评选校级优青,开展课题研究等,提高青年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水平,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施名师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一方面为青年教师搭建成为名师的五级阶梯“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人才→特级教师”,助力教师实现名师梦想;另一方面通过创建“名师工作室”:张至真特级教师工作室和宗凤昌特级教师工作室,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同时,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路径,聘请教育专家、科学家、名教师进校开设学术报告,进行教学现场指导;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培训。

扎实推进教育科研,培养造就名师团队。推行教研、培训、科研一体化的科研训模式,鼓励教师主持或参与各种级别课题研究,撰写论文与论著,参与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引导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和学者型教师,努力锻造高质量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强课题研究,一大批教师正在朝着学者型方向发展,也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请问贵校在素质教育方面是如何做的?

丁校长:一直以来,我校着力建设润身德育,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实现系列化、制度化、课程化,真正落实“立德润身”的校训精神,将立德的要求转化为师生的行为规范,实现“润身”教育的办学宗旨。

一是制度引领,队伍保障。完善校规、校纪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抓好各项常规的检查、评比、反馈,保证学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做好德育队伍的管理。建立校级、区级优秀班主任梯队,逐步培养市区德育优秀青年教师、德育学科带头人;实行每月一次班主任例会学习及每周一次年级主任例会制度,将培训在实践中进行,评优在业绩中体现。

二是德育工作系列化。坚持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每年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各类德育活动,如升旗仪式、文明班级评比、班级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家长会、入学典礼、成人仪式等等。通过这些德育活动,丰富德育形式,营造德育氛围,增强德育实效。

三是德育重在实践体验。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实现学生道德品质课程、艺术鉴赏课程、身心健康课程等德育课程系列化。完善建立学生活动组织体系,努力挖掘学生活动项目,组织好学生的各项实践活动,力争做到每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技能,两项体育技能。

四是加强德育科研。积极参加各级别的德育论文征集活动,提倡班级课题、年级课题、学校课题的开发,每学年召开一次德育研讨会,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记者:南京市高淳区湖滨高级中学始创于1979年,办学至今已有40年,各方面也卓有成效。丁校长,您认为贵校做得最有特色、最具成效的是哪个方面?

丁校长:围绕“水韵绵长铸魂,多元发展立校”的办学策略,结合校情,我校一直在积极探索办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模式,努力搭建各种平台,全面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

一是扩大艺体特色教学。学校在书法、绘画、朗读、音乐等社团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美术专业、体育专业、编导专业的教学规模,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平台。

二是探索普职融通课程改革,倾力打造普职融通对口单招教学。学校于2011年在省内率先开展“普职融通”改革,至去年我们成功进行了五届普职融通教学,260余名學生升入本科高职院校,300多名学生升入专科高职院校,普职融通班的所有学生都获得中级技术证书。这一课程探索与建设工作获得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南京市社科决策咨询二等奖(均排名第一)。自2017年起由于市局相关政策的调整,我们将普职融通的教学探索转向到全体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索上来,这一工作正稳步推进中。

三是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让学生在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在学校的指导下,各年级根据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兴趣成立了朗诵社、街舞社、书法社、电子科技社等36个社团。

四是开放探究实践场所。学校全面开放图书馆、实验室、信息中心、通用技术教室、专用教室等场所,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索实践、创新设计等活动。

五是推进共智课堂改革,实现“三段五学”。共智课堂,即共话、共情、共享,智学、智教、智成。共智课堂的操作流程为 “三段五学”:即课前预习导学,诊断学情;课中互动探究,释疑解惑;互动小结,总结提炼;自信小测,检测评价;课后巩固提高,拓展延伸。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的共话、共情、共享,实现导学、互学、解学、评学、固学,最终达成学生智学、教师智教、师生智成。

记者:今年四月,我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由现行的“3+2”方案变为“3+1+2”的新方案。对此,贵校有哪些应对措施,确保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校管理等方面跟得上,让学生能够选得好、学得好、考得好?

丁校长:在高考改革方案出台之前,我们在选课分科工作上提前做了一些准备。新方案出台后,我们认真学习研究新方案的要求与精神,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些思路:

(1)结合新高考方案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进一步梳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全面构建学校课程的新体系,建立课程推进、实施计划与制度,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2)多途径解决紧缺学科师资,同时着力强化薄弱学科教师的师能,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形成优势均衡的学科教学实力;

(3)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厚实教育课程内容,拓展学生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的平台,建立学生心理、性格、能力倾向、成长跟踪的大数据库,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能力。

(4)以省级重点规划资助课题《大数据支持下高中教与学行为优化的实践研究》为统领,全面推开“共智”课堂的教学改革,与科大讯习公司等合作,持续推进智慧课堂教学试点工作,探索建设未来学校样态,实现教学的精准化、个性化,推动师生教与学行为方式改变,在新的教育技术平台上实现教育质量的更大提升。

记者:在您看来,贵校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丁校长:学校将继续秉承“做润身教育”的办学理念,弘扬 “立德润身”的校训,紧紧围绕“水韵绵长铸魂,多元发展立校”的办学策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新一轮课程改革和江苏省新一轮高考改革”,聚力“共智课堂和智慧课堂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紧抓住规范管理、提升师资素质的关键,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农村优质四星级高中。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校将实施以下改进措施:

(1)做好顶层设计。调整优化学校管理结构,理清工作职责,提高各处室工作水平,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2)研究全寄宿制实施方案。分条块制定、落实相关规范制度,分步推进全寄宿制实施工作,向管理要质量。

(3)加强德育工作。将师德要求具体化、条目化、日常化,制定考核细则,纳入绩效考核中;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训、考核,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家校共建,让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参议作用;做好活动育人及阳光体育锻炼,结合校情、生情开展适度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4)严抓教学五认真检查,做好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通盘考虑并完善年级组与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明确职责与分工;结合新一轮高考改革,进一步深化“共智课堂”改革实践,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使新课改产生效益;规范并完善学生学籍管理,无缝对接德育工作;规范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严禁教师私订教辅资料,严禁在征订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

(5)进一步拓宽多元办学的途径,把艺体类教学和科技创新教学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重点建设。寻找优质教学资源开始艺术类教学的合作,扩大艺术类高考教学的规模,拓宽学生成长的路径。

推荐访问:立德 上善若水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