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鸡常见疾病与防控措施

时间:2023-05-23 08:12:04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鸡是家禽养殖中最常见的家禽类型。在养殖中时有疾病发生,影响经济效益。文章研究分析中,结合多年鸡养殖疾病防控经验,介绍鸡养殖中常见疾病种类,并能够分析防控措施,期望对鸡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新城疫;法氏囊病;球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 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4-0056-01

在家禽养殖中,疾病防治是重点环节之一,对促进养殖业经济利益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价值。在鸡养殖中常见疾病类型较多,包括法氏囊病、新城疫等[1],下面重点从常见疾病特点出发,对鸡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1 鸡常见疾病

法氏囊病流行范围广,死亡率不高,引发原因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属于一种急性传染病之一。发病初期,病鸡都出现精神萎靡、毛色暗淡、食欲下降等情况,粪便呈现白色稀状物,一般不会出现死亡。少数死亡病鸡往往是因为法氏囊肿大,不进食导致出现脱水情况,进而引起死亡。马立克氏病属于接触式传染病,以空气为媒介,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除了空气之外,鸡分泌物、排泄物、上皮等都可能引起马立克氏病的传播[2]。马立克氏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而且死亡率较高。病鸡临床症状还存在一定的差异,神经型表现为双腿交叉状;皮肤型出现腿部、颈部等出现瘤状、肿大;内脏型多侵害的器官较多,多器官出现肿瘤情况,常表现出腹部重大,鸡冠苍白,身体逐渐消瘦,这种类型多出现在幼龄鸡上,部分病鸡突然死亡;眼型则表现出光发射下降,可能发生在单眼和双眼,严重时出现失明。

新城疫属于急性败血性疾病,俗称鸡瘟,原因是新城疫病毒感染。新城疫传播速度快,四季均可发病,多在春冬两季发病,各品种和年龄的鸡都可能出现,但是2年以上成年鸡出现新城疫风险将会大大下降。新城疫潜伏期较短,发病情况与传播环境、宿主年龄等有关。新城疫后,病鸡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等一系列呼吸道疾病等。

球虫病是急性传染病之一,又称为锁喉疯,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球虫病表现包括急性和慢性,急性出现败血症、呼吸困难、喉部肿胀等,部分病鸡突然死亡。球虫病鸡往往伴随其他慢性肠炎疾病和肺炎等。

除了以上疾病之外,胃肠道疾病是常见疾病类型,疾病类型较多,死亡率较低,持续时间较长,最常可能达到一个多月,饮食可能无明显变化。虽然这种疾病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大腸杆菌、沙门氏菌等,将会导致养殖户损失加重。

2 常见疾病防控措施分析

2.1 加强环境和饲养管理

鸡养殖中想要实现疾病预防需要首先保证鸡舍环境,严格控制鸡舍面积和饲养密度。鸡舍日常管理丁作中,定期进行打扫,做好清洁工作,正确处理鸡排泄物、病鸡等,不能将尸体随意丢弃,避免污染水源。鸡舍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好检查工作,避免老鼠进入其中,同时做好保暖工作。

鸡饲养工作中,应保证饲养人员固定,减少鸡的应激反应,同时饲养人员要求经过专业培训工作,科学管理。生产区减少无关人员的进入,严格控制进入人数,减少病原菌带入可能。饲养管理中应坚持自繁自养,避免购入带毒种鸡,在饲养中,严禁同一鸡舍饲养不同日龄鸡。在防治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管理预防对策,还要针对当地鸡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2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病鸡确诊为法氏囊病后,立即补充盐液避免出现脱水,同时注射治疗双加卵黄抗体,促进病鸡的康复。在预防实施中,采用法氏囊弱毒疫苗进行免疫,产蛋鸡同时预防接种法氏囊油乳灭活疫苗。鸡雏在12日龄注射0.2—0.3 mL法氏囊二联油剂灭活疫苗。

马立克氏病在当前归属到肿瘤性疾病类型,目前在治疗中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从综合治理和免疫着手控制病情的发展。种鸡引种时,要求进行2~3次血清学检验,避免引入传染源。幼年鸡发现出现疑似马立克氏病感染,立即将其余成年鸡分开死亡,确诊后立即清除感染场地所有的鸡,同时对鸡舍进行严格消毒T作,空置数周后引入鸡雏,一旦引进后中间不得补充新的鸡。鸡雏在1日龄进行疫苗接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马立克氏病疫苗,严格接种操作。鸡雏接种疫苗后,隔离3周观察。

鸡新城疫防治中,一经确诊新城疫,立即实施药物治疗。采用新城疫疫苗大剂量喷雾治疗,同时控制集群的死亡密度,紧闭门窗,在喷雾后0.5 h内密封。针对喷雾治疗2h后病情无好转病鸡,取0.5—1.0 mL抗体进行注射治疗。蛋鸡感染喂养蜂安乳合剂,连续喂养7天。

球虫病在防控中,最常规的办法就是定期接种疫苗,可以在春秋两季定期对成年鸡接种疫苗。鸡雏在60日龄大小接种疫苗。在疫苗接种时,采用肌肉注射1 mL球虫病弱病毒,能够达到6个月的免疫期。

参考文献:

[1]孙玮鞠,鸡常见疾病与预防控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2):100.

[2]郑柏臣,鸡常见疾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8):116-117.

推荐访问:浅析 防控 措施 常见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