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应用设计

时间:2022-10-21 19:54:02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面对招生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如何使学生们在校期间就能够掌握本课程所需的核算知识和技巧,走出校门就能上岗操作,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各高职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不竭动力。文章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针对一体化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一体化 成本会计 高职教育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

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明确提出,各高职院校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所强调的就是把国家职业标准作为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依据,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把依据教材理论所设计出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把各专业层次学生充分调动起来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体化”教学模式以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创新点,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紧紧围绕这一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性为着力点,在课程体系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理论完整”的教学模块,打破传统教材按内容编排章节,变为以工业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实际为主线,按产品成本核算流程将教材内容整合,划分四个模块,每一模块下分设若干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材料购入—生产领用—产品生产—产品完工—结转入库—商品销售—收入成本结转—成本分析、考核等全套核算业务,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并将学生在校期间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体系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发展职业能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成本会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意义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专业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在课程设计上,通过对几所高职院调查显示,通常情况下在进入本课程学习之前会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其后会开设《会计岗位综合实训》、《中级会计实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等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双重作用。因此,如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教”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的环节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协同合作,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在“做”的环节通过分组协作反复演练,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职业岗位需求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果,充分显现出“一体化”教学模式完全符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是高职院综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手段。

三、成本会计教学做一体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场所单一,大多安排在校内多媒体教室,按传统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分理论与实训两部分,分段教学,并未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的主要特征是在仿真模拟环境下教师引导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做合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条件所限仍存在三项分离,只讲不做、讲做分离的情况。体现在:受课程内容的影响以及学生们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大部分学校对成本会计课程编排仍采用边理论边实训的形式,即安排一部分课程学时内容在机房或模拟实训室上,一部分学时内容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由于部分学生对成本核算内容和程序理解不连贯,造成虽然是在机房或实训室上课,但仍然以教师为主的“教中学”,而不是“教学做”的授课的形式,课上很大一部分时间都体现为教师占主导地位的讲授,学生一味地服从教师的安排,对所学内容缺少积极主动性、没有参与互动的意识;也有的学校在教学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条件等方面不能满足全体学生同步实训的需求,便采取上机演练与手工操作分批交换进行“做学”的方式;还有少数学校缺乏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一线教师,对成本核算操作程序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以及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不够熟悉,于是采用照本宣科,用讲授代替实践演练和学生模拟操作,无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真正目的。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教学手段未体现新形式下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未能与时俱进

“一体化”教学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改革,突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通过与企业专业人员协作共同探求一种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学习方法和授课手段,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操作技能。但在实际应用中,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把产品生产过程分解到每个案例每项工作任务中,借助多媒体设备在演示核算过程的同时尽力做到讲练结合。对于一体化教学中所提倡的互动与问答、分组协作等授课形式,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加之采用分组授课的方式会占用较长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的同时课堂秩序也难以操控把握,评价体系不完善并且复杂多样,以上种种因素均造成授课教师缺乏对“一体化”教学方法使用的驱动力,使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存在难度。

(三)教材体例单一,内容缺乏实践应用性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学改革的媒介,“一体化”教学中,对教材的选用和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工业企业产品生产真实的核算程序为蓝本,以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能力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即以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终极目标,以企业岗位对人才要求为本位,从专业知识水平、职业技能本领、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对成本核算岗位和成本核算人员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企业产品生产实际和企业管理要求设计工作任务明确授课要点,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突出高职教材的实用性。同时,每项任务核算之前就明确规范的成本核算操作程序与具体的成本核算方法,保教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兼顾“一体化”教学成果的考核与评价。但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仍然停留在以学科体系为主的先理论后实践,重理论轻实践,知识点多、表格数据多、公式多,例题多,前后案例互不衔接的情况,学生们通过对教材中例题的学习只能达到对某专项业务的核算并未实现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整个流程的技能要求,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课程考核体系单一,考核指标与评价标准未能与企业岗位需求有效衔接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讲话并按照讲话精神积极组织教学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但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对于学期末的实训考核评价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闭卷笔答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生甚至平时不参与教学互动,只靠期末集中突击复习照样取得较高成绩。为此,要真正实现“一体化”,应围绕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和依课程内容设计的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动力为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扩大考核指标与评价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创新能力、思维灵活度、职业道德水平及团队协作意识都尽在其中。在考核过程中,结合校内实训专业委员会或外聘专业技术人员的所列出的考核标准,甚至可以聘请校外专家进入课堂现场点评,将校内教师评价和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一是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要求,充分利用校内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以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营造产品制造业岗位化的工作环境,增强校内实训室的职业氛围,保证实训课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以将若干独立的工作任务串联在一起,体现为一家企业整体的产品核算程序,请同学们通过教学软件分组完成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全套业务。这种实训形式不但增进学生们对企业经营管理、资金运作、产品成本核算等方面的了解,更能够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愉悦,必将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学习积极性。

二是传承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责。技术技能进步需要不断传承和创新,因此,“一体化”教学中应鼓励教师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工作任务设计、工作情境创设、相关案例引用等方式,将教材内容合理整合,激发学生学习产品成本核算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演练活动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目前课堂较为枯燥的问答式学习氛围,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出全员互动的浓郁的学习氛围,增强互动连锁反应,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元化课堂氛围。鼓励同学们分组讨论、老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推进各小组之间,同一小组内部组员之间针对工作任务的有效互动,演示、点评各小组的实训成果并总结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提升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核算问题与方法的能力,保证成本核算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和授课质量。

三是加强“一体化”课程授课教师对企业岗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训和现代职业化教学观念的转变。“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无论是从专业知识还是专业技能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倾向于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职责的培养,这就要求在校期间最大限度利用资源,营造真实的或仿真的工作情境。就目前来看,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利用业余时间选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与校外兄弟院校定期座谈,建立校内外专家委员会针对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需达到手具体目标进行研讨等等。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外资源,积极引进企业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教师、助教等,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

四是认真研究组织制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考核设计标准和评价指标。在具体实训演练前向学生们明确将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职业素质目标和具体考核标准,以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同时将平时的过程性考核与学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把学生的日常考核评价作为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合理确定两者的结构比例,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分值比一般设计为3:7或4:6左右,以实践动手操作或者实践作品展示考核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边学边做,知行合一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高职教育如何把握新机遇,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其着力点必须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牢牢把握以服务求发展、以就业促进办学的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把高职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目标高度融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推动高职教育长足发展。

基金项目:成本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LJZYL201414)。

推荐访问:会计专业 教学 设计 做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