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时间:2023-05-31 18:0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对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完成一生中各个阶段、各项学习任务并取得优异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那么,怎样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行为习惯

从学生进入电脑室直到离开电脑室,教师都应该注意让学生养成讲秩序的习惯,做到有序进入,有序离开,使用物品有序归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是从上机练习的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训练学生正确开关机的方法,逐步养成习惯,并且要使学生知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首先,教师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态度。信息技术课在所有的学科中课时少,而且不参加高考、中考,在学生和其他教师的心中处于劣势地位。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是用来休闲的,用来放松紧张神经的。本门课的教师不能放松,任何一节课都要认真对待,要认真备课、上课。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认真会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心里接受这门课。其次,加强师生交流,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信息技术课课时少、间隔时间长,一个教师面对的学生又多,使教师与学生个体间的交流减少了。所以教师要抓住一切可以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可以给学生留下自己的QQ号,E-MAIL等,在课后与学生多作交流,加深情感,以达到拉近距离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良好行为习惯,要靠信息技术教师自己去培养。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监督管理和督促,并不断完善教学常规,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

信息课上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学生私自玩游戏或随意上网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没有及时制止,就会形成连锁效应——你玩我也玩,大家都玩。尤其在网络教室上课,对学生来说,存在着很多的诱惑:上网看视频,玩游戏,聊天等。只要点一下鼠标,切换一个界面,学生就可以实现玩游戏和聊天的目的;只要注销或切换用户,或者终止某一进程,学生就可以脱离教师的监控和管理。

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好的上网习惯就不让他们上网,浪费了网络上的好的学习资源,而是要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比如,在上“图片的获取与加工”这一课时,单纯告诉他们有几种方法是很枯燥的,而且受条件限制,学校没有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等设备,那就要巧妙地运用网络了。先展示一些图片,然后准备一个使用扫描仪的演示视频,请学生以“扫描仪的使用”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得到很多文字说明的网页。不少学生很喜欢上优酷网,教师可引导学生打开优酷网进行搜索,有关扫描仪、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的信息就出现在屏幕上。

一次上课前有个学生一脸担忧地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们上网的时候看见手机能够把鸡蛋煮熟,电脑的辐射总比手机大吧,很多同学都害怕去机房了。”手机辐射真的能煮熟鸡蛋吗?这条信息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攻破谣言的最好方法是实践。课前准备了一个鸡蛋和两部手机,模仿网上的实验过程,课后就真相大白了。后来根据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推理,根据能量守恒与转换原理,煮熟鸡蛋的能量是从手机发射功率转换而来的。手机最大发射功率才2瓦,手机工作65分钟所提供的能量大约是15600焦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克,比热容和水差不多,假设加热过程没有能量损耗,加热效率以100%计算,加热65分钟后鸡蛋温度不会超过40℃,而煮熟鸡蛋大约需要70℃,辐射是发散性的,不可能只对着鸡蛋,手机辐射的过程是有能量损耗的,所以手机辐射是不可能煮熟鸡蛋的。

网络上的信息非常复杂,其中有很多信息真假难辨,教师应关心学生所关心的,不仅要告诉他们消息是假的,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对信息加以甄别,抵制虚假不良信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习惯

当下,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于计算机和网络的犯罪活动日益增多,网络成瘾的例子非常多。中学阶段正处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加强信息伦理和德育的教育。而信息技术课正是进行信息技术道德教育的最佳平台,必须将德育渗透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信息伦理和素养,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和安全合理地使用计算机打下坚实的道德防线。

比如,在讲解《计算机使用中的安全与道德规范》一课时,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含义,以轰动一时的“熊猫烧香”为例,让学生明白,即使个人天赋再高,技术再好,触犯了法律,最终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犯罪的严重后果,增强法律意识。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工作,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只有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获得最终的成功。

(责任编辑 易志毅)

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 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