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路线方针政策

时间:2022-08-06 17:54: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路线方针政策,供大家参考。

党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现阶段,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 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 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逐步消灭贫穷, 达到共同富裕, 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跨入新世纪,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世纪新阶段,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 到建党一百年时, 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建国一百年时,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 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总纲(2002 年 11 月 14 日)

 中国搞资本主义不行, 必须搞社会主义。

 如果不搞社会主义, 而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 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

 所以, 我们多次重申,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 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 更高一些, 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我们的政治路线, 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 坚持发展生产力, 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

 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 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

 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 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

 不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发展不起来。

 关起门有

 两种, 一种是对国外; 还有一种是对国内, 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 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

 两种关门都不行。

 我们提出要发展得快一点, 太快不切合实际, 要尽可能快一点, 这就要求对内把经济搞活, 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摘自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4 年 6 月 30 日)

 综观全局, 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 对我国来说, 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 0 一 0 年、 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 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 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 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 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 人民的政治、 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 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 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摘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2 年 11 月8 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 文化建设, 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 就是要统筹城乡

 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 推进经济、 政治、 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科学发展观, 是用来指导发展的, 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离开了 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第二,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 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的, 没有政治发展、 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断推进, 单纯追求经济发展, 不仅经济发展难以持续, 而且最终经济发展也难以搞上去。

 第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 质量、 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和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 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经济发展需要数量的增长, 但不能把经济发展简单地等同于数量的增长。

 第四,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摘自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04 年 3 月 10 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健全国家宏观调控, 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主要任务是: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 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 健全就业、 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 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

 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有重点、 有步骤地推进改革。

 坚持统筹兼顾, 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鼓励、 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 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大力发展国有资本、 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需要由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 应区别不同情况实行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放宽市场准入,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003 年 10 月 14日)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坚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积极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切实保障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权利。

 广开言路,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 民主监督的制度和程序。

 加强国家立法和法律实施工作, 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保持社会长期稳定。

 依法坚决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 危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犯罪活动和犯罪分子。

 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的同时,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应当大力发展教育、 科学、 文化事业,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应当用党的基本路线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 增强民族自尊、 自信和自强精神, 对党员还要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 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人民。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 总纲(2002 年 11 月 14 日)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应该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民主法治, 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 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 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 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 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 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 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 社会管理完善, 社会秩序良好,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就是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 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

推荐访问:党路线方针政策 方针政策 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