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共建功能,创新德育工作

时间:2023-05-31 16:24: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今学校、社区、家庭共同肩负的重要任务,也是党赋予我们光荣使命。面临新的挑战,我们相信,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开创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崭新的局面。

关键词:德育;共建;创新

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得到了党和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以及相关单位、部门的重视,也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全社会都在努力共同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使我国的教育更好的沿着教育强国的目标稳妥地前进。

一、进一步认识德育的含义

什么是道德教育?中国的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德育。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德育为灵魂。胡锦涛同志则要求孩子们要做“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习总书记也强调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真正培育起来。

二、理清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的教育评价机制削弱了德育的重要性。基础教育阶段是儿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对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学校是主阵地,而教师是具体实施者。但由于高考和中考的压力,社会往往把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分数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这样从客观上造成学校、家庭、社会“重智育轻德育”,生怕孩子学习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而过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品德人格的培养,从而导“教育倒挂”。

(二)缺乏社区、学校、家庭协调有效的教育机制。未成年人的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区的共同关注。但孩子们在社区直接受到监管和教育的机制还没有建立,教育力度还有待加强,这就造成了学校德育力量的势单力薄,削弱了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三)社会环境影响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当今的社会环境存在太多腐朽的、不健康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的有害因素。不少网站,专门以暴力、色情等有害信息招揽孩子,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设置了可怕的“网络陷阱”,使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甚至陷入暴力和一种虚幻的境地,严重地扭曲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影响了正常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

三、充分发挥共建功能 创新德育工作

德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变化的社会,各种信息纷繁复杂。采取开放式教育方式,增加德育信息注入量,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正确识别、筛选和吸收多种社会信息的能力。同时,学校、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的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切实加强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一)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社区)要统一认识,明确德育的作用和地位,建立健全德育网络,形成“三位一体”的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只要学校、家庭和社区统一了认识,我们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社区、家庭三种教育力量才能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

(二)重新定位育人观和成才观。一个人要想立足社会必须具有坚毅不拔、身心健康、诚实守信、与人合作和一定的劳动技能等素质。因此,学校一定要确立“德育为首”的德育地位,引导教师重视对孩子的情商的开发和培养。社区可以利用舆论、宣传手段,以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活动为契机,帮助家庭改变教育观念,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情商与智商的关系,唤醒家长沉睡的德育意识。

(三)主动抢占阵地,创造健康的育人环境。椐统计,目前孩子们一周平均在校25-30小时左右,在社区活动大约为21-28小时,另一多半时间则是与家人相处。和谐友好的家庭氛围以及文明优美的社区环境对孩子们的道德品行的养成和教育起着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

(四)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校合作教育要从单纯“请家长”向电话、微信、微校、QQ、邮件、联系册等多种方式发展,借开展“家长接待日”,“学校教学开放周”等活动,为家校联系提供便利和交流的平台。还可以开通家长咨询热线,热心为家长释疑解惑,为各种家教问题支招。

总之,学校作为德育的主体施行者,在抓好自身德育网络建设的同时,找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系点,确立学校、家庭、社区联系的桥梁,在构建学校的纵向德育网络的同时,向社区、家庭横向发展,发挥共建优势,不断创新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有理由相信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一定到來。

参考文献:

[1] 余文生、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 .学习出版社.2000.1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学习出版社2000.1

[5] 江泽民《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学习出版社2000.1

[6] 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7] 杨松.新加坡、中国德育的几点比较[J].辽宁教育研究,2001,(7).

[8] 汪建兵.申笑梅.何新林.试论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

[9] 王景英.教育评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10] 曾令辉,黄果心.二十一世纪我国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11]

[1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的意见》2017.9

作者简介:罗清艳(1966.09-)女,籍贯 :湖南衡阳,最高学历:本科,职称: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体育德育,职务:岳阳市岳化一小党支部书记,单位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小。

推荐访问:共建 德育工作 发挥 功能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