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14篇

时间:2022-06-08 15:30:04 观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14篇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1

  大家都说《美丽心灵》看着真的不错,又因为电一影里面的主人公是纳什,现实存在的获得1994年诺贝尔奖的普林斯顿大学著名数学家,因而愈发激起了我的观赏欲,看了之后,感慨很多,最大的感慨就是——有一爱一,生活更健康。

  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一爱一,生活更健康,这句话有那么一点熟悉,是的,是央视以前《亲密一爱一人》的宣传口号,说的是相当的在理啊。

  纳什一精一神分裂症长期困扰着自己,但是艾丽西亚却长期支持着他,普林斯顿大学也给了他一定的支持,当然,主要是他的一爱一人艾丽西亚,甚至在很多时候他都要把自己的老婆杀了,但是他的老婆却一直陪在她的身边,也正是这种力量,使纳什走向诺贝尔奖。如今,均衡论和其他理论已经在很多学科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

  电一影的拍摄技法、情节安排都是相当诱人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后面都有一个女人。

  有一爱一,生活更健康。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2

  上周末看了电影《我的机器人女友》和《剪刀手爱德华》,当时看完后也有很多感触,尤其是后面那部。但当时因为没有很充足的时间就没在知乎上写文章了。所以,我就在想,看过一部电影之后是否有必要再花一到二小时来写一篇观后感,看过了,当时收获了一种观影体验不就够了吗?其实不然,想自己至今也看过不少电影,能让自己记住的又有几部呢,哪怕当时足够震撼灵魂。看过的东西未必就是自己的,只有经过了自己的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把它重新表述出来那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先还是简单地来回顾下那两部电影观影当时带给自己最大的感受。

  《我的机器人女友》讲的是男主次郎在他二十岁生日的时候邂逅了一个机器人,那是六十五年后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一个机器人,目的是为了扭转自己的命运,拯救生命中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不幸的人性命。因为之前看了PUA大师成真大哥写的《迷上我》,所以我的关注点放在了恋爱中如何建立吸引上。对方是个机器人,根本没有人的思想和情感,但是她的学习能力很强,可以通过与人类的朝夕相处 学习到人类的高级技能。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次郎打算人类的嫉妒心理来获取她的注意,带她去酒吧和别的女孩跳舞,带别的女孩回家欲行云雨之事,却被机器人当做主人被伤害而对那女子发起攻击。还有一个是机器人女友带着次郎穿越回他从小长大的故乡,一起感受,经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这是成真老师提到的话块连情里面的时间错觉法,让女友在短时间内就有了共同的情感经历。不过电影最后机器人女友是否对次郎产生了感情而喜欢上对方呢?答案是没有,哪怕是经历大地震之后,她拖动被压断的身躯匍匐前进救次郎时,脸上依旧看不到半点表情。

  《剪刀手爱德华》我边看边惊讶于国外作家编剧的脑洞,这样一个人居然也被创作出来了(当然他是一个发明家制作出来的机器人,只是还没来得及给他安上手就挂了)。这部电影当时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当一个人拥有一项出神入化的神技时,对异性会具有魔力般的吸引。拥有一双剪刀手的爱德华简直无所不能,园艺创作,洗剪吹,对象不仅是宠物还可以是女人,冰雕创作的同时顺便来了个人工降雪。所以即便外貌吓人恐怖,但却能吸引女人。当然最后打动金的是他善良淳朴的心灵,没有再入室行窃被抓之后把同伙供出来。可以这麽说一个善良的并具有非凡技能的男人对女人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再来说说昨天我看的这部电影《心灵捕手》。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叛逆,迷失自我的数学天才威尔在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的帮助下,打开心扉,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的故事。桑恩对一个存在心理问题的天才小子威尔的治疗过程很值得玩味。第一次的见面,威尔便通过桑恩自己创作的一幅画作对其下定论,说他过得不好是因为娶错老婆了,结果把桑恩惹怒了把他赶走了。故事到这我以为桑恩也成了芸芸心理医生中的一个。没想到,第二次见面,他把威尔请到了一个公园的河畔(所谓的地利,做不同的事情需要选择不同的适合的场所)和他来了一次心平气和的谈话,内容大概是你一个毛头小子,没有经历过我的经历,只是从书本上获得了一些知识,便对我妄下定论,撕裂我的人生,这不是聪明自信,而是一个被吓傻孩子的狂妄。并表示自己不会从书本或别人口中就说认识了解了你,除非你自己对我讲。第三次见面,两人坐着硬是一小时没开口,桑恩对蓝勃教授说他不能先开口。第四次见面,一开始也是四目相视无语,后面威尔突然和桑恩讲起了一个故事打开了沉寂。其中威尔说到了和他女友的事,和她约过一次会后他不敢再联系她了,怕看到她的不完美,不想破坏现在的完美,桑恩一针见血说到也许你只是不想让她看到你的不完美。后面给他讲了一个关于自己和已故妻子的生活故事,说明亲密关系不在于双方是否完美,而在于不完美的双方能否合适地在一起,而怎麽才能知道呢,只能自己去尝试才知道。(我想到了自己,明明喜欢一个女孩子,和她聊过几次后,便担心后面聊得越多越会暴露自己的问题,以致于中断了一个多 月都没再和她聊过了。)而第五次约见,聊得还是人生和爱情,聊到了假如桑恩如果没有遇到他老婆(因为她生病的缘故他放弃事业去照顾),他的人生会不会更好。桑恩说他不后悔和自己老婆在一起的每一天。当问到什麽时候让你意识到她是自己的理想对象时,他说在一次即将观看球赛时,邂逅了她于是放弃了看比赛而跑去和她一起喝酒,虽然彼时比赛正在精彩地进行着。(从桑恩的口中可以看出他是被她的惊世的容颜给征服了,得了,不就一见钟情吗,哈哈)

  剧情的发展,威尔和女友闹矛盾,因为女友坚持要他带她去加州看他的老家和家人,但是威尔此时还没打开心结,仍然接受不了,担心女友了解事实真相便不会再爱自己了,虽然女友哭着说自己跟外面那些妖艳的的Bitch绝对不一样。另外一头,蓝勃教授看不到治疗效果想让桑恩下猛药,而桑恩却坚持要让威尔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打算强加干涉。后面的一次约谈,桑恩试图引导威尔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放到自己具备天赋的事情上来(问了一个问题:你有心灵伴侣吗?)你热爱什麽,你想要什麽?威尔怒了,搬砖哪里不好了,哈哈。后面的一个小细节,一次威尔的发小对他吐露了心声,窝在这里是浪费时间,他们都不愿看到一个天才就这样和他们普通人一样一辈子碌碌无为。倒数第二次约见是在蓝勃教授和桑恩的争吵中他走进来开始的,威尔终于向桑恩说出了深埋在内心的秘密,电影没明说,大概是威尔把他养父用扳手给敲死了。桑恩对着威尔坚定地重复着“这不是你的错”,最后威尔抱着桑恩痛哭,内心的那堵墙终于推倒了。最后一次约见相当于告别了。电影最后男主跑去寻觅佳人了,so,此生所求,惟一心灵伴侣尔!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3

  看完心灵捕手后,用两字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 新生。

  或许有人专注的是一个数学天才的故事,但是我更喜欢理解为每个人的故事,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或深或浅的心理困顿。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领域和天赋,就如电影中威尔说的,我唱歌不好,不会弹琴,也不懂画画,但就如贝多芬和莫扎特一样,坐在钢琴面前就会弹琴,我就是能够在一小时内做完化学题。电影中提到,其实很多人他拥有天赋,只是没有人告诉他,他就以为自己很糟糕。

  这在电影中另外一个矛盾中也有体现,那就是心理教授和数学教授的矛盾中,数学教授认为心理教授嫉妒自己的成果,而数学教授自己也是一个害怕失败的人,心理教授自尊受到了侵犯,矛盾一触即发。我们不妨想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能力和天赋,不必如数学教授一般自大而又惧怕失败,也不必像威尔一样无法认清自己的天赋,没有目标,也无法正视自己的过去。

  可以说贯穿电影的主要矛盾,就是牢笼,每个人心中的牢笼。数学教授的牢笼在于不敢接受失败

  心理学家的牢笼在于困顿于过去,藕断丝连的留念,错过的一切(如球赛)都不再是遗憾,只因换得了妻子,和有妻子陪伴的美好时光,失去,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事情,但有些时候拥有的太过于美好,于是有一种痛苦叫做“曾经拥有过”。

  威尔的牢笼是他的自尊自强和自我否定,因为曾经被该爱他的人抛弃过,便执着于在别人抛弃他之前,他会先抛弃别人,这在他的恋爱中也有体现。想要不失去那就不获得,想要不失败,那就不挑战,想要不被甩,那就先甩掉别人。这种种的思维,心理教授解释为自我防卫心理

  如何解释威尔所说的“take back”,我认为,在法庭上法官曾提及威尔被多个寄养家庭收留,并且受到了虐待。威尔可能曾经也想融入这些家庭,去创造和感受亲情,但遗憾的是最终这些家庭都把爱“take back”了,威尔剩下的只有无止尽的虐待

  威尔的知识全靠自己的天赋和书本,却从未真正经历过那些书中写的,他居住在南方,从未出过波士顿,这也是他的一个牢笼,人生境界的牢笼,心理的牢笼,拒绝新事物的自我防卫心理。

  电影中我还思考了另一个观点,那就是在数学教授竭力想要威尔获得一个职位,发挥他的天赋时,在心理教授还没有打开威尔的心理牢笼时,在工地上威尔曾说,我希望当一个牧羊人,盖一个房子,生活在郊外,养一群羊。我想,谁也不能说威尔这样讲是错的,他确实有过人的天赋,但是一个人幸福与否,真的是讲他自己的天赋利用到极致吗?如果擅长却不热爱,也无法从中体会到快乐,那么这真的该是一个人该去追求的吗。抛开所谓的社会责任来看,对于一个人而言,我认为永远没有最好或最佳,只有最适合。而影片叙述的也正是这样,威尔最后选择了职位,选择了数学,选择了自由,是因为他热爱数学,尽管在扫地,他关注的仍是解题,在专注于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自我的满足和愉悦。

  我们可能平凡,如数学教授一般,没有威尔惊人的天赋,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别人的高度,做了一辈子也只如别人的十分之一

  但是我们可以不惧怕失败,不惧怕自己的天赋不如人。数学教授一直在强调心理教授嫉妒他,其实是他把自己的数学荣誉看得太重了,希望从别人那里的得到肯定和认同感,一旦提到失败这两个字,他就暴跳如雷。我们又是否这样的呢我们是否能接受一个不如别人的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失败。认同自己,接受自己,放过自己,是新生。

  “我要去找一个女孩”,这种美好而又难得的心情,每一个人都格外珍惜,我们珍惜儿时父母的陪伴,珍惜儿时的玩伴和挚友,爱我们的亲人,正是这些爱支撑我们继续走下去,让本为枯燥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绚丽的光彩。然而任何美好之物能够永恒吗,答案是不能的,我们准备好直对失去或者至少曾经思考过一旦失去,我们该怎么办吗?最痛苦的,无非是失去,沉浸于失去的痛苦之中,我们需要多长的时间来走出去,又有多少剩下的精力和勇气去迎接新的事物。但无论如何,走出过去,无论他多么美好又迷人,或则遗憾或不可再得,就是一种成长 和新生

  “这不是你的错”心里教授反复得告知威尔,当我们脆弱而敏感的时候收到了不公的甚至残忍的对待,内心的恐惧和善良让我们不敢直对这种欺压,于是我们会将问题的本源归于自己,一再得否定自己

  而否定的反面人们往往会表现出过度的自尊和自大,是的,威尔善于应对,他能够运用自己的天赋去帮助朋友,去泡女朋友,去和心理医生对着干,这种种行为都是威尔在表示“我完全比你强”,因为内心的自我否定已根深蒂固,威尔强烈得拒绝任何再从外界而来的否定,某种能够让他印证自己内心的否定的否定。于是他自我防护,于是他自我禁锢,于是他宁愿活在一个没有挑战的世界里。

  而“这不是你的错”真正的打破了牢笼,让威尔学会肯定自己,肯定自己的存在,肯定儿时的遭遇责任并不应该由自己承担,肯定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七岁,一个巨大的人影在我的上空”

  由此接受了自己的天赋,肯定了自己的天赋。我们看到了威尔的新生,这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新生,从人格的建立到自我认知的觉醒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获得自由”。

  电影名叫做《心灵捕手》,为什么是心灵捕手,曾有人把它解读为双向救赎的故事。进一步思考,为什么拍这样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呢?我认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顿,自己的牢笼,有时候我们身于牢笼之中而不知,有时候我们想要冲破牢笼而未果。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相识相知,相互启发,相互救赎,每一个人的灵魂都是独特而具有魅力的,而这种魅力是需要另外的人去理解和欣赏的,如伯牙善琴,钟子期善听。

  灵魂的相遇,心灵的交织纠缠,

  心理教授曾问威尔“你孤独吗”

  威尔默而不语,低下了头

  我想,这就是两人心灵交织的开始,我们都是——心灵捕手

  看完《心灵捕手》后,听着Miss misery,脑中的想法就如小河般流淌不歇却不杂乱。联想到自己,随着思绪一气呵成这篇感想,写给自己,也写给无数如我般平凡而独特的心灵。

  《心流》中有一段话

  “如果一个人交了一堆只会肯定他的朋友,也从不追究他的梦想与欲望,从不强迫他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他就错失了友谊真正能提供的成长机会。真正的朋友偶尔会陪我们疯狂一下,但他们不会期望我们一味任性到底;他们能与我们分享实现自我的目标,也愿意分担提升复杂性的风险。”

  这段文字也是我对《心灵捕手》中有关友谊话题的全部理解。

  然而人的真正的困顿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就算遇上对的人,曾一何时看见了蓝天绿草,也难免孤独时纵容着回到深渊。

  灵魂因为有执念而特殊而强烈地存在,却又因为执念而固执而一叶障目。

  我们看到了威尔去往远方寻找爱的人,也看到了心理教授开始新的旅程,数学教授向心理教授道歉和两人的和解。

  但这只是电影,电影只有126分钟,而人生,长得多。

  一旦追求的不是威尔想象的那样,他未来或许还会隐藏逃避;心理教授未来或许找到了另一个女人,但却总是能从那个女人身上找到亡妻的影子,或许还是会想念会孤单;数学教授或许还是会因为自己的一次失败和别人的嘲讽而恼羞成怒。

  电影拍完了,但不代表着人生已经圆满结束。我并不是悲观主义者,我想说的是或许接受比改变更重要。

  有句话叫做懂了很多大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懂了很多大道理当然不代表着能过好这一生,因为人无完人,永远要记住这一点。

  改变自己的前提是接受自己,否则一切都将是循环,接受自己的前提是认识自己,否则一切都是混沌。

  接受自己比改变自己更容易,也更智慧,更终极,只有接受了自己,才能彻底得改变自己,不再是那个执念深重的人,而会看得开看得远看到无数的可能,看到蓝天翱翔的飞鸟,宇宙浩瀚的星河。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4

  第一次听闻纳什先生的大名是在大一上学期的《信息经济学》选修课上,纳什先生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数学家,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纳什均衡理论,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当时上《信息经济学》这门选修课的时候,听到‘囚徒困境’,‘智猪博弈’这些理论,只感觉提出这些理论的纳什先生时一位伟大的人物。直到今天看完《美丽心灵》这部优秀的纳什先生的传记电影,我才了解到纳什先生的人生历程是如此的坎坷与不易……

  电影的开头时青年的纳什孤独地坐在普林斯顿大学教室地角落,当自己地同僚已经陆续发表论文之时,纳什还在执着于研究出属于自己地原创理论—《博弈论》。然而,博弈论的诞生却没有那么一帆风顺,纳什在研究期间遭到过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挖苦,以及极度的自我怀疑。在这期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纳什看着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会得到其他权威人士的钢笔作为认可,而自己研究多年的原创理论却没有成果,他心里该是有多大的自我否定与怀疑。然而,就在这段纳什的研究过程最为艰难的阶段,纳什的‘室友’鼓励了他。纳什发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极致的专注,终于完成自己的博弈论,名正言顺的加入了当时著名的实验室,成为了一名博士。

  如果向一般的鸡汤电影一样,电影到这基本上就已经结束了,但是,这部电影最精彩的地方才刚刚开始。

  在纳什完成自己的原创理论之后,一时声名鹊起,曾两次被邀请到五角大楼去协助军方工作。在一次协助工作中,纳什遇到了‘执行秘密任务的FBI探员’—威廉。威廉声称自己看中了纳什在破解密码方面的天分,想让纳什协助自己完成一系列事关国家安全的破译任务。纳什欣然答应了。从此,纳什开始了自己的‘机密任务’。他开始没日没夜地从杂志中剪下片段来从中破译‘敌方的秘密’,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在一天晚上,纳什在送交信封的路程中被‘敌人’追杀,威廉挽救了他的性命。那天晚上,妻子发现了他的异常——他已经不像是一个正常人了。纳什每天都在担心敌人追杀自己,每天活得提心吊胆,终于有一天,人们都发现了他的异常,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个人认为纳什被送进精神病院的这一段是全片的高潮,当我听到医生说纳什的室友,威廉都是他虚构出来的人物的时候,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令我十分崇拜的纳什先生竟然曾经患过精神病,伟大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竟然曾一度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我不禁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纳什的精神出现了问题呢?

  思考过后,我认为使纳什精神出现问题的是他伟大的抱负。

  因为纳什在非常年轻的大学阶段就创建了他人一辈子都企及不了的博弈论,所以当他成为教授之后,自然渴望提出更为伟大的理论,或者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他不满足于在学校教书的平庸生活,当他被国家邀请到五角大楼去破解过一次密码以后,他迷恋上了这种被人类需要的感觉,于是他在自己心目中臆想出了威廉这个能带给他“机密任务”的贵人,纳什欣然地接受了威廉交给他的“拯救人类”的重要任务,并为之努力工作,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当然,这种自我欺骗的谎言最终被深爱她的妻子给揭穿了,纳什被确诊为精神病,他患有十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大学时的室友,室友的侄女以及威廉都是他幻想出来的人物。在我看来,室友是为了满足他交际能力缺陷的需要,而室友的侄女则是他童心的映照,威廉则是为了满足他的抱负。我想有很多和纳什先生一样的人,他们缺乏交际能力,他们缺少童年,他们也同样有上进心,但是为什么他们没有患上精神分裂症呢?在我看来,他们和纳什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那就是他们没有纳什这样超人的智商。俗话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纳什在提出博弈论的时候当然是天才,但是之后的他由于没迈过自己心里的这道坎成为了“疯子”。我想很多智商超群的人伟大人物都和纳什一样或多或少有着疯子般的行为,这也是电影想传达给我们的一个点——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影片的后半部分基本上都围着纳什的病情展开,当纳什与自己的幻觉作斗争的时候,她美丽的妻子一直陪伴着他,妻子的陪伴、帮助、不离不弃是电影后半部分的一大主题。由于精神疾病,纳什不能工作,不能独自生活,甚至自己的起居都需要妻子来照顾。加上当时他们拥有了自己孩子,于是妻子不得不同时照顾“两个孩子”。可即使是在纳什失去一切,成为他人累赘的时候,他的妻子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照顾他,鼓励他,安慰他。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纳什因为拒绝吃药而导致病情复发,他又看到了“威廉”,他又回到了幻觉中的世界。那天,他对妻子说他要带着孩子去洗澡,妻子把孩子交给了他。然而不久妻子就发现了纳什的异常,当她连忙赶到孩子身边时,他发现纳什正在和他幻想出的威廉对话,而他们的孩子被放在浴缸中。浴缸里的水已经淹没了孩子,孩子危在旦夕。最后妻子救了他们的孩子,而纳什对此无动于衷。这时“威廉”教唆他干掉自己的妻子,因为她发现机密。纳什的精神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竟然真的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推倒了。站在妻子的角度来想,此时她该是有多么的绝望,自己要每天照顾堤防自己患有精神病的丈夫也就罢了,但她唯一不能接受的是纳什竟然会伤害他们的孩子,当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收到伤害,尤其是被自己的丈夫伤害时,她的内心想必是无比的痛苦与愤怒。

  纳什的病情又复发了,当心理医生问妻子是否要离开纳什一段时间是,妻子拒绝了,她选择一直陪伴有病的丈夫,如果说纳什不断追求上进的心可以被称作美丽心灵的话,那么妻子几十年如一日对丈夫的不离不弃固然可以被称作美丽心灵。纳什拥有这样一位贤惠又忠贞的夫人是他的福气,这也正印证了一句话,每一个成功的男人都有一个强大的女人。

  当我回过头来重新品味这部电影时,我感觉“美丽心灵”这个电影名更多的是对纳什的夫人的赞誉。固然,纳什一生为科学奉献的执着之心的确是一种美丽心灵,但在我看来,妻子的陪伴,鼓励,安慰是一种能为大多数人接受,唤起更多人共鸣的“美丽心灵”。能拥有这样一位妻子该是多少男人的梦想啊!

  最后我还想深入谈谈纳什先生患上精神病的原因。纳什患病必然离不开他对真理的执着,但是当我们站在更具有普世意义的角度来看的话,纳什的病其实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心理疾病的映射。当我们年轻时取得一定的成就以后,风华正茂的我们当然会想做出更大的成就,但当我们的理智压制不住我们内心对成功的渴望时,当我们的能力不足以让我们实现自己的抱负时,我们是否会像纳什一样患上心理的疾病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会忧伤,自我怀疑,甚至做出伤害自己的举动,这其实或多或少也是一种心理疾病。一但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我们就很难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就像电影里的医生发现纳什的疾病并对他进行治疗一样,我们也要学会发现自己的疾病,并对自己实施治疗。

  在我看来,自我治疗的最好方式就是怀有一颗平常心。

  当我们深入了解了纳什整个学术生涯后我们会发现,代表纳什最大学术成就的纳什均衡理论是在纳什大学时期提出的,当纳什患上心理疾病后,他在大几十年间都没有做出什么卓越的成就。类比到我们普通人来说,当我们被自己的心魔所困扰时,我们很可能会虚度自己长则几十年的光阴,只有当我放平心态,轻装上阵时,我们才可能突破自己以前的成就,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就是俗话说的“心态胜于一切”。

  总的来说,《美丽心灵》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这部电影不仅向我们详细地展示了纳什先生的生平,而且更重要是阐述了一个更加普世的价值观——爱可以战胜一切。我始终不会忘记纳什在诺贝尔奖领奖台上的发言:

  It is only in the mysterious equations of love that any logical reasons can be found. I’m only here tonight because of you. You’re the reason I am,you’re all my reasons.(只有在爱的支持下,才能找出所有合乎逻辑的原由与真理。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全是你的功劳。你成就了如今的我,你就是我的真理)。

  这大概就是一代伟人背后默默付出的妻子的美丽心灵。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5

  我的心呀,从世界的流动中找到你的美吧,正如那小船得到风与水的优美似的。——《飞鸟集》

  看完这部《心灵奇旅》,你可有这么一个问题:生活的意义何在?乔误入转生,竭力返回人间,却在一场表演后停下脚步;22号恐惧人类,拼力想待在她的乐园,却在一次互换的意外下改变主意。他们面对的不是人生,而是生活,赋予人生意义的也正是生活。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乔与22号的行为原因。

  乔完成了他等待无数日夜的演出,在演出结束的那一刻,他也尝尽了生活的意味,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所以尽管死也无憾。22号在否定与评判下偶然尝到生活的滋味,在乐趣同时肯定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对生活重新产生希望。

  两者都充分肯定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我们进一步推导,生活是否有意义来源于评价,这种评价来源于自己与他人。他人的评价相当于客观因素,可以促进自我的肯定。不过这样的因素对我们来说有好有坏。如22号为什么厌恶人间?因为她在此之前得到了诸多的批评,这是她不自信的根本原因。如不是乔加以鼓励,想必这会是一个恶性循环。再者,他人的评价也暗含了你给社会带来的价值。但是,我想说,这些也都只是你评价自我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自我评价。首先是对自己的期望与目标。这一点因人而异,有人穷困潦倒却活得自在,有人家财万贯却愁眉苦脸,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期望不同。影片中乔的期望是演奏,那晚他仅仅是表演圆满,其他无任何改变(可能母子关系变好了),却使他变化如此之大。其次是充分展现自我。这样的展现无需得到他人的肯定,是内心一种表现欲的满足,只不过观众是自己罢了。

  综上,要感到生活的积极意义,首要是自己肯定自己,寻找到自己的期盼,在影片中,便是寻找自己的“火花”。22号说:“也许我擅长走路”。指的是极为平常的生活状态,他肯定了自己活着的意义,发现了生活的愉快,使22号不难发现自己的“火花”,尽管最后也未明白这“火花”为何物。

  鱼生活在海中却不自知,只看见茫茫一片的水。它只发现身旁的悲观,却发现不了自己活在日思夜想的世界里。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6

  影片中有很多动人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当纳什患病后,想到去以前自己所在的学校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学校并未因他患了精神分裂症而赶走他。相反的,他以前的朋友问他是否需要个办公室,给了他在学校里相当的包容和理解,并且当纳什精神分裂症发作时,总是立马跑过去,告诉他冷静,没事!这是多么珍贵的友情啊!有一个场景很让我们感动,纳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检察员说:

  “你是来看我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台上是否会出丑,实际上告诉你,我的幻觉至今从未消失,只是像饥饿者控制自己的食欲一样,控制着自己选择漠视。然而真实的,在台上是否会出丑我自己也不敢确定。”看到这里,我哭了,忽然间感受到了他内心的纠缠和疾病对他的折磨。当他的同行们纷纷把自己的派克钢笔放在纳什的桌前,你可知道这代表了什么?这表现了人们对纳什的尊重与敬意,是对纳什成就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他心理的最好的抚慰。

  有个名人说:“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便是自己”,而纳什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你有坚韧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并未自己的目标所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7

  成长于波士顿南区贫民窟的威尔·杭汀,是位绝顶聪明却叛逆不羁的年轻人。平日除了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大楼的清洁工作之外,便是与三五好友在酒吧喝酒、泡妞、整整哈佛的「聪明小孩」;一人独处之时,就「一目十行」各式人文与科学的新知。某天「随意解答」数学系蓝勃教授所留下的数学难题,随即引起学校师生们的惊异;在与他人打架滋事,并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之后,蓝勃教授便费心地将他保释出来,要求他参与数学研讨与接受心理辅导。蓝勃教授期望威尔能重视并发挥自己的天赋异禀,不再恶作剧、耍蠢、吹擂而耗费生命;不过,威尔却毫无不在意,经常耍弄前来为他辅导治疗的心理专家。

  蓝勃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与他有「爱恨交织心结」的大学好友尚恩出马,开导并救助前途岌岌可危的威尔。尚恩一本「信任是突破心防的重要关键,不彼此信任就无法坦诚相待」的信念,「不以作之师而以作之友」的心态倾听威尔对知识求问、人际互动、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情伤害等知性问难与情绪宣泄;日渐抚慰他受创的心灵,帮助他重新拾回对人的信任,并鼓起勇气向女友表达爱意。在此同时,难忘丧妻之痛的尚恩在与威尔彼此「角力互动」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威尔莽撞的生命力冲击,亦逐渐开启因丧妻而封闭的心房,重新追寻情感的归宿。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8

  前几天在预习尼克尔森《微观经济学原理》博弈论那一章的时候,看到书下面对纳什介绍的时候,写到"2001年的电影《美丽心灵》的主角",就想抽空一定要看看这些伟大的学者得成长故事,昨天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这些神一般的人物又有了重新认识。

  说实话,电影的前半部分我一直站在了纳什的一边,觉得纳什真的接到了神秘人物(因为之前看过国内的一个纪录片,关于原子弹和氢弹制造过程的,那些顶尖的科学家们不得不隐姓埋名,还不与外界联系,为了祖国富强,在戈壁滩上默默付出,一直心存敬佩和感激),所以就连后面医生把他带去医院,我真的怀疑医生是苏联人,会伤害他。我完全就是跟纳什教授的角度,从没有想过别的,还一度陷入了对那时候的国际环境的思考等等问题……

  画风一转,到了下部分,谜底慢慢揭晓的时候,才发现,喔,原来一直都错了,那不过是纳什先生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小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有自己的故事,只有他能懂的故事。很庆幸,现实和电影中一样,在影片最后纳什教授慢慢恢复清醒,用理性战胜了自己,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

  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很震撼的。首先是我没有了解过纳什教授的生平,所以从一开始当做一个类似于讲述成功史的心灵鸡汤电影看待,在一个就是之前从没看到过精神分裂之类的电影,所以前半部分一直以为是真的,非常入戏,以致与后面慢慢揭开谜底的时候,我还一直觉得剧情会反转,还有就是我在心理疾病这方面的了解其实很薄弱(射手座不知道怎么解释,请大家不要黑)由于家庭环境影响,在山里长大,与自然接触多,出门都是一群孩子上山下河,也很少会独处,所以其实自身经历不够,是不理解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也很难想像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发生。当我看到后面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一场误会时,一时想不明白,立马百度了纳什先生的生平,也连刷了好多篇豆瓣评论才知道纳什教授是真的生病了,而且病的很重,得了只有自己才能解开得病,原来伟人的人生会有更多的磨难和曲折。

  很幸运是,纳什教授遇到了最美的爱情,对他一直不离不弃,现实中有过离婚,但仍然关心着他,就算一切都是虚幻的,是假的,她的妻子是真的,是真的爱着他的,这也是能纳什先生能慢慢清醒的一个原因吧。

  纳什教授真的是值得尊敬,不仅仅是学术上,而是为大家战胜一些心魔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当陷入到一个世界无法自拔时,寻求外界的帮助,如果周边没有人聆听你的故事,去试试找心理医生吧,一定要努力找到自己那个小世界的破绽,认识到那些是假的,然后慢慢忽视他们。纳什先生找到了,他发现所有人不能同一时空出现,小女孩也不能一直长不大,他逐渐清醒,后来因为一个提问的学生,他慢慢寻找到了与人交流,慢慢回归到了正常的生活。

  能拿奥斯卡奖得影片,艺术鉴赏方面自不用说,虽然剧情有些许薄弱和站不住脚,但是就了解纳什教授这传奇的一生而言也足够了。

  影片最后,周围的人陆陆续续将钢笔送给了纳什教授,一下就戳到我了,什么样的嘉奖纳什教授都受的起的。

  作为一名经济学的学生,一定牢记纳什教授在开篇中不断提到的“创新”二字,希望能学有所成。

  PS:影片中有一个地方不是很理解,如果这一切都是假想的,我们注意到纳什教授情感变化的冲突点来自于那场枪战,从那之后纳什教授陷入了无尽的恐惧中,以至于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那场在车上的枪战是怎么来的,是纳什教授自己内心冥想的吗?还是他自己坐车回家,然后陷入了自己的脑洞?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9

  影片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当时就跟同学一起探讨过关于翻译的问题,为何是心灵而不是大脑。字典不可置否我们的翻译是正确的,然而看过了电影之后发觉,电影所要反应的并不是主人公有多天才,大脑有多发达,而是在讲述一个天才背后的生活,天才心里的世界。

  电影所要表达的并非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伙计如何由自负到潦倒,而是在讲述他扭曲的心灵,对学术的高度要求以及对旁人目光的极端在意下,导致产生幻觉,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虚拟规划,当他的智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他的心智却仍停滞不前,也就是说心灵无法带动大脑,生活与现实脱节。

  在看完整部电影的时候班主任告诉我们,他的意图只是希望我们明白,先做人后做事。

  在生活中没有天才和蠢材之分,没有精英和平民之分,不要因为盲目追求学术上的成就而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而片名所指的美丽心灵大概也是讲心智成熟的人,重点在于是一个成熟的人而非仅仅是一具拥有超群智力的躯壳。

  当你活着的时候,走在路上,你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不是学术精英,不是天才,你过着和别人一样普通的生活,要学会尊重生活。

  天才的真敌人是天才,蠢货的对手也是蠢货,你永远也别想打败的人其实是你自己。你永远也别想敷衍的其实是生活。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10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美丽心灵,我觉得不止男主人公纳什是这“美丽心灵”的拥有者,他的妻子、好朋友也是。

  男主人公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并研究数学,在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数学系,他受到别人的讽刺,但他最后也能原谅对方。他的一辈子都努力致力于数学的研究中,甚至在自己得了由数字引起的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之后,仍不懈地研究数学问题。他有着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一颗对数学研究执着乃至不悟的心。

  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一个站在纳什身后坚毅勇敢地支撑着他走向成功的女人。她在知道纳什成为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之后,负担起妻子的责任,一心一意地照顾好纳什,无怨无悔,在厄运面前,她没有低头,没有后退,没有气馁,她只是用她对天才的理解和爱慕,对丈夫的关爱和包容,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来对抗这一切的不幸。她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颗善解人意的心,一颗忠贞不渝的心。

  一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一个伟人的诞生需要一个适合伟人诞生的环境。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11

  人为了什么而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有部电影给了我们答案。

  热爱音乐的男主乔伊似乎一生都在为爵士而活,爵士便是他的全部。正当以为人生要到达顶峰时,怎料乐极生悲,一不留神,掉入井中死去,精彩的人生还未开始,却已经戛然而止。谁又甘心呢?他当然不甘心了,当他掉入灵魂修炼场时,嘴里始终嚷着,“我不能死,我绝对不能死”!他还要完成他的梦想,那便是他想活着的缘由。

  他为回到地球而努力着,在阴差阳错下,他竟同一个厌恶活着,讨厌世界,始终得不到生命火花的灵魂22号来到了地球。他们仿佛是黑与白,站在对立面,向对方阐释所认识的生命。

  从灵魂22号来看,人类的世界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使他惊慌失措,却又不乏惊喜与美好。他蹲在角落,为第一次感受味觉的披萨感到满足,他来到理发店,为理发时含着的棒棒糖感到欣喜,当衣服裂了时,为妈妈责备与关爱的并存的缝衣针感到温暖……它们藏在生活的某个瞬间,那些不经意间带来的感动,像是坐地铁时分给流浪汉的一半面包,小小的举动填饱流浪汉今日的饥饿……这不就是生活吗?而对乔伊来说,他奔跑在追逐音乐的路上,耳旁的风呼啸着,以为这就是梦想对他的呼唤,没曾想,是他沿途所错过的风景的,是生活的错失。他到达梦想的终点之后,等待只是空虚与失落,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完成目标后又该做什么,是灵魂22号给了他答案。

  在某次落英缤纷下,生命的火花出现了。何为火花?它同能理解为活着的意义,乔伊一直都定义错了,它不是到达某个目标,跨越某一座高峰,也不是寻找兴趣,置身热爱。我们活在每一轮四季变换,每一天日出日落,每一顿简单也能吃饱的饭食,每一小时要做的事情,每一秒呼吸,生命的美妙在于感受,是这些,才不经感叹,生活如此美好!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12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有的人会活得很漂亮,一生无憾;有的人的人生,到最后充满了遗憾,只剩下叹息。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吗?我也常问自己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我有抑郁情绪的时候。每个人的追求不同,目标不同,对待梦想的态度也不同,所收获的回报也不同。

  《心灵奇旅》这部电影以“灵魂”为载体,展现给我们:人生活的意义和追求是什么。也许,即将圆梦的大喜是一次思考人生的先兆;或更不现实的,就像电影里的,实现灵魂互换,也可能会是一次对生活、对人生的一次重新认识。从乔·加德纳的角度说,是一为优秀的中学音乐教师,一位痴于爵士乐的人,一个不甘于现状、想要走上更广阔的舞台的人,到最后,和自己欣赏的音乐家合奏,演出很成功,他圆梦了;但他却迷茫了,好像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换个目标,说说22号灵魂。22本对“地球上的生活”丝毫不稀罕,不论是曾在地球上多伟大的人教授她知识,帮助她获得通行证,她都不愿意听,她的不听话,以至于她刚出场我把她当作一个极其调皮的小男孩;当22误打误撞来到地球上,进入乔的身体,好好感受了一下地球上的生活,在他人眼里,22在地球上的举动就像笑话,可在这个过程中,22觉得,地球好想也没那么令人讨厌。

  回到一开始说的,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想可能会有很多人说:奋力追梦,实现人生价值。这句话,很空,但也很有道理。怎么去追梦?怎么实现人生价值?珍惜当下,踏实生活,有追梦的实际行动,坚持不懈。或许很多人都会像乔一样,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实现了我的梦想,之后就陷入了一个迷茫的阶段,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时候,就静下心来,跟随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还能做些什么,我还想做些什么。当你哪天觉得,我现在很快乐,很充实,不迷茫,没有遗憾,也许,你就赢了:赢了还在迷茫的他人,也赢了自己。

  也许世界很坏,但如果我们的心不坏,生活也就不会对你太坏。

  愿每个人都觉得:人生好美好。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13

  参加过心理咨询培训班,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从心理咨询的角度看欣赏的!

  《心灵捕手》讲述了一个内心不完美的孩子,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从扭曲成长为健康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心理咨询的成功案例。主角威尔和谢恩是被动的帮手和顾问。在我看来,故事的主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用爱和信任来强化灵魂,走向健康。

  欣赏《心灵捕手》,对于电影内容的故事背景我不会问太多原因,尤其是主人公威尔为什么会有如此聪明的头脑和惊人的记忆力。那些想法不是导演想表达的,只是作为天赋的象征出现在电影里。“善意狩猎”狩猎的目标是人心,但灵魂是属于自己还是属于他人?无论是他还是他自己,对电影的理解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这一切都是基于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看电影时脑子里蹦出来的词都是和心理学有关的词:自我意识,潜意识,心理暗示,阻抗心理,共情,自我暴露,自我成长…

  影片主人公威尔是一个有着足够羡慕和仇恨的普通人。虽然他的社会地位不高,只是一个在麻省理工学院不受人关注的清洁工,但他那难忘的记忆和对数学的敏感大脑显然与这个身份格格不入。但与此同时,他的社会背景和社交圈使他成为一个自我放逐的社会青年,失去了人生目标和方向。懒散,浮躁,自我意识,让人感受到他的傲慢和攻击力,类似于披头士的生活和朋克态度。这些都让想救他的兰博教授无计可施,连心理医生都不知所措。

  心理学老师谢恩接手后,整个情况发生了变化。

治愈心灵的电影观后感篇14

  《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是我在上学期看的,在《美丽心灵》这部影片中,讲述了一位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却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并且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这是一个由真实的故事拍成的电影。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叫做纳什。纳什的行为在其他人的眼里是极其古怪的,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语。纳什是一位非常天才的数学家,在天才如云的普林斯顿大学里面,特别在数学系里面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他喜欢解决一些折磨人的数学问题。正因为他在数学方面有着独特和过人的理解,为他在数学方面的陈旧奠定了基础。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人的心灵起到的"强大作用。你可以身体残废,但是你不可以精神残废,身体上的残废,那是生理上的一种阻碍,只要你意志坚强,你的人生一样可以活得很精彩,你的生活一样可以充满阳光。可是,如果你是一个四肢发达的人,然而因为一件小事情而患上精神病的话,那么你的人生从此被你涂上了黑暗,是你把自己给填埋了。相信自己,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去的心灵枷锁。

推荐访问:观后感 治愈 心灵 关于心灵的电影观后感 关于电影美丽心灵的观后感 关于治愈心灵的电影 电影心灵点滴观后感5篇 美丽的心灵电影观后感 心灵深处电影观后感 美丽心灵电影的观后体会 心灵点滴电影的感悟 感人治愈的电影观后感 心灵的点滴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