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及教育方式的改进,旅游教育成为时代的产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针对教育旅游融入素质教育的作用、教育旅游融入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做了研究,并针对现有发展状况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教育旅游;素质教育;青少年
目前,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主题是素质教育,其根本是育人观念和培养模式的更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及教育方式的改进,旅游教育成为时代的产物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青少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是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研究如何将教育旅游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理论概述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
由于我国教育界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角度不同,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也不尽相同[1]。目前,最为权威的定义为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概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教育旅游的涵义
教育旅游(Educational Trip),系指本土教育与异地教育之间通过学校与学校交流互访、校际结盟、论坛峰会等方式,以推广教育成果、学校办学,展示学生多元学习,拓宽视野为基本目的的一种学习途径及方法,包括文化、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教育旅游是面向教育界的旅游服务,有特定的对象、时间和活动内容,包括教师的国内外教育交流、参观访问、会议服务和修养度假,学生的修学旅游,特别是长假期间各种形式的夏(冬)令营、训练营、大学学府游、家长携子游等[2]。教育旅游通过休闲活动与不同成长背景但年龄相仿的朋友交流互动、彼此学习,以期在多元、异质的文化中促进各自的自我认识与成长、拓展国际视野与文化关怀,从而获得提高。
(三)素质教育与教育旅游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素质教育的目的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教育旅游诞生是基于我国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教育旅游是为素质教育而服务的,因此,教育旅游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完善素质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二、教育旅游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对青少年而言,接触,吸取社会和自然养分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育旅游,将教育旅游融入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其具体作用及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实课余生活
素质教育提倡为学生减负,减负就意味着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增加,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由一项关于青少年犯罪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闲散少年失范的休闲活动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征。因为部分家长及学校只重视学习成绩,轻视学生的娱乐和休闲,没有在寒暑假及各个节假日对学生的闲暇生活做出健康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使得青少年误入歧途,造成滋事犯罪,为自身及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大力发展青少年教育旅游,将教育旅游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当中去可以引导青少年积极健康安全的度假,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延伸课堂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有计划的开展青少年教育旅游活动,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可有时间的休闲需求,还能够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改善个别青少年对读书学习的恐惧感,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由中青旅精心设计并推出的“与教材同步体验,到课本中的地方去”的旅游线路,就是以中小学生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内容而设计的。青少年在学习语文课文的同时更加向往一睹祖国大好河山,反过来这些根据课文设计而成的旅游活动使得青少年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到课文意境和内涵,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极大程度的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三)增长知识见闻,开阔眼界,有利于全面发展
旅游能够增加见闻,开阔视野,提高对世界的认识,这方面的作用不是书本上的知识所能代替的。开展素质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旅游集审美、娱乐、交流、教育、学习等多方面的功能与一身,而又轻松愉快,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极为理想的教育形式。教育旅游又是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是针对青少年教育而设计开的旅游类型,更加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使之成为实现青少年体魄和心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实现抱负
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迅猛,适当的组织青少年参加红色旅游,为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又能体验红军革命时的艰辛,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许多旅行社为大打教育旅游牌,又相继推出了“名校游”、“大学游”等旅游项目,组织旅游者参观校园,认识各大名校,体验大学生活,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用大学里真实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方式,直接有效的激励青少年努力刻苦学习,为自己理想的学校及前途打拼。而“名人故居游”也为青少年了解名人轶事起到积极作用,使学生标榜正确的偶像人物。
(五)提高青少年的交际能力
旅游时人们不以工作为目的离开惯常驻地,进行休闲娱乐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避免不了人与人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友谊建立及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等。青少年通过旅行中发生的各种沟通,更好的自我认识,相互学习,培养两好的行为习惯和沟通方式,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等,又一次提高了素质教育的层次。
三、教育旅游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发展现状
教育旅游现身处起始阶段,将其切实、健康、稳步的融入素质教育还有一段路要走。综合而言,在教育旅游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仅以考试为目的的片面教育方式
虽然国家着力改革教育制度,极力发展素质教育,但是高考,中考仍然在继续决定着学生的命运,学校及家长在“落后就要挨打”的老思想的支配下,只重视书本的知识,宁可让孩子们老老实实的守在书桌前,也不想他们将时间“浪费”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
(二)相关制度未健全,旅游企业利字当头
青少年身心都在发育阶段,还不完全具备自理能力,安全意识薄弱,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故而在青少年旅游旅游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在旅游过程中,学校要与相关旅游企业合作,双方的组织、引与配合能力也是考验教育旅游安全系数的重要指标。
(三)教育旅游消费高
由于教育旅游消费高,从而使得学生家长望而却步。一些“出国游”、“休学游”价格昂贵,单价一般在上万元以上。对于大多数家庭无法承担这一笔庞大的开资。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在于有教无类,不应让学生彼此之间产生心理差距。
四、针对教育旅游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现状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明确教育旅游的重要意义
教育旅游的重要意义在前面已经很明确的提出了,相关机构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正确认识教育旅游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的重大作用,改变仅以考试为目的落后的教育思想。
(二)争取政府扶持,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具有综合全面素质的人才,教育旅游在这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政府应鼓励教育旅游融入素质教育,并且给予必要的支持。虽然国家教育部已经规定,所有的博物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必须对青少年学生免费开放为教育旅游与素质教育有的融合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要想充分、合理、有效的融合还是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支持。本文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3]:
1.为学生出游的交通费用给予优惠,学生半价票不应仅局限于学校及家庭所在地之间。
2.在景区景点的门票给予优惠。目前凭学生证可免费进入的景区景点仅仅局限于个别景点。
3.应激励个别旅行社于学校联合进行青少年教育旅游活动,给予其税收等政策的优惠条件。或者由国家专门培养一批专门经营青少年教育旅游的旅行社。
4.旅游监督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青少年在旅游在履行期间的安全,做到万无一失。
(三)为教育旅游拉开消费层次
学校及家长应视自身情况而定有针对性的为其学生开展教育旅游活动,并非高消费才有高收益。 贫困家庭及贫困地区的学校应选择消费相对较小的方式为青少年提供教育旅游,比如可以举办“认识我的家乡”为主题的教育旅游活动,由学校或家长亲自带领学生进行野外郊游等。
总之,随着甚至教育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教育观念的改变,将教育旅游融入甚至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114-122
[2]冯光辉.开发教育旅游市场,保护教育领域品牌[N].中国旅游报,2002-1-14(2)
[3]朱小蔓.对策与建议—2005-2006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05-210
作者简介:丁影(1989-),女,辽宁本溪人,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