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风格

时间:2023-05-31 18:24: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中学生,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古典诗词知识的积累也逐渐丰富起来,在吟咏品位诗词的同时,他们有时会对诗词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直观的感觉,那就是: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作品,其语言风格也有所不同。近年来,从高考到中考的试卷命题实践来看,诗词的鉴赏是历年必考内容,而对诗歌语言的赏析,又不可绕开对诗词语言风格的领悟与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鉴赏诗词语言美的时候往往对诗词语言风格一语带过,不作深究。这就导致了学生只记得关于诗歌风格的一些空洞词语,而每当自己独立鉴赏诗歌时,却无法将自己所学准确地运用于自己的表述中。所以,我在平时的诗词教学中,加强了关于诗歌风格的教学。

关于作品的风格,这是前人对作品在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过程中为了适应某种特定的题旨、情境、所体现出来的语言格调及风貌。前人对作品风格多有总结;如刚健、柔婉、简约、繁丰、平淡、绚烂、明快、含蓄、庄重、幽默、工丽、直率、雄奇、清新、奔放、悲慨、洗练、沉郁、空灵、风趣等等,这些词多属形容词的范畴,一旦用它们去评定作品的风格,则显得抽象,所以我在引导学生体会作品,鉴赏语言,评判风格时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扣字词,对比分析

在教学中,把不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是一种良好的方法,我在教授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诗时,注意把它与杜甫的《登高》作比较,从分析“连”与“入”两字相携,作者织出了一幅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字把人进一步推进萦怀的离情之中,加之玉壶冰心的绝妙比喻,做着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然而出。语近俗白却字字枝根相连,不可分割,匠意极深而不见斧凿,这样的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又意蕴无穷,这就是洗练的风格。而杜甫在《登高》中所用“风急天高”、“无边落木”、“悲秋”、“多病”、“繁霜鬓”、“潦倒”等词。作者以形象的声色描写,概括了登高远眺中的长江两岸,诗人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再配之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这种风格即是沉郁风格的代表。正如周振甫在《诗词例话》中所说:“沉郁这种风格需要有深厚的内容,激越的感情。内容不深厚,就浅露,感情不激越,就和缓,那就不能构成沉郁的风格。”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对诗歌的内容及用词,是正确把握风格的关键。其余各风格,都可在比较中体会辨析。

二、联系作者,总体把握

诗词语言风格的形成,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个人才情,性格禀赋有着密切的关系,诗评家们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同样是面对人生的挫折,不同诗人的作品表现方式与方法会有很大的不同:有的豁达、洒脱,有的沉郁顿挫。所以,品析鉴赏诗歌一定要熟悉作者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作者的思想及人生价值取向。比如我在教授韩愈诗歌的时候,就从韩愈的生平入手,体会其诗歌特色;韩愈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作为文坛领袖,他广交文友,提携奖掖后人。在他周围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风格相近的文人,以他为主将掀起了很有影响的新诗潮,韩愈一生用世心甚切,是非观念极强,性格木讷刚直,昂然不肯少屈,这一方面使他步入官场后的一次次政治漩涡中屡受打击,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其审美情趣不可能淡泊平和,而呈现出一种怨愤郁躁、情激调变的怪奇特征。韩愈诗歌以气势见长,在手法上采用汉赋的铺陈手法,博喻的排比句式和游仙诗的超越现实的想象,在诗中烘托出了一种浓烈的气氛和强大的力度。作者因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在被贬途中所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首联写被贬原因;“朝奏”“夕贬”可见获罪之速,“路八千”被贬之远,“衰朽”“惜残年”见出作者忠心,“雪拥蓝关”“云横秦岭”写环境之险恶。全诗将深沉博大的情感与悲壮之景融浑一体,深得杜甫诗歌沉郁顿挫之致。在笔势纵横开阖动荡中,不断加强力度和深度,极具震撼人心的力量。所以熟悉作者,从大处着眼,总体把握,善于总结是掌握风格的另一重要途径,我们通过积累作者的生平材料,就会对诗人不同风格有基本确认,比如陶渊明淡泊宁静,王维恬淡优美,李白的飘逸洒脱,白居易的明快通俗,李商隐的朦胧晦涩,王安石的雄健高峻,苏轼、辛弃疾的豪放,柳永、李清照的婉约等,这都可以从作者的诗歌总体风格去把握。需要指出的是,作家的作品总体风格并不能代替对具体作品的具体分析,比如李清照前期作品清新婉约与后期凄凉哀婉就有区别。她的作品《夏日绝句》,借咏史抒发对南宋王朝的鞭挞,又见出诗风豪气纵横,笔锋犀利,见出了词人的另一面,表现了她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怀。

三、联系题材,深层把握

作为文学作品的诗词,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所以诗歌的题材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举凡游学、应试、高中、边塞、任职、刺事、宴饮、纪赠、唱和、题咏、登览、节令、思乡、别离、居家、田园等无事不可入诗,但由于题材的不同,它们之间在语言风格上就会产生差异,即使是同一种题材的诗歌,由于时代及作者个性差异也会各呈异彩。例如同是田园诗,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与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有不少区别,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拓者,其诗风格平淡自然,意味隽永,他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在山水田园中寄寓自己的生活情趣,他往往直接抒情,自然景物只是他比兴寄托的手段。他描摹着自然,其笔下的田园风光和谐自然。其代表作《归园田居》、《怀古田舍》等,感情朴素而真挚,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皧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其风格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尽显其平淡自然的特色,苏轼曾评陶诗说:“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而同是田园诗大家的孟浩然,由于其生活环境和气质的不同,其诗生活气息浓厚,诗里常出现“余”“我”等字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诗中景物,不假雕饰,自然平淡,但纵观其诗,一气浑成,冲淡闲远,在意境追求上,呈现出恬静淡远之风格。

参考文献:

①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②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潘塘中学)

推荐访问:鉴赏 诗歌 古典 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