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时间:2023-05-31 19:00:1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卡莱尔),“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龙岩市根据闽西特色打造“红土书香”教育品牌以来,学校“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了“爱读书,乐读书”的良好读书氛围,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正在形成。

面对浩瀚的书籍,要取得较好的读书效果,我们采取了一些做法。

一、讲究策略,提高效率

首先要形成读书活动的机制。中共龙岩市教育工委、龙岩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开展创建“红土书香”教育品牌活动,并分别给教师、中小学生推荐了古今中外的经典书目;同时进行“读书心得”评比活动,给获一、二等奖的教师和学生分别赠送教育理论书籍和文学名著。龙岩市教育局课题管理小组在2009年度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评审会议上确立的市级重点课题33项中就有“书香校园”的课题2项,即龙岩一中的“构建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和龙岩市松涛小学的“构建书香工程,弘扬校园文化”课题。各校积极充实图书馆藏书,开放阅览室,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及评比活动,如“我与好书同行”,“家校联读”,读书心得交流会,演讲比赛,编写手抄报等,很好地推动了“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

其次要精选书目,可依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中推荐的课外名著阅读书目(很多地方已将部分名著内容列入高考、中考范围)并结合自己工作、生活的需要选择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经典名著等。

再次要制定阅读计划,根据工作进程、休闲需要合理安排阅读内容、数量和阅读时间。

第四要讲究阅读方法,许多名人的读书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如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等。对于书的内容还要根据需要进行精读或略读,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对书的作者、时代背景、内容、人物、事件及艺术手法等进行了解,同时还要做到手到,即对于重要内容、优美词句可做标记、眉批或摘录,阅读后最好能写些心得看法,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立足文本,全面把握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是由于每一个人的阅历、视角、目的的不同,而对文本的解读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正如鲁迅先生曾说的:读《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见解: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们要求在阅读文本时,应当尊重原著,不可脱离文本。

叶圣陶先生在《阅读与写作》中曾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因此,我们解读文本,就应该整体阅读,和“作者心情相契合”,和时代相契合,知人论世,不能脱离文本和时代背景,断章取义,甚至胡编乱造。如成语“不求甚解”出自晋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而一些人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他的读书态度及对后人产生的“不良”影响很不满意。其实他说的前后两句话是紧密相连,相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明确。当代作家邓拓就说得非常清楚,“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当然,“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只求懂得个大概,不必求深刻了解,但这还要根据具体读书目的和需求来加以灵活运用的。再如我们常引用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论语》,许多人将它理解为“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然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勉励自己应虚心好学。如果我们将《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段话完整地理解为“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然有我的老师(值得我借鉴的人和事);选择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可以对照着改进自己(引以为训)”,则对我们的学习更有指导意义。

三、个性阅读,富有创见

人们常说: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对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后自刎乌江这一事件的不同评价较典型的就有杜牧的:“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的:“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的:“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事”,项羽应“包羞忍耻”,到时“卷土重来”是有可能的;王安石则认为项羽是独断专行、民心尽失而“势难回”,“江东子弟”未必“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则认为项羽虽败犹荣,称赞他为“人杰”、“鬼雄”,遗憾他因孤傲而“不肯过江东”去重整旗鼓,以期东山再起;毛泽东则以革命家、军事家、哲学家的眼光从这一历史事件中总结出一条教训,就是不可沽名钓誉,而应乘胜追击,将革命进行到底。同一事件,不同的评价,但都遵从了项羽自刎的前因后果这个史实,再根据个人的理解生发出去进行阐释,言之成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我们提倡阅读时对文本的理解不能人云亦云,而要在尊重原著、尊重史实、不违背科学原理、行为准则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四、厚积薄发,学以致用

学习和读书的目的最终在于运用。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段常被后人引用的著名论述:古之成大事、大学问者,必须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是分别把宋朝著名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风栖梧》、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描写情人苦苦盼望、苦苦相思、苦苦寻求的感人形象的词句,富有创见地活用到人们对事业、对学问的执著追求及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苦尽甘来而实现自己的抱负上来。富有诗意,具体形象,充满情趣,被后人公认为创造性解读文本、活用文本的成功范例。王国维的治学方法是值得人们借鉴的。

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百家讲坛”会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那些主讲的专家学者在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善于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知识运用到演讲中去。因此,我们就更要注重将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联系引用。可使教学语言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更加充满生气活力,更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

唐代诗圣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很好地阐明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教师在写作教学时,指导学生围绕题目调动平时阅读积累精选素材,借鉴一些作家的写作技巧,可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文章更有文采,可提高作文分数的档次。

教师在学术论文中引用名家名言或事例,可充实文章的理论依据,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广义的“阅读”还包含“读”社会、“读”生活,我们应该从社会生活中“读”出更多的知识、“读”出更多的人生哲理。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勤于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许多靓丽的色彩。

推荐访问:诗书 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