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机关学习材料7篇

时间:2022-06-02 10:36: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机关学习材料7篇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机关学习材料篇1

  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2年工作要点最新范文。

  2022年是X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我市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坚持“四个聚焦”改革总体思路,围绕实现“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目标,围绕建设现代化X都市圈,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为努力实现“四强两优三争先”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X绚丽篇章赋能加力。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争创省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在X集聚。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深化产业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机制。持续实施“引金入洛”,做好渤海银行在洛设立分支机构,实现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覆盖。加快推动企业上市,争取2家企业上市。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农村商业银行、X银行转型升级,稳妥化解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完善专利资产评估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探索建立数据要素产权管理和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2.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强市属企业内部业务板块梳理和子公司整合重组。推进市属企业二、三级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完成国宏集团、旅发集团等市属企业子公司混改项目3个以上。支持具备条件的优势国有企业实施核心业务、优质资产上市,或通过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探索开展分类授权放权、事中事后监管、差异化考核,完成全市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国宏集团深化改革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发展。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完善市属企业党组织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文件,理顺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大范围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持续深化地企合作,全年签约项目(协议)300个以上,金额600亿元以上。

  3.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做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示范县创建工作和50家民营企业对标提升工作,围绕“四企活动”,持续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完善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云,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年市场主体达到61万家。拓宽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和意见处理反馈机制,建立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全年减轻实体企业负担50亿元以上。引入第三方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评估。

  4.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清理多部门重复审批、变相和违规审批。探索推进都市圈内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依托省统一受理平台,实现100项政务服务事项“X都市圈通办”。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广“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案例,便利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企业开办全面实现“一日办结”“零成本”。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政务数据共享,推广应用“豫事办”“洛快办”APP,推广电子认证、“快递+政务服务”,确保不见面审批占比达到92%以上,“一证通办”事项350项以上,“掌上办”事项1800项以上。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实现“12345”一个号码服务。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实现就近受理、跨市县(市、区)域办理、“异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区域评估、联合审验等,提升全流程在线审批效率。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分领域制定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监管示范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研究出台《X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构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高标准做好市县营商环境评价,建立营商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积极申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和省级营商环境示范试点。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上线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市全覆盖。持续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税务执法方式,加强部门间涉税数据共建共享,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积极申建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二)完善X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6.承接落实好省赋予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向X市X市和X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要求,督促指导市直各相关部门持续强化向上沟通对接,争取省直部门在业务指导、设备共享等方面给予后续支持,同步做好权责清单调整、政务服务平台衔接、工作力量充实等各项工作,按规定程序和途径向社会公开公布,确保省政府放权文件中涉及X的244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规定时限内接得住、用得好。抢抓省直部门出台支持X副中心城市建设配套文件中给予X的53条先行先试政策机遇,科学拟定承接实施方案或配套政策,为都市圈联动发展提供动力活力。

  7.健全X都市圈内部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引导约束机制,认真细化落实《X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编制都市圈国土空间、综合交通、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都市圈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强各类规划信息互联互通、归集共享。强化政策协同,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完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推进洛济深度融合发展33条措施落实落地,编制洛济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洛平30条、洛三32条落地实施,洛焦联动发展尽快破题,激发调动区域内各类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强力支撑。创新生态保护新模式,推进区域环境污染共保共治。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机制,成立都市圈旅游协作体,打造都市圈文旅品牌。创新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机制,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加快都市圈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加快建设区域公积金一体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争取省级层面开展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规划编制,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

  (三)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8.加快推进自创区建设、深化“三区融合”。突出自创区创新引领示范作用,贯彻落实郑洛新自创区条例,用好促进自创区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措施,出台促进X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文件。优化“一区多园”建设布局,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园区等纳入自创区辐射范围,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放大自创区的示范效应。持续深化高新区“三区融合”管理体制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大放权力度,开展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在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产业生态、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升赋能定位。发挥“三区叠加”优势,探索建立制度规则融通创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全链条发展,提升产业规模能级,突出开放创新龙头引领作用。

  9.持续健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引育机制。围绕打造“一谷两廊四中心”,启动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行动,完善多层次创新载体,构建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体系,新建创新平台(载体)30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行业研究院、共性技术平台,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新建中原学者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1—2家,联合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3个。加快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进中试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

  10.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推行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技术总师)负责制,争取全省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试点,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落实省促进创业投资办法,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扶持政策。高水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

  (四)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11.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和各县(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探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加快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运营好首期规模100亿元的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业“五大攻坚行动”,形成“4+4+X”高质量制造业体系,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

  12.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的“三大改造”,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力争认定5个以上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持续开展“智能化诊断进企业”活动,“上云”企业900家。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丰富拓展“1+N”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推广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及细分领域应用,建设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鼓励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引导设计企业嵌入制造业链条。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国家农机装备、省轴承创新中心建设提质提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高水平举办中欧(X)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加快建设“工业设计之都”。

  13.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实施“6+3+X”新型产业专业园区建设行动,建立园区建设、推进、考核机制,加速优质要素资源集聚,提升载体支撑能力。推动“六大产业园”建设提速提质,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五)积极融入“双循环”打造双向开放新高地

  14.建设高水平开放通道平台。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完善“四路协同”发展机制,巩固提升开放通道优势。高标准建设自贸区X片区,强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引领作用,出台自贸区X片区制度创新升级版方案,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自贸区X片区特色产业链、事项全周期梳理配套制度清单,加快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建设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推动综保区按计划封关运营,申建XB型保税物流中心。提速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编制实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2—2025发展规划。推动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争取X一类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事项列入X省“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加快机场三期改扩建进程,积极拓宽X国际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积极融入中欧班列体系,加密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建设一批综合物流枢纽和保税仓库,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

  15.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实施外贸企业培育工程,积极申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申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洛企出海”行动,支持优势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借力借势X与北京、江浙沪战略合作,实现精准定向招商向高端化迈进。

  (六)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6.创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建设现代化X都市圈提供强力支撑。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百园增效”行动,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实现产业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工业用地亩均税收15万元。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伊滨产业集聚区“三区”套合改革,破除制约伊滨经开区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伊滨板块全面发力。鼓励县域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省级研发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县申报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17.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放宽城区落户条件,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探索推进X都市圈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落实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稳妥推进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七)全面实施促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18.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三链同构”。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和富硒农业,实施“五个百万亩”行动计划,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形式,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争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孟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现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10万元以上达到80%。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探索农田水利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机制。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19.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健全乡村振兴七大专班工作机制。促进市域内土地指标交易,保障交易收益支持县区乡村振兴。完善返乡入乡创业“引人”“育人”“留人”政策措施,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返乡入乡创新示范区(县)、产业园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落实,稳定完善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帮扶政策,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沟域生态经济扩面提质,持续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提升53条、新打造10条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二、深化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领域改革

  (八)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20.改进和加强代表联络群众工作,出台关于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实施意见,开展星级代表联络站创建活动,进一步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坚持和完善向人大代表通报情况和征求意见机制,畅通市人大代表随时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健全代表反映问题处理反馈机制,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加强和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提高立法与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监督,认真落实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

  (九)完善政协协商和统一战线工作机制

  21.制定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深化“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建设,开启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新模式,形成多渠道、广覆盖、更灵便的协商议事格局。完善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和结果运用机制,健全政协委员退出机制。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应用型政协智库,激励智库专家深度参与政协履职活动。有效破解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建立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机制。

  (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22.持续深化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继续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选取部分乡镇(街道)作为试点,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逐步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道、县乡联动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制定公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推进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县级以上政府按照“一级政府只设立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的要求,集中行使行政复议职责。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十一)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23.建立健全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提升破产案件审判质量、执行效率和社会效果。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检察监督和重点案件评查,健全法院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改判、发回重审、指定再审案件的信息通报、跟踪督办、异议反馈制度。推进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建设,形成一体化办案工作机制。全面推开公开听证。配合做好省市县三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平台建设。引入司法社工参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依法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

  (十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24.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探索推进“智治”与“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依托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覆盖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掌上办”“网上办”,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含智量”。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自治载体。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畅通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建设智慧化城管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健全“雪亮工程”网络和运行机制,推进诉源治理。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25.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和区域性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X市应急指挥平台和豫西应急救援中心。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分级响应和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三)完善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制机制

  26.积极融入X文化带建设,参与X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先行区创建,编制《X市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部门协作、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推进X地区X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展示。一体推进X流域重要文化工程建设,建成X非遗展示中心、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精心策划筹办X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系列X文化活动,建设X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打造具有X特色、国际影响力的X文化品牌。开展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X文化创造性转化专题研究,研究阐发X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十四)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27.推进X广电传媒集团组建,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组建X文化演艺集团,构建“三院两公司一中心”格局。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推动成立市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监管规章制度,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制定主业优化方案、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开展文化经济政策落实情况效果评估。加大文化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研究建立X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

  (十五)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28.深化新闻媒体内部改革,健全事企分开、采编经营分开的运行体制,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和薪酬管理制度。推动新闻单位与相关传媒企业进一步理顺事企关系,健全两个机构、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构建市县一体化新媒体传播体系。持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一地一端”建设。健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社区化、社会化建设,加快“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深化提升“书香X”建设,完善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统一管理服务制度和多元化投入运营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城市书房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打造示范性城市书房20座。

  (十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9.建设国家级X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成X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全面启动X遗址申遗,积极参与“万里茶道”第二阶段联合申遗工作。争取开工建设汉魏X故城博物馆,确保X博物馆等9个博物馆建成投用,推动XX遗址博物馆等3家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推动“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着力整合各类文旅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文化+”,提升文化产业能级,持续办好“两节一会一论坛”,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

  四、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十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30.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提高公办幼儿园学位比例,新增公办幼儿园22所,新增公办学位3000个,落实好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政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适应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工程、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动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布局建设X大学城,推动X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加强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体系。

  (十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1.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成市疾控中心提升改造,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国家中医骨伤科、呼吸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加强县域医疗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抓好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村医“乡聘村用”改革。完善“健康X”电子健康卡平台,深化三色电子健康码融合,实现就医全程扫码,具备医保移动支付功能。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在辖区内可查询调阅,实现全市居民电子档案信息统一身份认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企业医养结合机制。全面推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十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2.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统筹。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全面做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探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聚焦“一老一小”,深入推进普惠养老试点和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养老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发展智慧养老、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建设X养老产业园,加快建设国家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双试点”城市。推行电子社会保障卡,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深化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改革。加快推广电子医保凭证,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单制结算。配套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政策,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借助大数据筛选等办法,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落实财政支持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制,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设施建设。

  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二十)完善X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机制

  33.制定实施X市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X市X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扎实开展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建设X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带。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四河五渠”综合治理任务清零。建立沿黄地区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和矿山整治统筹推进机制。争创X滩区“三滩”综合治理试点。落实省域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支持。

  (二十一)推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34.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完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编制完成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二十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35.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多领域低碳试点创建。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探索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推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三)积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

  36.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初始分配和市场化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提升垃圾分类覆盖率和准确率,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和分拣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推进快递包装可循环、可降解、易回收。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

  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二十四)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37.探索上级纪委同下级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上一级纪委书记定期与下一级党委书记谈话等监督方式,加强对“一把手”和下级党组织的监督。落实《关于加强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监督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破解同级监督难题。落实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办法,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推动派驻机构改革向基层延伸,深化市管企业和市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分管领导定期约谈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制度,完善派驻机构向纪委监委报告工作、主要负责人述职等制度。启动监委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制度。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方案,选择部分县(市、区)指导开展村(杜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指导县(市、区)加强“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

  (二十五)深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改革

  38.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优化议事协调机构,规范职责关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一批鼓励担当作为、关心关爱、容错纠错的典型案例,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适应实施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X副中心城市建设等任务需要,健全干部流动机制,统筹用好干部资源。巩固拓展机构改革成果,扎实做好职能转变、人员转隶后半篇文章,推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进一步完善,适时开展机构改革总结评估。全面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深化提升“X党建计划”,深化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织密筑牢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拓展基层服务体系。健全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

  (二十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39.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职称自主评审范围,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探索实行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深入实施《X英才计划(2020—2025年)》,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探索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团队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对2022年工作要点统筹协调落实。夯实分层推动责任。各专项小组要加强对本领域改革的研究推动,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力度。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积极主动协调各方面抓好任务落实。继续实施重大改革攻坚。从工作要点中进一步筛选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由市领导领衔推动,定期向市委深改委报告进展情况,示范带动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探索开展集成改革试点,加强经验总结、复制推广,激发改革整体效应,为各地深化改革探索路径、作出示范。强化改革宣传引导。加强改革政策宣传解读,注重挖掘先进典型,鼓励基层探索创新,营造浓厚改革氛围。市委改革办要会同专项小组,加强对各项任务的跟踪督察落实,开展改革成效评估,客观真实反映改革成效,及时发现矛盾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报告。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机关学习材料篇2

  大力扶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组建市级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探索建立股权交易市场;深入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市长在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深化政府领域改革讲几点意见。一会,市委马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坚决贯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政府认真贯彻市委和市委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政府领域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任务重,头绪多,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骨头更硬、要求更高。但在改革实践当中,一些干部安于现状,等待、观望、畏难思想严重,创新意识淡薄,存在“不想改”的思想;

  还有一些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习惯于用计划的思维、审批的手段指导经济工作,了解市场不够,领会政策不深,研究市情不透,存在“不会改”的问题;更有一些干部担心踩到“红线”冒风险、触犯“底线”担责任,甚至触动“雷区”捅娄子,存在“不敢改”的顾虑。凡此种种,都是思想桎梏作祟、责任担当不够。因此,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党的事业、对公众利益负责的态度,明确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历史担当,坚持在统一思想中解放思想,切实打消怕担风险的思想顾虑和固守既得利益的狭隘观念,立党为公,开拓创新,推动各个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坚持在研究政策中解放思想,深刻领会国家改革政策走向,在宪法和法律法规框架内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促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改革取得突破;

  坚持在破解难题中解放思想,强化问题意识,针对转型跨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力求从制度安排、政策设计、体制机制上大胆突破,以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同时,坚决服从服务全市改革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主动接受市委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工作。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相关意见和方案要及时提交领导小组审议,确保全市“一盘棋”,形成改革“大合唱”。

  二、牢牢把握深化政府改革的着力重点

  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改革方案,完善推进落实机制,全面深化政府领域的各项改革。

  1、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一要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研究编制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的财政规划,加快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完善风险评估机制,有效规避政府性债务风险。

  二要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兑现各项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大力扶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组建市级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探索建立股权交易市场;深入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全面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社会发展等领域,力争非公经济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三要有序推进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逐步形成以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构建以县为主覆盖乡镇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仲裁体系。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试点。开展农牧业设施产权确权颁证试点,探索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健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创新“三农”投入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现代农业集聚,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兴办村镇银行。深化水权制度建设,开展疏勒河流域水权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差别水价政策,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继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

  2、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一要加快推进行政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等部门管理体制高效运行,督促完成县市区**职能合并重组。科学界定市区两级事权,理顺**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健全财政预决算职能,落实“飞地建园”和跨县市招商项目分享激励政策。

  二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保留的市级行政部门审批事项,市审改办要会同相关部门逐项研究论证,能取消、下放和调整的要尽快落实,并下功夫做好事中事后监管。抓紧推进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和政务服务网建设“三张清单一张网”相关工作,明确部门的权力和职责,落实责任主体。

  三要加快推进行政执法改革。进一步整合执法主体,推进综合执法,清理执法权力,建立责权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遵守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认真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

  四要加快推进政府效能建设。全面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强化行政问责、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加大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征地拆迁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实行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行政慢作为和违纪违法案件。

  3、协调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一要推进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要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以完善制度、扩大覆盖面和提高待遇水平为重点,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做好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与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探索市场化建设养老项目的新路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巩固在98%以上。

  三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抓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创建工作,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9%。

  四要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消除全部D级危房,加大城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支持社会资本兴办学前教育,实现乡镇幼儿园全覆盖。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职业院校与园区企业有效对接模式,开展学徒制试点工作。

  五要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康复医疗机构,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和合理有序流动,积极开展市医院基本药物“零差率”,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制度和医疗保障机制。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理顺中医院管理体制,加快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全面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六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网格化、立体化、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高度重视强化重点区域和公共场所监管。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工作格局。

  4、创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汉唐文化新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确保**文化产业园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通过评审。加快**旱码头、戈壁绿洲艺术家文化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影视传媒、出版发行、文娱演艺、文化创意、文化会展等文化业态。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多种措施,积极培育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产业主体和龙头企业。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鼓励引导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加强与沿线国家和省市区的合作交流,抓好丝绸之路国际商贸城项目前期工作,办好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国家新能源产业博览会、第五届**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节会。加强海关、商检和口岸建设,做好**航空口岸开放和马鬃山口岸复关工作。

  5、不断深化生态文明改革。

  理顺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公共机构节能与经费安排联动机制,落实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态用途管制,深入推进**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省级试点。推进**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以色列政府贷款和农牧区规模化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启动实施《**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继续抓好封滩育林、生态公益林、禁牧休牧、退耕还林、风沙口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

  三、建立健全全面深化改革的长效机制

  一要健全目标责任机制。承担重点改革任务的专项小组和牵头部门、配合单位,要按照谁牵头、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靠实目标责任。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明确任务和时间进度,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参与单位要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积极主动,敢于担当。有关方面要加强联系对接和协作配合,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互相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

  二要健全督查协调机制。要坚持专项督察和综合督察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对全面深化改革事项进行督促检查,切实做到改革推到哪里、督促检查就跟到哪里。要加强沟通衔接,进一步理顺同市委改革办、市委专项小组和发改委等部门的工作关系,建立事项报告、举措共研、信息共享及联席会议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要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及时掌握各类改革的进展情况及意见、建议,需要调整的要及时调整,没有落实的要找出原因,加以整改,对需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的重大情况,要及时请示汇报。要建立自查机制,对改革举措落实情况要进行跟踪问效,对落实不力、效果不好的要严肃问责。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机关学习材料篇3

  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机构改革推动改革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以更大力度、更实措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令”。把中央全面深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是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毅力。

  党中央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十九大报告指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十九大后新一轮改革是在过去改革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开启和推进的。改革更聚焦深层次利益格局、制度体系等上层建筑,更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改革进入了“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领导,紧密结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统筹领导,要完善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确保改革决策和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整体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对地方和部门工作的指导;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强化组织协调能力,切实推进各项改革决策部署和改革措施落到细处、落到实处。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国家的大方向,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所依,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改革价值取向。一切不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因素都是国家发展的障碍、人民的敌人。“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我们要坚决打破利益的固有藩篱,打破一切阻碍改革的制度枷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我们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在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军令”的号召和指引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不断在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将改革进行到底。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机关学习材料篇4

  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做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示范县创建工作和50家民营企业对标提升工作,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市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点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是X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我市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坚持“四个聚焦”改革总体思路,围绕实现“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目标,围绕建设现代化X都市圈,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为努力实现“四强两优三争先”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X绚丽篇章赋能加力。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争创省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在X集聚。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深化产业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机制。持续实施“引金入洛”,做好渤海银行在洛设立分支机构,实现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覆盖。加快推动企业上市,争取2家企业上市。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农村商业银行、X银行转型升级,稳妥化解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完善专利资产评估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探索建立数据要素产权管理和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2.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强市属企业内部业务板块梳理和子公司整合重组。推进市属企业二、三级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完成国宏集团、旅发集团等市属企业子公司混改项目3个以上。支持具备条件的优势国有企业实施核心业务、优质资产上市,或通过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探索开展分类授权放权、事中事后监管、差异化考核,完成全市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国宏集团深化改革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发展。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完善市属企业党组织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文件,理顺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大范围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持续深化地企合作,全年签约项目(协议)300个以上,金额600亿元以上。

  3.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做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示范县创建工作和50家民营企业对标提升工作,围绕“四企活动”,持续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完善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云,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年市场主体达到61万家。拓宽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和意见处理反馈机制,建立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全年减轻实体企业负担50亿元以上。引入第三方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评估。

  4.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清理多部门重复审批、变相和违规审批。探索推进都市圈内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依托省统一受理平台,实现100项政务服务事项“X都市圈通办”。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广“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案例,便利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企业开办全面实现“一日办结”“零成本”。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政务数据共享,推广应用“豫事办”“洛快办”APP,推广电子认证、“快递+政务服务”,确保不见面审批占比达到92%以上,“一证通办”事项350项以上,“掌上办”事项1800项以上。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实现“12345”一个号码服务。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实现就近受理、跨市县(市、区)域办理、“异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区域评估、联合审验等,提升全流程在线审批效率。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分领域制定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监管示范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研究出台《X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构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高标准做好市县营商环境评价,建立营商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积极申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和省级营商环境示范试点。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上线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市全覆盖。持续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税务执法方式,加强部门间涉税数据共建共享,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积极申建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二)完善X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6.承接落实好省赋予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向X市X市和X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要求,督促指导市直各相关部门持续强化向上沟通对接,争取省直部门在业务指导、设备共享等方面给予后续支持,同步做好权责清单调整、政务服务平台衔接、工作力量充实等各项工作,按规定程序和途径向社会公开公布,确保省政府放权文件中涉及X的244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规定时限内接得住、用得好。抢抓省直部门出台支持X副中心城市建设配套文件中给予X的53条先行先试政策机遇,科学拟定承接实施方案或配套政策,为都市圈联动发展提供动力活力。

  7.健全X都市圈内部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引导约束机制,认真细化落实《X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编制都市圈国土空间、综合交通、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都市圈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强各类规划信息互联互通、归集共享。强化政策协同,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完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推进洛济深度融合发展33条措施落实落地,编制洛济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洛平30条、洛三32条落地实施,洛焦联动发展尽快破题,激发调动区域内各类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强力支撑。创新生态保护新模式,推进区域环境污染共保共治。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机制,成立都市圈旅游协作体,打造都市圈文旅品牌。创新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机制,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加快都市圈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加快建设区域公积金一体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争取省级层面开展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规划编制,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

  (三)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8.加快推进自创区建设、深化“三区融合”。突出自创区创新引领示范作用,贯彻落实郑洛新自创区条例,用好促进自创区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措施,出台促进X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文件。优化“一区多园”建设布局,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园区等纳入自创区辐射范围,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放大自创区的示范效应。持续深化高新区“三区融合”管理体制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大放权力度,开展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在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产业生态、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升赋能定位。发挥“三区叠加”优势,探索建立制度规则融通创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全链条发展,提升产业规模能级,突出开放创新龙头引领作用。

  9.持续健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引育机制。围绕打造“一谷两廊四中心”,启动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行动,完善多层次创新载体,构建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体系,新建创新平台(载体)30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行业研究院、共性技术平台,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新建中原学者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1—2家,联合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3个。加快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进中试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

  10.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推行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技术总师)负责制,争取全省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试点,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落实省促进创业投资办法,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扶持政策。高水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

  (四)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11.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和各县(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探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加快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运营好首期规模100亿元的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业“五大攻坚行动”,形成“4+4+X”高质量制造业体系,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

  12.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的“三大改造”,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力争认定5个以上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持续开展“智能化诊断进企业”活动,“上云”企业900家。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丰富拓展“1+N”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推广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及细分领域应用,建设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鼓励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引导设计企业嵌入制造业链条。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国家农机装备、省轴承创新中心建设提质提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高水平举办中欧(X)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加快建设“工业设计之都”。

  13.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实施“6+3+X”新型产业专业园区建设行动,建立园区建设、推进、考核机制,加速优质要素资源集聚,提升载体支撑能力。推动“六大产业园”建设提速提质,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五)积极融入“双循环”打造双向开放新高地

  14.建设高水平开放通道平台。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完善“四路协同”发展机制,巩固提升开放通道优势。高标准建设自贸区X片区,强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引领作用,出台自贸区X片区制度创新升级版方案,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自贸区X片区特色产业链、事项全周期梳理配套制度清单,加快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建设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推动综保区按计划封关运营,申建XB型保税物流中心。提速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编制实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2—2025发展规划。推动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争取X一类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事项列入X省“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加快机场三期改扩建进程,积极拓宽X国际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积极融入中欧班列体系,加密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建设一批综合物流枢纽和保税仓库,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

  15.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实施外贸企业培育工程,积极申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申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洛企出海”行动,支持优势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借力借势X与北京、江浙沪战略合作,实现精准定向招商向高端化迈进。

  (六)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6.创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建设现代化X都市圈提供强力支撑。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百园增效”行动,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实现产业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工业用地亩均税收15万元。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伊滨产业集聚区“三区”套合改革,破除制约伊滨经开区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伊滨板块全面发力。鼓励县域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省级研发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县申报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17.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放宽城区落户条件,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探索推进X都市圈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落实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稳妥推进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七)全面实施促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18.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三链同构”。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和富硒农业,实施“五个百万亩”行动计划,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形式,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争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孟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现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10万元以上达到80%。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探索农田水利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机制。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19.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健全乡村振兴七大专班工作机制。促进市域内土地指标交易,保障交易收益支持县区乡村振兴。完善返乡入乡创业“引人”“育人”“留人”政策措施,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返乡入乡创新示范区(县)、产业园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落实,稳定完善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帮扶政策,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沟域生态经济扩面提质,持续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提升53条、新打造10条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二、深化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领域改革

  (八)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20.改进和加强代表联络群众工作,出台关于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实施意见,开展星级代表联络站创建活动,进一步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坚持和完善向人大代表通报情况和征求意见机制,畅通市人大代表随时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健全代表反映问题处理反馈机制,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加强和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提高立法与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监督,认真落实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

  (九)完善政协协商和统一战线工作机制

  21.制定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深化“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建设,开启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新模式,形成多渠道、广覆盖、更灵便的协商议事格局。完善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和结果运用机制,健全政协委员退出机制。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应用型政协智库,激励智库专家深度参与政协履职活动。有效破解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建立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机制。

  (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22.持续深化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继续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选取部分乡镇(街道)作为试点,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逐步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道、县乡联动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制定公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推进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县级以上政府按照“一级政府只设立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的要求,集中行使行政复议职责。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十一)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23.建立健全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提升破产案件审判质量、执行效率和社会效果。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检察监督和重点案件评查,健全法院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改判、发回重审、指定再审案件的信息通报、跟踪督办、异议反馈制度。推进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建设,形成一体化办案工作机制。全面推开公开听证。配合做好省市县三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平台建设。引入司法社工参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依法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

  (十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24.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探索推进“智治”与“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依托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覆盖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掌上办”“网上办”,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含智量”。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自治载体。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畅通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建设智慧化城管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健全“雪亮工程”网络和运行机制,推进诉源治理。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25.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和区域性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X市应急指挥平台和豫西应急救援中心。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分级响应和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三)完善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制机制

  26.积极融入X文化带建设,参与X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先行区创建,编制《X市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部门协作、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推进X地区X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展示。一体推进X流域重要文化工程建设,建成X非遗展示中心、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精心策划筹办X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系列X文化活动,建设X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打造具有X特色、国际影响力的X文化品牌。开展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X文化创造性转化专题研究,研究阐发X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十四)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27.推进X广电传媒集团组建,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组建X文化演艺集团,构建“三院两公司一中心”格局。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推动成立市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监管规章制度,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制定主业优化方案、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开展文化经济政策落实情况效果评估。加大文化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研究建立X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

  (十五)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28.深化新闻媒体内部改革,健全事企分开、采编经营分开的运行体制,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和薪酬管理制度。推动新闻单位与相关传媒企业进一步理顺事企关系,健全两个机构、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构建市县一体化新媒体传播体系。持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一地一端”建设。健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社区化、社会化建设,加快“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深化提升“书香X”建设,完善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统一管理服务制度和多元化投入运营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城市书房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打造示范性城市书房20座。

  (十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9.建设国家级X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成X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全面启动X遗址申遗,积极参与“万里茶道”第二阶段联合申遗工作。争取开工建设汉魏X故城博物馆,确保X博物馆等9个博物馆建成投用,推动XX遗址博物馆等3家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推动“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着力整合各类文旅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文化+”,提升文化产业能级,持续办好“两节一会一论坛”,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

  四、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十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30.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提高公办幼儿园学位比例,新增公办幼儿园22所,新增公办学位3000个,落实好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政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适应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工程、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动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布局建设X大学城,推动X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加强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体系。

  (十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1.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成市疾控中心提升改造,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国家中医骨伤科、呼吸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加强县域医疗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抓好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村医“乡聘村用”改革。完善“健康X”电子健康卡平台,深化三色电子健康码融合,实现就医全程扫码,具备医保移动支付功能。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在辖区内可查询调阅,实现全市居民电子档案信息统一身份认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企业医养结合机制。全面推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十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2.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统筹。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全面做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探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聚焦“一老一小”,深入推进普惠养老试点和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养老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发展智慧养老、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建设X养老产业园,加快建设国家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双试点”城市。推行电子社会保障卡,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深化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改革。加快推广电子医保凭证,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单制结算。配套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政策,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借助大数据筛选等办法,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落实财政支持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制,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设施建设。

  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二十)完善X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机制

  33.制定实施X市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X市X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扎实开展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建设X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带。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四河五渠”综合治理任务清零。建立沿黄地区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和矿山整治统筹推进机制。争创X滩区“三滩”综合治理试点。落实省域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支持。

  (二十一)推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34.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完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编制完成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二十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35.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多领域低碳试点创建。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探索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推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三)积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

  36.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初始分配和市场化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提升垃圾分类覆盖率和准确率,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和分拣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推进快递包装可循环、可降解、易回收。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

  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二十四)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37.探索上级纪委同下级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上一级纪委书记定期与下一级党委书记谈话等监督方式,加强对“一把手”和下级党组织的监督。落实《关于加强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监督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破解同级监督难题。落实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办法,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推动派驻机构改革向基层延伸,深化市管企业和市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分管领导定期约谈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制度,完善派驻机构向纪委监委报告工作、主要负责人述职等制度。启动监委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制度。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方案,选择部分县(市、区)指导开展村(杜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指导县(市、区)加强“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

  (二十五)深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改革

  38.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优化议事协调机构,规范职责关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一批鼓励担当作为、关心关爱、容错纠错的典型案例,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适应实施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X副中心城市建设等任务需要,健全干部流动机制,统筹用好干部资源。巩固拓展机构改革成果,扎实做好职能转变、人员转隶后半篇文章,推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进一步完善,适时开展机构改革总结评估。全面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深化提升“X党建计划”,深化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织密筑牢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拓展基层服务体系。健全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

  (二十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39.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职称自主评审范围,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探索实行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深入实施《X英才计划(2020—2025年)》,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探索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团队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对2022年工作要点统筹协调落实。夯实分层推动责任。各专项小组要加强对本领域改革的研究推动,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力度。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积极主动协调各方面抓好任务落实。继续实施重大改革攻坚。从工作要点中进一步筛选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由市领导领衔推动,定期向市委深改委报告进展情况,示范带动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探索开展集成改革试点,加强经验总结、复制推广,激发改革整体效应,为各地深化改革探索路径、作出示范。强化改革宣传引导。加强改革政策宣传解读,注重挖掘先进典型,鼓励基层探索创新,营造浓厚改革氛围。市委改革办要会同专项小组,加强对各项任务的跟踪督察落实,开展改革成效评估,客观真实反映改革成效,及时发现矛盾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报告。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机关学习材料篇5

  抓好技能培训,加强对“最多跑一次”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相关技能培训,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新动能加快发展壮大。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为目标,全面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越来越多省内外企业的关注和青睐。围绕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相关决策部署,结合近年来我县工作实际,现就“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立足“放”,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

  做好行政审批事项承接落实。累计承接市级部门下放权限*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项。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制定出台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审批标准不降低、审批质量不下滑,保证下放的权限“接得住、接得好”。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县行政审批事项由*项减少到*项,压减率达到*%,超额完成省压减行政审批事项*%以上的改革目标。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这一类别。规范和公开行政审批流程。组织开展行政审批流程图及服务指南编制、公示工作,规范审批程序,对每一项行政审批事项,从申报材料、办理时限、办理程序、收费标准、审批依据等方面进行规范,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合理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减少审批环节,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便利。

  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保留并公开法律、法规、规章及行政许可法规定的*项中介服务项目,建立县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清单,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作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推行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布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对*个部门*项职权事项进行调整,调整后权责清单涉及*个部门*项职权事项。

  (二)着眼“管”,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将市场监督、环保、卫健等单位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范围,建立*人执法人员名录库及*万余家市场主体名录库,公开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事项,增强了行政执法监管的透明度、公正性。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施行“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强化信用惩戒,*家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目录,将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受到限制和约束。推进“五公开”,增强政务透明度。制定下发《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关于进一步规范县属行政机关公文公开属性及门户网站信息发布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通知》,稳步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信息公开,目前县门户网站共发布政务信息*条。

  (三)围绕“服”,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成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各分管常委、副县长担任副组长,全力推动改革任务落到实处。公示县属*个部门*项、各派驻机构*项“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及办事流程、申办材料,全县目前共梳理“最多跑一次”事项*项。统一调整窗口名称,全县共有办事窗口*个,其中“最多跑一次”窗口*个,自“最多跑一次”事项公示、窗口设立以来累计办结*件事项,实现零投诉举报。积极开展“双认证”专项工作,省质监局为我县颁发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标志着我县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启动“减证便民”专项清理工作,累计梳理县人社、建设、卫健等*个部门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项,保留*项,取消*项,最大程度上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

  推行高效审批服务,制定《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实施办法(试行)》,大幅度压缩审批环节。推进联审联批,做到每周召开一次联审联批会,每*天召开一次研判会,每*天汇报一次项目推进情况,确保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线上线下企业综合服务,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已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家,换发率*%。简化审批流程,按照落实登记便利化要求,各类市场主体注册办理事项简单的立等立取,复杂的可在*个工作日内领取营业执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持之以恒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全县整体营商环境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省内外企业的青睐,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理解不到位。没有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相关决策部署学习不到位、理解不到位、贯彻不到位,对推进相关改革任务持续深化产生了影响。

  二是干部作风不实的情况依然存在。干部作风不实仍然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极少数干部依然存在装糊涂、打瞌睡、弄棚架等作风漂浮现象,导致全县“放管服”改革存在一定的短板。

  三是政府服务大厅现状与服务群众需要存在一定差距。县政务服务大厅于*年*月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累计接待*余万名办事群众。目前大厅功能设置已无法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需进一步优化提升硬件科技化、智能化水平。

  三、相关意见建议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中央经济会议精神,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抓好技能培训,加强对“最多跑一次”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相关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和服务群众、企业的水平。抓好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四气”及其新动向、新表现,推动“最多跑一次”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作风持续不断好转。

  三是强化体系搭建。加快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加大办事窗口整合力度,打通群众和企业到窗口办事的“最后一公里”。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给辖区居民和县域内企业办事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建立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体系,实现全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和“业务清、资源清、系统清、部门清、共享需求清”。

  四是强化督导检查。抓好督导落实,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最多跑一次”事项统计表、明察暗访和电话回访等形式,“显隐结合”地开展好“最多跑一次”窗口单位督查工作,确保督出实效、查出实情。抓好实绩问效,将“最多跑一次”工作成果纳入窗口单位考核项目,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加强自身效能考核力度,全力助推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机关学习材料篇6

  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上线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市全覆盖。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点

  2022年是X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我市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关键作用,坚持“四个聚焦”改革总体思路,围绕实现“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目标,围绕建设现代化X都市圈,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为努力实现“四强两优三争先”奋斗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X绚丽篇章赋能加力。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制定出台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方案,争创省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在X集聚。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深化产业园区“亩均论英雄”改革,创新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盘活利用机制。持续实施“引金入洛”,做好渤海银行在洛设立分支机构,实现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全覆盖。加快推动企业上市,争取2家企业上市。深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农村商业银行、X银行转型升级,稳妥化解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广普惠金融兰考模式,提高中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比重。完善专利资产评估服务,推动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探索建立数据要素产权管理和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

  2.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研究制定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加强市属企业内部业务板块梳理和子公司整合重组。推进市属企业二、三级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重点完成国宏集团、旅发集团等市属企业子公司混改项目3个以上。支持具备条件的优势国有企业实施核心业务、优质资产上市,或通过并购、重组上市公司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探索开展分类授权放权、事中事后监管、差异化考核,完成全市国资国企实时在线监管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国宏集团深化改革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向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型发展。加快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完善市属企业党组织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制度文件,理顺党委和董事会、经理层等治理主体的关系。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更大范围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持续深化地企合作,全年签约项目(协议)300个以上,金额600亿元以上。

  3.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健全完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做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示范县创建工作和50家民营企业对标提升工作,围绕“四企活动”,持续开展“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完善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建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云,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年市场主体达到61万家。拓宽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和意见处理反馈机制,建立企业诉求响应智慧平台,健全清理和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全年减轻实体企业负担50亿元以上。引入第三方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和评估。

  4.深入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清理多部门重复审批、变相和违规审批。探索推进都市圈内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依托省统一受理平台,实现100项政务服务事项“X都市圈通办”。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广“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案例,便利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企业开办全面实现“一日办结”“零成本”。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和政务数据共享,推广应用“豫事办”“洛快办”APP,推广电子认证、“快递+政务服务”,确保不见面审批占比达到92%以上,“一证通办”事项350项以上,“掌上办”事项1800项以上。推进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实现“12345”一个号码服务。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实现就近受理、跨市县(市、区)域办理、“异地最多跑一次”。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告知承诺、区域评估、联合审验等,提升全流程在线审批效率。加快“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应用,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分领域制定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实施重点行业领域信用监管示范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信用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研究出台《X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2版)》,构建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高标准做好市县营商环境评价,建立营商环境监测服务平台,积极申建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验区和省级营商环境示范试点。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出台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上线运行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全市全覆盖。持续深化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税务执法方式,加强部门间涉税数据共建共享,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积极申建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二)完善X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6.承接落实好省赋予更大的发展自主权。按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向X市X市和X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下放部分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要求,督促指导市直各相关部门持续强化向上沟通对接,争取省直部门在业务指导、设备共享等方面给予后续支持,同步做好权责清单调整、政务服务平台衔接、工作力量充实等各项工作,按规定程序和途径向社会公开公布,确保省政府放权文件中涉及X的244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在规定时限内接得住、用得好。抢抓省直部门出台支持X副中心城市建设配套文件中给予X的53条先行先试政策机遇,科学拟定承接实施方案或配套政策,为都市圈联动发展提供动力活力。

  7.健全X都市圈内部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规划引导约束机制,认真细化落实《X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编制都市圈国土空间、综合交通、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都市圈发展一体化规划体系,加强各类规划信息互联互通、归集共享。强化政策协同,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完善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推进洛济深度融合发展33条措施落实落地,编制洛济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推动洛平30条、洛三32条落地实施,洛焦联动发展尽快破题,激发调动区域内各类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强力支撑。创新生态保护新模式,推进区域环境污染共保共治。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机制,成立都市圈旅游协作体,打造都市圈文旅品牌。创新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机制,加快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创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加快都市圈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加快建设区域公积金一体化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争取省级层面开展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规划编制,在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

  (三)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8.加快推进自创区建设、深化“三区融合”。突出自创区创新引领示范作用,贯彻落实郑洛新自创区条例,用好促进自创区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措施,出台促进X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文件。优化“一区多园”建设布局,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园区等纳入自创区辐射范围,加快智能装备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放大自创区的示范效应。持续深化高新区“三区融合”管理体制改革、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加大放权力度,开展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在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产业生态、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升赋能定位。发挥“三区叠加”优势,探索建立制度规则融通创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全链条发展,提升产业规模能级,突出开放创新龙头引领作用。

  9.持续健全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引育机制。围绕打造“一谷两廊四中心”,启动实施新一轮“双倍增”行动,完善多层次创新载体,构建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体系,新建创新平台(载体)300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家。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行业研究院、共性技术平台,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全覆盖。新建中原学者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1—2家,联合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3个。加快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进中试基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

  10.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推行重大科技专项首席专家(技术总师)负责制,争取全省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试点,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落实省促进创业投资办法,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扶持政策。高水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

  (四)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11.构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市和各县(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探索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加快迈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运营好首期规模100亿元的X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业“五大攻坚行动”,形成“4+4+X”高质量制造业体系,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

  12.加快制造业数字化服务化转型。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的“三大改造”,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力争认定5个以上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持续开展“智能化诊断进企业”活动,“上云”企业900家。推动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丰富拓展“1+N”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推广应用。加快5G网络建设及细分领域应用,建设5G+融合创新示范城市。推动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鼓励设计企业专业化发展,引导设计企业嵌入制造业链条。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国家农机装备、省轴承创新中心建设提质提速,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高水平举办中欧(X)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加快建设“工业设计之都”。

  13.打造高能级产业载体。实施“6+3+X”新型产业专业园区建设行动,建立园区建设、推进、考核机制,加速优质要素资源集聚,提升载体支撑能力。推动“六大产业园”建设提速提质,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五)积极融入“双循环”打造双向开放新高地

  14.建设高水平开放通道平台。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完善“四路协同”发展机制,巩固提升开放通道优势。高标准建设自贸区X片区,强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引领作用,出台自贸区X片区制度创新升级版方案,推进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自贸区X片区特色产业链、事项全周期梳理配套制度清单,加快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建设自贸试验区开放创新联动区。推动综保区按计划封关运营,申建XB型保税物流中心。提速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编制实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2—2025发展规划。推动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争取X一类航空口岸扩大开放事项列入X省“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加快机场三期改扩建进程,积极拓宽X国际航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积极融入中欧班列体系,加密开行铁海联运班列,建设一批综合物流枢纽和保税仓库,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大幅增长。

  15.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实施外贸企业培育工程,积极申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申建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实施“洛企出海”行动,支持优势企业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借力借势X与北京、江浙沪战略合作,实现精准定向招商向高端化迈进。

  (六)健全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6.创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健全县域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为建设现代化X都市圈提供强力支撑。深入推进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百园增效”行动,推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实现产业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工业用地亩均税收15万元。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伊滨产业集聚区“三区”套合改革,破除制约伊滨经开区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伊滨板块全面发力。鼓励县域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省级研发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县申报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17.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放宽城区落户条件,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探索推进X都市圈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落实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稳妥推进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七)全面实施促进乡村振兴体制机制

  18.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三链同构”。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和富硒农业,实施“五个百万亩”行动计划,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探索承包地“三权分置”多种形式,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争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孟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实现全市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全覆盖、10万元以上达到80%。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探索农田水利和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管护机制。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抵押贷款。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19.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出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健全乡村振兴七大专班工作机制。促进市域内土地指标交易,保障交易收益支持县区乡村振兴。完善返乡入乡创业“引人”“育人”“留人”政策措施,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返乡入乡创新示范区(县)、产业园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落实,稳定完善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帮扶政策,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沟域生态经济扩面提质,持续做好“产业、特色、生态、融合”四篇文章,提升53条、新打造10条市级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年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二、深化民主法治和社会治理领域改革

  (八)健全人大工作机制

  20.改进和加强代表联络群众工作,出台关于加强代表联络站建设实施意见,开展星级代表联络站创建活动,进一步畅通代表联系群众渠道。坚持和完善向人大代表通报情况和征求意见机制,畅通市人大代表随时提出意见建议的渠道。健全代表反映问题处理反馈机制,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加强和完善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提高立法与备案审查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强国有资产监督,认真落实政府向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

  (九)完善政协协商和统一战线工作机制

  21.制定政协协商工作规则,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深化“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建设,开启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新模式,形成多渠道、广覆盖、更灵便的协商议事格局。完善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和结果运用机制,健全政协委员退出机制。打造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应用型政协智库,激励智库专家深度参与政协履职活动。有效破解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建立健全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机制。

  (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22.持续深化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继续探索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深化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选取部分乡镇(街道)作为试点,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逐步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道、县乡联动的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机制。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制定公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推进行政复议制度改革,县级以上政府按照“一级政府只设立一个行政复议机关”的要求,集中行使行政复议职责。积极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十一)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23.建立健全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提升破产案件审判质量、执行效率和社会效果。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检察监督和重点案件评查,健全法院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改判、发回重审、指定再审案件的信息通报、跟踪督办、异议反馈制度。推进公益诉讼检察指挥中心建设,形成一体化办案工作机制。全面推开公开听证。配合做好省市县三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平台建设。引入司法社工参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依法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体制机制。

  (十二)完善社会治理制度

  24.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组织助推、社会组织协同、人民群众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探索推进“智治”与“自治”“法治”“德治”有效融合,提升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慧化水平。强化平台载体建设,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依托省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打造覆盖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城乡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掌上办”“网上办”,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含智量”。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村(居)民议事会、理事会等自治载体。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畅通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建设智慧化城管系统。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健全“雪亮工程”网络和运行机制,推进诉源治理。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25.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和区域性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X市应急指挥平台和豫西应急救援中心。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分级响应和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十三)完善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体制机制

  26.积极融入X文化带建设,参与X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先行区创建,编制《X市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加强部门协作、区域联动、资源整合,推进X地区X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展示。一体推进X流域重要文化工程建设,建成X非遗展示中心、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项目,精心策划筹办X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系列X文化活动,建设X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打造具有X特色、国际影响力的X文化品牌。开展X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X文化创造性转化专题研究,研究阐发X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十四)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27.推进X广电传媒集团组建,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加快组建X文化演艺集团,构建“三院两公司一中心”格局。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推动成立市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监管规章制度,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推动企业制定主业优化方案、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开展文化经济政策落实情况效果评估。加大文化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研究建立X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

  (十五)分类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

  28.深化新闻媒体内部改革,健全事企分开、采编经营分开的运行体制,完善干部人事管理和薪酬管理制度。推动新闻单位与相关传媒企业进一步理顺事企关系,健全两个机构、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实施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构建市县一体化新媒体传播体系。持续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一地一端”建设。健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社区化、社会化建设,加快“乡村文化合作社”建设。深化提升“书香X”建设,完善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统一管理服务制度和多元化投入运营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城市书房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打造示范性城市书房20座。

  (十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29.建设国家级X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完成X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全面启动X遗址申遗,积极参与“万里茶道”第二阶段联合申遗工作。争取开工建设汉魏X故城博物馆,确保X博物馆等9个博物馆建成投用,推动XX遗址博物馆等3家博物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推动“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和质量“双提升”。着力整合各类文旅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文化+”,提升文化产业能级,持续办好“两节一会一论坛”,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

  四、深化民生领域改革

  (十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30.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继续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计划,提高公办幼儿园学位比例,新增公办幼儿园22所,新增公办学位3000个,落实好支持社会力量办园政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适应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部署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工程、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行动计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布局建设X大学城,推动X科技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加强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教育督导体系。

  (十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31.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完成市疾控中心提升改造,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国家中医骨伤科、呼吸等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加强县域医疗资源共享和一体化管理,抓好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村医“乡聘村用”改革。完善“健康X”电子健康卡平台,深化三色电子健康码融合,实现就医全程扫码,具备医保移动支付功能。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在辖区内可查询调阅,实现全市居民电子档案信息统一身份认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企业医养结合机制。全面推开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

  (十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2.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积极参与全国统筹。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全面做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探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工作。聚焦“一老一小”,深入推进普惠养老试点和普惠托育服务试点。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推进城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养老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发展智慧养老、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建设X养老产业园,加快建设国家医养结合、安宁疗护“双试点”城市。推行电子社会保障卡,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深化多元复合医保支付改革。加快推广电子医保凭证,实现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一单制结算。配套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政策,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借助大数据筛选等办法,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落实财政支持农村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机制,完成农村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设施建设。

  五、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二十)完善X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机制

  33.制定实施X市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完成X市X流域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扎实开展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建设X流域生态保护示范带。全面落实河长制,推动“四河五渠”综合治理任务清零。建立沿黄地区国土绿化、水土保持和矿山整治统筹推进机制。争创X滩区“三滩”综合治理试点。落实省域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基金支持。

  (二十一)推动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34.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完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编制完成X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二十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35.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研究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多领域低碳试点创建。全面推行林长制,构建资源保护长效机制。探索实施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机制。推进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二十三)积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

  36.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初始分配和市场化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提升垃圾分类覆盖率和准确率,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健全废旧物资回收和分拣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推进快递包装可循环、可降解、易回收。实施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工程。

  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二十四)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37.探索上级纪委同下级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上一级纪委书记定期与下一级党委书记谈话等监督方式,加强对“一把手”和下级党组织的监督。落实《关于加强各级纪委对同级党委及其班子成员监督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破解同级监督难题。落实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办法,健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机制。推动派驻机构改革向基层延伸,深化市管企业和市管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分管领导定期约谈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制度,完善派驻机构向纪委监委报告工作、主要负责人述职等制度。启动监委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制度。制定实施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方案,选择部分县(市、区)指导开展村(杜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指导县(市、区)加强“互联网+监督”平台建设。

  (二十五)深化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改革

  38.健全党对重大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优化议事协调机构,规范职责关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一批鼓励担当作为、关心关爱、容错纠错的典型案例,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适应实施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X副中心城市建设等任务需要,健全干部流动机制,统筹用好干部资源。巩固拓展机构改革成果,扎实做好职能转变、人员转隶后半篇文章,推进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进一步完善,适时开展机构改革总结评估。全面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深化提升“X党建计划”,深化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织密筑牢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优化拓展基层服务体系。健全第一书记派驻长效工作机制。

  (二十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39.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机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职称自主评审范围,推进社会化职称评审,探索实行企业家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深入实施《X英才计划(2020—2025年)》,完善柔性引才机制,探索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和团队激励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负责对2022年工作要点统筹协调落实。夯实分层推动责任。各专项小组要加强对本领域改革的研究推动,加大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力度。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积极主动协调各方面抓好任务落实。继续实施重大改革攻坚。从工作要点中进一步筛选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事项,由市领导领衔推动,定期向市委深改委报告进展情况,示范带动各级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抓改革。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探索开展集成改革试点,加强经验总结、复制推广,激发改革整体效应,为各地深化改革探索路径、作出示范。强化改革宣传引导。加强改革政策宣传解读,注重挖掘先进典型,鼓励基层探索创新,营造浓厚改革氛围。市委改革办要会同专项小组,加强对各项任务的跟踪督察落实,开展改革成效评估,客观真实反映改革成效,及时发现矛盾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报告。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建设清廉机关学习材料篇7

  备受关注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13日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方案显示,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组成部门变成26个。

  从组建生态环保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一大批新部门,到合并省级及以下国地税等,调整力度之大、数量之多,深刻彰显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决心。

  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放权不到位、不配套、不衔接情况时有发生;监管缺失、执法不力、服务错位等问题仍然存在;政出多门、推诿扯皮、机构重叠等问题依旧突出。这些都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制约因素。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为国务院机构改革指明了方向。

  紧紧围绕群众需求,突出问题导向,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清晰勾勒出新时代政府建设的科学蓝图。该管的要管好,加大力度管到位,比如将分散在环保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多部门的监管和执法职能合并,组建新的生态环境部,为人民守护青山绿水;涉及人民群众多方面切实需求的要管得更有效,比如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让群众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吃得放心;有的地方要加强,比如专门组建退役军人事务部,更好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改革开放_年来,已进行了7次政府机构改革。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通过改革国务院机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更有效率,有利于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推荐访问:清廉 深化 治党 加强清廉机关建设 推进清廉机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