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孔子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2-10-31 13:54:02 教育整顿 来源:网友投稿

内容摘要:孔子学说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但它的深层实质意义归结于人。孔子肯定人,歌颂人的尊严;重视人的教育;以人为本。他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其教育思想至今影响深远。

关键词:孔子 人 教育

孔子学说内容是极其丰富的,论仁德、论道、论修养、论处世、论孝悌、论为政、论教育等等,但它的深层实质意义归结于人。孔子从人出发,重视人的主体作用,深刻地阐述了人的道德、学识修养问题,提出了重要的教育思想,并“一以贯之”在他的教学活动中,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精神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孔子关于人的论述,是我们研究孔子学说最有理价值的所在,是孔子学说异于其它流派思想学说的特征。

孔子肯定人,歌颂人的尊严。“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热爱人,了解人,是行仁道的内涵,是对待人的基本出发点。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承认人的本性,指出社会环境的影响。他鲜明地表达了人在社会现实中“无可无不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世界观,奠定了儒家积极进取“入世”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展现出来。它是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客观条件改变的时候,“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练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变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用这样的观点来分析孔子论述人的动因,在于以人为中心,从认识人生和改造人生的总体角度考虑,在社会关系中突出教育人的作用,尤其以“教育”手段达到人的德智发展,对中国乃至人类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孔子敏锐地意识到,治理国家重要的方面是人的教育,以及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遮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讲人口增加,百姓富足,再加之对人民教育,这才能使国家真正强盛,才能使民族得到发展。他提出“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第一次把贵族受教育特权打破了,劳动人民的子女也可以得到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教育。他还“躬行”于教育,弟子先后有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是第一个创设大规模私立学堂的人。他收集鲁周等国文献,整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古籍作为教材,提出比较完备的教育教学理论。

孔子的教育是以人为本,他创立“因材施教”的思想,因不同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论语·先进》记载: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也。”显然孔子是依据学生秉赋气质的实际情况,对学习松懈且行为畏缩的冉求就鼓励他前进;仲由好勇过人,冒失一些,就教他慎重,这样教育就达到各尽其材。孔子提倡“启发诱导”、“循循善诱”的教学观念,体现了科学的教学艺术,注意人的主体发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尔》)“愤”是想把问题弄明白但尚未明白,“悱”,思考问题心有所得但语言还不能表达,如果没有达到这种状态,就不启发。意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以适当的方法启发引导,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启发式”、“举一反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孔子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规律、原则和方法,从春秋至今,被人们传承运用,发扬光大。

现代哲学家冯友兰指出: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他的哲学观点,标志着古代思想开始从神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他还把人和现实生活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从人的实际生活的需要,观察和了解问题,并且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修养。”这些肯定的论述是确切的,首先,孔子从人的需要到怎么做人的论述,形成了自我完备的理论体系;其次,孔子关于人的学说,对神权的摒弃,高扬人本思想而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再次,孔子做人的道理,从古至今是中华民族思想的根蒂和精髓,仍然是当代人精神世界获得理论支持与指导力量的现实性依据。

史卫军,甘肃平凉师范学校讲师。

推荐访问:孔子 思想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