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与初三掉队现象浅析

时间:2023-05-31 17:18: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农村初中学生厌学、掉队现象严重,关注、分析其与教师评价的关系,并试图找到防止学生掉队的方法。

关键词:应试教育 掉队 多元评价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10-110-01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喊了许多年,但从根本看来,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系统的地位还是很牢的,从高考、中考移民,家长陪读等现象就可见一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应试”展开,本质上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教育。因此,它主要面对少数“尖子”学生,而其他大多数学生事实上充当了“陪读”甚至“陪坐”的角色。这些学生整日坐在教室里,但是老师讲的东西他一窍不通,作业完不成只能抄,每次考完试发现自己都是最后几名,到了初三高三更是发现自己升学无望。既然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这些精力旺盛的孩子们就会用胡思乱想,调皮捣蛋来发散精力或引人注意。

(二)家庭与社会的影响。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配合才能完成,可以说,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甚至达不到1/3。“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或家长本身行为不正、家庭离异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脑、手机已经非常普及,给人们带来丰富生活的同时,也让这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沉迷不已。

(三)学生的基础与自身习惯、毅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坚强的毅力,懒惰,不愿努力,以前的基础又不是很好,也导致了这些学生的掉队。

(四)教师的观念与评价。以上提到的三种原因当然都存在,但却不能成为我们教师推卸责任的借口,不能以一句“教育不是万能的”就放弃这些学生。要知道,教师的一个懒惰或不负责任就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

1、不能平等的对待学生。

(1)师生之间不平等。受千百年来师道尊严的影响,现在的教师们虽然不会在课堂上拿着戒尺打手板,但潜意识里那种教师是学生的上级的观念却让我们在很多时候不能与学生平起平坐。为什么在校园里师生相逢,都是学生先招呼老师?为什么学生犯了错误受罚天经地义,老师犯了错误向学生道歉就成了师德高尚?……很多时候,这种师生间的不平等就是通过种种细节体现出来的,而这也会不经意间伤了学生的心。

(2)学生之间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并非指学生本身家境、成绩、相貌等方面的差异,而是指教师对待不同的学生不能平等对待。有意无意间,教师们总是偏爱那些成绩更好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这些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赏识,在班级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成就感,必然心生沮丧继而厌学。

2、成绩是唯一的评价标尺。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的成绩关系到教师的评优、工资等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学校的生源问题。可以说,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是看成绩,学校评判一位教师的高下也是看成绩。如此一来,成绩就成为了老师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尺。遇到学生有违纪现象,老师的习惯性话语是:“你等着,看成绩出来!”言下之意是,如果你违纪了成绩又不好,那就有你好看。在这一标尺的衡量下,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肯定不能受到重视,找不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二、防止学生掉队的措施意见

(一)改变观念,多元评价。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健康的个性为宗旨,面向全体,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可见,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如何使学生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做一个会生活的人。而应试教育则是以把学生送入高一级学校为目的,或者说是以高成绩为目的。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古已有之,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却与之完全背离,体现在教师教学上更多的是“一刀切”。大班教学模式下每个班至少有五六十人,多则近百人,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难免有不到位的时候,“一刀切” 似乎也更方便。但是每个学生智力水平,接受知识的快慢、理解力、毅力等都是不同的,不断累积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后进”。虽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却只能成为放弃之母。

(三)激励性评价。激励就是根据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外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处于兴奋状态。激励的心理过程,就是由人的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相互作用的过程。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赞美之所以对人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是因为它满足了个人较高层次的需要,即心理的需要。教师要学会赞美的艺术,也就是学会赏识学生。西方有人提出一种“三明治式批评方式”,即把批评的话夹在赞赏、希望之间,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

(四)用集体的力量带动学生。目前一般的中学一个年级大概有十来个班,初一时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但是慢慢的到了初三班与班之间的差别就特别明显。有的班差不多有一半的同学掉队,充当“陪坐”的角色,有的班却几乎没有掉队的人。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别?那就是班风的差别。但是有的班情况就很不同,整个班几乎没有同学掉队,笔者身边就有个这样的例子。302班班风、学风都很正,同学们无论成绩高低都很上进,即使成绩不高也并不放弃。

结语:教无定法,防止学生掉队的方法肯定也有千万种,无论何种方法,都应出自一颗博爱的、平等的,为每一位学生掉队而痛心的心,只有我们的目光不再只聚焦于高成绩、优等生,教育的光芒才会照到那些弱者——后进生身上。

推荐访问:掉队 浅析 现象 评价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