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无情”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3-05-31 16:36: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看了让我们语文教师百感交集。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一等奖空缺,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且富有情感的中文表达。这则消息让我们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但是我们学生学习母语的热情和成效还比不上学习英语。我们想问母语教学出了什么问题?语文课堂出了什么問题?语文教师出了什么问题?

一、“无情”教学的现状

笔者看到如此语文学习的场景: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啃着一本本习题册,他们案头和书包中塞满了一本本“名校内部试卷”“高考、中考仿真卷”等。周而复始的机械操练使他们能娴熟地把握考试重点。在他们心目中,语文就是抄词、死记硬背。他们被迫而盲目地学习语文,语文对他们的召唤就是痛苦之旅。

语文教师呢?大多号称“六一居士”:一把戒尺,一本教参,一册考试说明,一张幻灯片,一叠金卷,外加一张冷脸。在教学过程中,尊捧教参,不敢越雷池一步;练习繁多,答案只有“唯一”;不闻书声琅琅,只见声光电影;鲜活的课文被当作了印证某个应试知识点的“例子”,优秀作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荡然无存。就连一点人情味似乎也感受不到。

二、“无情”教学的原因

造成如此“无情”教学的原因很多:教育制度理念问题、教育环境问题、学生素质问题……那么当下为什么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如此无情呢?

1.考试指挥:语文教学庸俗化和功利化

语文课理应弥漫着文化的芳香,展示人类的“多情”。而考试像个死扣勒紧教师的脖子。家长只关注孩子考了多少,领导疾呼成绩就是生命,教师便成了三明治的中间层,被挤得透不过气来。于是,语文教师不得不在苦熬中冷冷地处理人与语言这一语文课的主要矛盾。长期以来,教师养成了不良的心态,凡事都期望立竿见影,一切为了考试,语文学习变得功利而无情感。语文课堂上充斥着习题操练、标准答案、做题技巧……最后,语文课成了社会批判教育的众矢之的。

2.生活单调:教学生硬,无生活实感

先请鉴赏一篇民国时期小学生的作文片段:

春郊游记

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卢焯坡

……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碧草如毡……未几,炊烟四起,红轮欲坠,乃步行而回。就灯下而记之。

这虽是民国时代一名小学生的春游习作,但从中隐约地折射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导向。而当下的语文教师,无视多彩的生活,枯燥地叙述教学内容,机械地操练习题。当文本中的经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点距离时,我们的教师也因自身无生活实感,无法给我们学生带去细腻的分析,情感的准确把握,使我们的教学课堂变得生硬且程序化。

三、“无情”教学的对策

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离开了情和意,将丧失了生命力和表现力。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师“有情”教学呢?

1.把语文学习看成常态

让语文学习分散在生活的每分每秒,常态到几乎无法觉察我们正在进行语文学习,那才是语文学习的真境界。

(1)心态上把语文学习看成常态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因此,与其说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識,还不如说,我们和学生一起在感受自己及他人的生活。如能如此理解,我们就不会急功近利地追求暂时的效能,语文课堂也不会充斥着为考试而进行的繁琐训练,学生也不会个个表情凝重,正襟危坐。相反,学习语文会变得愉快而幸福。虽要面临目前还无法消失的考试制度和选拔规则,但我们也不会为此疲于奔命。离开语文课堂却永远不离开语文学习,这才是我们对语文学习该有的心态。

(2)行动上把语文学习看成常态

目前,每天的课程固定,且都围绕考试而安排,学生无自由选择权。我们可以这样设想,每天安排1节课作为语文学习的延续。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把某些适合本阶段学生的经典阅读列入教育资源中。可先组织语文教师选择一个问题加以研究,教师可通过查阅资料自学,也可利用假期参加相关培训。然后由教师开设不同的文学讲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听的课程。无须有考试的限制,无须有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压力,只是师生一起学习解读经典。语文学习的功利性小了,或许师生对语文的情感就深了。

2.充分体验生活

什么是“体验”?体验就是一种亲身经历。用于语文教学,就是用自己亲历过的事来感受文本中的描述,从而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因此,“体验”的达成,需要零距离,即“我”与文本中的故事、人物之间多有共通之处。

想要获得那共通之处,教师应先于学生找到生活中的相似经历。

(1)直接体验生活

很多文本展现的内容都能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找到原型。这时就需要教师直接感悟生活现实。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可利用假期时间,从自我的日常生活走到新鲜生活。

观察是直接体验生活的方式之一。观察风雨雷电及冬去春来的自然;观察父母长辈及兄弟姐妹的一言一行,来感受真切的家庭生活;观察亲朋好友甚至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记录他们的谈吐行为,来感受社会风貌。观察时,要有细心且专心的心态。在观察过程中如有所思,应及时全面地记录下观察的内容。

(2)间接体验生活

文本内容多样且情感复杂,有些超越了学生心智水平,甚至教师也不是一一体验过。这时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启发联想,间接体验生活。

阅读是间接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比如,顺境中的我们没遇到生与死、国与家、荣与辱的抉择,更未感受过封建读书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这样的生活体验无法直接获取,但可借助阅读加以体会。哪怕一时无法理解,但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语文课堂,走向人生,随着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逐渐丰富,自然会加深理解。

推荐访问:中学语文 对策 现状及 无情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