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

时间:2022-10-22 18:18:02 疫情防控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本文重点介绍江淮地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概况、增产增效、技术要点、防治重点等,为江淮地区水稻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江淮稻区;水稻;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

一、技术概述

水稻病虫草综合防控技术是从保护粮食生产安全出发,树立 “绿色植保”新理念,通过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综合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全面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能力,确保水稻稳产增产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二、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病虫草综合防控,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病虫草用药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实现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27%,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农药利用率达到38%,农药使用量不增加。每亩水稻增产20-30%,增效300-400元。

三、技术要点

1.非药剂预防技术。选用抗性品种;科学管理肥水;栽培避害技术;天敌保护利用技术;害虫诱杀技术;稻鸭稻“虾”共育技术。

2.科学用药技术。达标用药,安全用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积极应用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抗药性治理技术,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3.总体防治技术。种子处理及秧苗期病虫害预防技术、穗期病虫总体防治技术。

四、防治重点

1.“两迁”害虫

(1)科学管理肥水。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改善土壤肥力。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害虫食料和生存环境。

(2)保护利用天敌。提倡单季稻大田7月初前不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释放赤眼蜂,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提倡稻田养鸭、稻渔共育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

(3)开展诱杀控害。示范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每50亩架设一盏,傍晚8时开灯,次日2时关灯。推广稻纵卷叶螟性诱技术,每亩放置1个诱捕设备。

(4)积极做好球孢白僵菌防治稻飞虱,以及使用Bt或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NPV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推广工作。Bt和短稳杆菌对家蚕高毒,接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5)抓好药剂防治。

稻飞虱: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指标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防治适期:卵孵盛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亩用有效成分烯啶虫胺5-7克,或噻虫嗪3.75-5.6克,或呋虫胺6-8克,或烯啶·吡蚜酮8-12克,或吡蚜酮8-10克。

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分蘖期百丛低龄幼虫100头,孕、抽穗期为百丛低龄幼虫50头。防治适期:大发生年份大田防治为卵孵高峰期,7天后补治一次;中等发生年份为低龄幼虫高峰期。防治药剂:四(2)代亩用16000IU/毫克Bt 100克,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卵孵始盛期。五(3)代、六(4)代亩用有效成分阿维·氯苯酰3克,或阿维·抑食肼8.25-9.9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克,或四氯虫酰胺4克,或氰氟虫腙7.2-12克,或甲维盐1-2克,或茚虫威2克。

2.稻螟虫

(1)翻耕灌水灭蛹,压低虫源基数。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一代螟虫化蛹之前降低田间水位,化蛹高峰期适度灌深水(淹没羽化孔)一周左右,压低虫源基数。

(2)推行栽培避螟。单季晚粳稻区水稻播期调整至6月10日左右,避开一代二化螟为害。

(3)理化诱控和释放天敌。推广二化螟性诱技术,示范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螟赤眼蜂寄生控害。

(4)科学开展药剂防治。合理用药,减少药剂对稻螟赤眼蜂、黑卵蜂等天敌的杀伤,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二化螟:一代以早稻大田、单季稻秧田和冬闲田早中稻为重点保护对象,在卵孵始盛期亩用16000IU/毫克Bt可湿性粉剂100克;若错过卵孵始盛期,在1、2龄幼虫高峰期亩用杀虫单有效成分60-80克防治。二代重点防治单季稻田,防治适期在卵孵高峰期,重发区域7-10天后补治一次;三代重点防治双季晚稻、迟熟单季稻,亩用有效成分阿维·氯苯酰3克、或氯虫苯甲酰胺2克、或甲维·甲虫肼6-8克。大螟:结合二化螟防治开展兼治。三化螟:结合其他害虫兼治。

3.稻瘟病

(1)选用抗性优质品种。倡导种植中抗稻瘟病以上的优质品种,要高度重视两系杂交稻、粳糯稻等抗性弱品种和单一品种种植比例高区域的稻瘟病预防。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4-5年后要及时更换。

(2)做好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前用咪鲜胺或氰烯菌酯2500-3000倍液浸种。

(3)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氮磷钾的合理配施,避免偏施、迟施氮肥,提倡叶面喷施含钾、锌、硅、抗逆诱导物质等多种有效成分的叶面肥或免疫诱抗剂;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

(4)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次;防治穗瘟,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齐穗期补治,亩用有效成分三环唑30克,或稻瘟灵40克、或肟菌·戊唑醇11克、三环·春雷霉素18-22克,咪酮·氟环唑6-10克、烯肟·三环唑20克,或生物农药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防治。

4.稻曲病

(1)选用抗病品种。可合理选用三系杂交组合等抗病品种。

(2)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前10-15天(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平)施药预防,视天气情况,破口期再治一次,可选用井冈·蜡芽菌、苯甲·嘧菌酯,或亩用有效成分戊唑醇6-7克、或戊唑·嘧菌酯7.5-11.25克,或肟菌·戊唑醇7.5-11克、或噻呋·嘧苷素5.4-6.3克,或烯唑醇10克、或氟环唑5-6.3克、咪酮·氟环唑8-12克等。

5.注意事项

除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双草醚、氯氟吡氧乙酸、灭草松等必须排干水层喷洒到茎叶上外,其他都应在保水条件下施用,施药后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丙嗪嘧磺隆可带水施药,不需排水施药。

五、适宜区域

适宜江淮稻区。

参考文献:

[1]陆瑞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1):171-173

[2]颜明利.水稻病虫草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21):58-59

[3]刘占山,刘爱中,肖启明,等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种业;2009(2):22-24

作者简介:陈少工(1967-8)男,1990年参加工作,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術推广工作。

推荐访问:虫草 水稻 江淮 防控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