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列会五加强”推进四群教育,实现高校党建学生工作新突破

时间:2023-05-30 17:54:02 党建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围绕云南省委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活动的要求,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按照学校要求,深入开展“五列会五加强”活动,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在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中开展“五列会五加强”推进四群教育活动,实现高校党建学生工作新突破。

高校党建四群教育学生工作为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学院按照省委和学校党委的要求,深入开展“四群教育”(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活动。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落到实处,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大批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把党组织和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采取一系列新举措、新尝试,在学院开展“五列会五加强”活动,以此推进“四群”教育。

一、加强“四群教育”认识,提高工作反思能力

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观念、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密切联系,增进师生感情。总之要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明确这个目标之后,认真做好自己的岗位职责。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二是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切实解决好实践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重点是坚持群众路线,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使工作更加体现群众意愿。到学生宿舍走访,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听取学师生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分析,尽量解决。三是加强群众利益教育,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核心是群众利益问题,要视群众为“家人”,视群众的事为“家事”,视群群众期待为“家计”,视群众工作为“家业”,努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换位思考,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才能为群众谋取更大的利益,服务师生工作。四是加强群众工作教育,切实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和新要求,改进和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关心师生,做好群众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设立师生共言箱和电子邮箱,接收师生的意见或建议,做到事事有记录和反馈。善于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健全群众工作机制,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五例会团队”的建设,创新高校党建学生工作新思路

制定并认真实施“五个例会”制度。例会的内容一般包括:传达学校、学院相关文件(通知)精神和工作安排;各部门对所做工作的汇报和总结;拟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同时,了解同学们对学院、学校的相关情况有何意见或建议,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打好基础。

1.班主任工作例会

传达学校相关文件(通知)精神,安排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同时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学习成功的管理经验,集中班主任集体的智慧,分享班主任工作的成果,研究典型案例的解决策略,商议重大活动的可行性方案等。每个月月底最后一个星期五,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2.班长工作例会

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三,讨论解决学生生活和心理问题;听取各班近期在各方面的情况汇报,宿舍卫生情况、晚归情况、班主任开展工作情况等。

3.团支部书记工作例会

每个月第二个星期三,讨论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训和三学活动开展等党建问题。

4.学习委员工作例会

每个月第三个星期三,讨论学生学习问题,包括出勤率、自习情况。

5.学生会部长级工作例会

每个月第四个星期三,讨论解决文体活动等相关问题。

每个列会形成一个团队管理,选出团长、副团长管理,建立各团队的QQ群加强交流和管理。在五列会开展一年多来,学院学生各方面有了明显的好转,如学风上、党员带头上、干部表率上和学生违纪上,使得学院的管理更规范和精细化。

三、加强“五加强团队”的建设,实现四群教育新突破

1.加强“演讲和政治理论团队”建设,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

在信息化、知识型社会里,借助互联网等媒介进行交流与沟通逐渐成为主流,面对面、口耳相接的人际交流活动逐渐减少,使一些大学生常常处于半失语状态,难以适应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因此,培养大学生善于演讲的习惯,准确、清晰、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学院依托演讲者协会组织“爱的奉献”“从我做起,促学风建设”和“感恩,前行的力量”等多个主题演讲,在学生中知和行结合,激发学生的责任和动力。同时,在当今信息时代,写作能力已成为人才必须具备的核心技能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写作行为也将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基本方式。掌握一定的写作能力不仅是人文科学学生的专利,而且也是自然学科学生应掌握的一项核心技能。近些年来,毕业生的“公务员热”“村官热”和“事业单位热”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所要求,学院依托延安精神研究分会,帮助学生把握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真、善、美,促进传统教育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学院开展了“学习郭明义事迹”“学习雷锋事迹”“学习杨善洲事迹”和“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多个主题后,每个主题都要求同学们认真写心得体会,每人每个学期都要写10个以上的心得体会,由关工委老师为他们批改,长此以往,学生写作不断得到提高。

总结我院多年思想教育成果,在我院形成了一整套的有关学习的理论体系。从一开始提出的“学一学、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学英雄、照镜子、理思路、提措施”到后来的“以事造势,以势引情,以情寓理,事、势、情、理有机结合”,其影响在不断扩大,组织方式在不断改进,学生在活动中不但是学到知识,感受到力量,更重要的是在分享的过程中彼此获得心灵的碰撞,精神上得到升华。一年来,关工委老师为学生批阅心得体会近2000份;每个月制订支部的学习计划,至少有一个积极、乐观、热情、向上的主题;开展影片教育、学习与交流、周末有约、革命诗歌欣赏、红歌会等多种方式学习。效果通过发布到学院网站或宣传栏,供大家学习借鉴。

2.加强“科研项目团队”建设,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学生科研活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包括团队协作精神、社交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的科学态度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的角度强调了其必要性。有学者认为,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参与项目开发实践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使学生能全面胜任专业领域的项目开发任务的培养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这种培养模式以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的实践参与为主要的教育手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与就业市场需要的既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由上可见,对本科生实施科研能力训练已成为一条被普遍认同的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学院结合学校创新创业项目,院企项目,每年有近100个项目立项,300多人参与,逐步形成了以科研促学风,促创业的良好氛围。

3.加强“文体活动团队”建设,提高学生德智文体能力

高校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和完善人格,提高其工作技能和综合能力素质,促进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全面发展。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而文体活动正是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深化、延伸、继续,只有将两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造就学生成为“完善的人”“完整的人”“和谐的人”而幸福健康地成长。

学院依托学生会和党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晚会、辩论赛和诚信知识竞赛、党的知识竞赛和各种球类比赛。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组织、交流沟通、协作配合、指挥领导等能力素质,培养了学生健康个性与完善人格,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和意义。

4.加强“社会实践团队”建设,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学院每年组织学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与农民同吃同劳动,共同交流、共同学习,为农民讲解科学的养殖技术,提供咨询服务1000多人次,发放农业科普宣传资料10000余份,举办农业科技讲座多场,培训农民1000余人次。全体同学都以“我是一个毕业生,当成是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心态分别入住不同的农户家里,到了生产第一线,进行“一对一”“手牵手”“心连心”的互动沟通、交流,收集信息,了解“三农”现状,宣传农业科技,为广大农民养殖户解决和提供疾病预防、科学养殖的方式方法,听取农民的建议和意见,在实践中锻炼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制定更为明确的目标。在整个活动中,学院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活动结束后要求每组交小组总结,每位同学交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各一份,做好总结,为今后“三下乡”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整个活动受到当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多年的实践证明,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客观地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亲眼目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感受社会价值体系的各种冲击和张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社会的变革和变化,从而使学生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明确、视觉更清晰。这不仅可以促使他们从思想上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社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要求,激发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培养他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还会促使他们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改善理论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最终走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

5.加强“志愿者服务团队”建设,倡导学生服务社会价值观

党中央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播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塑造,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组织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志愿者精神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学院依靠自愿者团队开展了保护滇池“绿色行动”、爱护红嘴鸥、敬老院慰和孤儿院演出交流等活动。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二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三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围绕如何使学生成长成才、成为有用的人,更好地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学院通过实施“五列会五加强”,切实起到了促进学生能学习、能干事、能写作、能思考、能善言的作用。今后,学院将进一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学、生活规律,制订出更合理的管理措施,实现学生党建工作和四群教育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王玉霞.高等学校对大学生演讲能力的开发研究[J].语文学刊,2010,(3)

[2]黎德锐.论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24(2)

[3]张文涛,汪宏志,宋晓梅.参加科研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意义[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OO7,(3)

[4]王应解.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5]黄新宇.高校“第二课堂”刍议.高教论坛,2008,(8)

[6]牛磊.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

[7]付建军,李金华,孙玉伟.青年志愿者服务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

推荐访问:新突破 党建 推进 高校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