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网格员工作事迹材料4篇

时间:2022-06-08 17:06:04 事迹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村级网格员工作事迹材料4篇

村级网格员工作事迹材料篇1

  幕后英雄 点点星光

  他们不是医者,救危难于生死,防疫情之蔓延;他们不是先锋,守万家于平安,固疫情之防线,疫情当前,他们退居幕后,坚守岗位,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防疫防控添助力。

  我来护住大家的后方

  “我来想办法,坚决不能让兄弟们挨冻”,天降小雪,万物滋润,xxx同志却更加坐立难安,“要动员一切力量,最短时间给各个卡点搭建帐篷”“买!买!买!要最好的保暖衣,xx个村每个村都要有。”一个电话放下又一个电话响起,疫情防控,后勤先行,作为防疫领导小组副组长,xxx同志与后勤小组争分夺秒在全镇各主要路口全部建起帐篷,配齐棉衣、暖手宝等御寒物资。“大家放心,我保证人人都有口罩戴”防疫物资紧缺,xxx同志动员一切官方、民间途径购得xx多个口罩火速支援各个卡点。储备消毒液、购买体温计、发放物资、定制宣传横幅、保证机关干部就餐安全……一切有条不紊,一刻不能停歇,今夜办公室又灯火通明,他说“我只怕做的还不够细致。”

  一切为工作让步

  “婚期先后延吧,现在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我呢”。xx镇派遣人员xxx说服妻子和父母取消婚宴,在他们的支持下,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作为办公室的“老人”他让外地的同事安心在家,24小时守在电话前,收发文件、上传下达,及时接听登记来往电话,做好横幅、口罩、消毒液等防疫防控物资发放工作,忙碌却有条不紊,“婚宴什么时候都能办,现在疫情这么危急,我不能像医护人员上战场,也不能上前线去守护,能为大家做好后勤工作我就值得”。

  军人的战场不是只有枪炮

  xxx是xx镇第二批安置就业的退役军人,正月初二接到返岗通知后至今没有回家,全力配合党政办、党建办、经贸办、安监办、村镇办、各工作区及各村委做好后勤工作,根据镇党委要求,第一时间印制下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连夜印发15000余份《致群众一封信》分发各工作区,汇总统计《疫情防控日报表》《武汉返乡人员情况统计表》等材料及时上报,清闲时他带着相机到一线采风,将基层党员干部精气神展现出来,他说“我是军人,也是党员,退役不褪色,召必回,战必胜”。

村级网格员工作事迹材料篇2

 

村级网格员工作事迹材料篇3

  张xx,男,汉族,中铁二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张xx从上任开始就强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核心,努力推进制度文化与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从加强内部管理着手,以规范项目管理为主线,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严谨、完备的制度体系。2006年,率先推行项目部重要事项党政会签制度,有效遏止了项目管理混乱、效益流失、亏损巨额的现象。推行党建工作标准化,实行项目书记专职制、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制、党政领导轮岗交流制,构建了党建“大政工”格局。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党委强化公开竞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引入竞争和票决制,倡导“以德为先、双强选人”的用人理念,打造“双强”(执行力强、责任意识强)型的领导干部队伍,积极提倡“阳光收入、公开透明”的廉洁文化,四公司成为成都市第一家与地方检察院签订协议开展企地共建活动的单位。2008年以来,公司集中开展了以“三争”(即:争当先进集体、争当优秀管理者、争当模范员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创先争优活动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紧密结合,促进施工生产快速推进。几年来,涌现出了一大批获各级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围绕“铸魂、育人、塑形”的宗旨,张xx带头培育、倡导、传播和践行“追求卓越、永不停步”的创业文化、“精诚团结、和谐共赢、忠诚企业”的班子文化、“党政会签、流程管理”的制度文化、“以德为先、双强选人”的用人文化、“共创、共有、共富、共享”的和谐文化、“阳光收入、抑制私欲、公开透明”的廉洁文化,2006年以来,公司员工子女无一因家庭困难辍学,员工上岗率由2006年的76%提高到97%。2008年首次实现赢利,全部清偿了拖欠职工多年共6164万元的历史欠账;2009年全面实现扭亏为赢,经营生产实现历史新高;2010年,公司新承揽任务68.94亿元,完成施工产值36.65亿元,公司综合实力整体得到了显著提升。

  张xx2008年获中国中铁工程总公司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

村级网格员工作事迹材料篇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是顺应当今世界军事变革的重大举措,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地处祖国南大门,战略地位重要,驻军多、级别高,是一座素有光荣革命历史和军地双拥优良传统的英雄城市,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高速发达的光荣城市,无论在抗击外敌入侵、捍卫国家安全方面,还是在支持军队建设中都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并重,社会发展与拥军优属挂钩,将改革开放的成果服务于部队建设,围绕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从精神上、物资上、科技上等各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拥军优属活动,认真落实各项拥军优属政策,帮助驻军解决了许多问题,创造了许多品牌,为部队加强部队建设、实现强军目标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可靠保障,涌现出中山五路、好军嫂韩素云、“六联六共”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拥军优属先进典型,先后8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在新形势下联系**的实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对进一步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军民融合发展新动力

  军民融合的核心是资源配置,要义是破除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目的是建立一个开放体系,使军地优质资源优化整合,最终达到“融入体系、改造体系、重塑体系、催生新型能力”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运用创新思维和理念做好军民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一要建强组织管理体系。目前,受军民二元结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体制的影响,一些军民融合项目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存在职责不清、落实不力甚至推诿扯皮现象,影响了军民融合的有效开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强化组织领导,依托国防动员委员会建立领导小组,统领融合发展工作,变各自为政为合力共为,变多头领导为集体领导,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有效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群众团体,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在更高的起点上结合新形势、新特点,创新运行机制、工作手段和运作平台,探索新的活动方式和体裁,增强军民融合发展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

  二要优化军民兼容体系。军民融合是双向模式,需要把国防与经济、军队与地方、战略与市场的双向需求搞清楚、对接好。充分利用地方在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优势,把战场建设寓于经济建设之中,把军事人才培养寓于教育体系之中,把后勤保障寓于经济体系之中,使有限资源最大限度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提升部队建设的战斗力,达到资源共享、成果互用。

  三要完善综合保障体系。适应社会化保障发展趋势,改变传统保障模式,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开放的军地联合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化保障范围,运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军队物资、交通、油料、生活、医疗、营房等相关保障任务,把市场能办的事情推向市场,确保军队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精力投向军事斗争准备。政府军民融合主管机构、国防动员部门要主动策划,积极运作,加强各项实际支前战备保障措施。支前保障准备工作要在机场、港口、码头、航道建设中充分兼顾国防和军事需求,瞄着打仗拥军、盯着战场支前,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原则,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桥梁、遂道、航道等建设,要兼顾大型军事装备的载重、通行的需要,完善军事运输装卸设施建设,形成具备战役要素的战场条件。兴建重要公路,应考虑坦克等重型装备的通行能力,并选用高速公路修建飞机跑道;

  兴建和扩建机场,应考虑大中型运输机、轰炸机的使用需求。在大中城市基建中,要考虑战时防空需要,完善地下遂道和人防工程,电力能源、水利设施也要考虑未来作战的保障需求。在组织宽带网、移动通讯网、地理数据库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在确保保密的前提下应尽量军民合用或预留军用接口,以便安装军事装备,必要时加装海上通信、卫星定位、防护伪装,以便能快速征召使用。

  二、要加强战略规划,丰富军民融合发展新形式

  要以规划设计为抓手,突出重点领域,丰富内容形式,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推动军民融合往实里落,往深处走。

  一是国防教育要做到抓早抓全。坚持把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渗透到文化、体育、品德等教育的全过程,纳入到大中小学教育纲要,加快构建开放式的大教育格局。着眼全要素、多领域、高覆盖,充分发掘**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红色之旅”故乡的资源效能,做到国防教育从“红领巾”抓起,创建新方法,充分挖掘本地蕴含的红色资源,结合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纪念节日,开展以“赞扬辉煌成就、赓续红色基因、支持改革强军”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依托众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基地,组织参观见学,开展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教育,增强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忘战必危的观念;

  利用现代传媒建立“报刊、电视、广播、网站、手机”五位一体的宣传网络,大力营造关心国防、崇军尚武的浓厚人文环境。

  二是民兵训练要做到有力有效。坚持把抓好企业民兵训练作为重中之重,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向企业员工灌输国防知识,讲清国防法规,引导企业正确认识参与民兵训练对于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增进企业向心力战斗力的作用,不断增强参训积极性。工作中要注重方式方法,把人员编组划分准,采取大中型企业单独编、行业系统垂直编、分散单位划片编等方法,形成有利于组织领导、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执行任务的编组模式;

  把训练时间调整好,尽量避开生产黄金季节,做到生产、训练两不误;

  把民兵训练送上门,配发训练设施器材,派出教员跟训指导,确保训练质量落实。

  三是双拥共建做到从真从实。一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倾心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下大力解决涉军难题,真正为部队和广大官兵多办好事、实事。另一方面,驻军部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作表率、在经济建设中当助手、在应急抢险中争先锋,形成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双拥格局。当前,要特别注重开展“科技拥军”、“人才拥军”、“智力拥军”。**企业众多,科技尖端,经济发达,掌握着大量高尖端技术,大批优秀人才,蕴藏着军民融合巨大资源。政府部门,特别是军民融合主管部门,要发挥国家主导、市场运作的作用,积极协调优质军工企业与部队接轨,探索军民融合的途径和办法,创新工作机制、把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行政调节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作为示范,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积极动员引导地方优秀青年到部队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人才、服务等双向交流、相互兼容,为提高军队战斗力注入强大活力;

  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与军队广泛合作,帮助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人才,满足军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要利用国民教育资源和国家人才资源,试行军地联合办校模式,加大培养接收社会优秀人才到军队工作力度。在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重大决策中,要严格选拔,严格考核,把热爱军队、立志报国、业务拔尖、体格强壮的优秀人才输送到部队中来,形成对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强力支持。

  三、要完善法治保障,保持军民融合发展新常态

  依法融合是现代制度运行的内在要求,也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依托。必须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制度建设,依法规范军民融合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责任义务、配套保障,使军民融合发展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要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国防动员委员会例会、军地联席、党委议军等会议制度,建立情况通报、要事会商、现场办公等协调机制,真正使融合工作在制度规范下合力推进、高效运行;

  坚持重大事项决策公众参与、集体讨论、分工执行制度化,使出台的政策有法可依、程序合法。

  要健全检查评估机制。按照军民融合发展要求,将国防建设纳入党政领导职责范围,将支援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安全发展环境纳入军事机关领导职责范围,完善军地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目标;

  定期组织人大和党委、政府监督部门开展军民融合发展建设任务督查、绩效考评,通过考评问责推动工作落实。

  要健全法规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搞好地方法规与上级法规对接,做好下延,配套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军民融合法治化水平。历年来,**市先后出台了拥军优属的多项政策法规,对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前要结合军队实行重大改革,跨地区跨军种调动多,官兵岗位轮换快,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原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探索新时期适应军队履行使命的科学方法,出台新的优惠政策和特殊规定,完善解决官兵“三后”(后路、后院、后代)问题的具体办法。以理性的思维,正确的途径,修订原政策法规中的盲点和误区,继承传统的,摒弃过时的,融入时代的,创新根本的,建立起上下结合、合理配套、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体系,真正让官兵的“后路”有前途,“后院”有保障,“后代”有希望;

  同时要打破地域性拥军形式的局限,提倡跨地区、跨军种和跨历史的拥军模式,保证军队改革中军人调动的安置工作不受影响;

  相关业务部门应主动靠前,热心为军人服务,积极与新来的部队建立热线联系,依靠社会保障力量,建立军人后方家族服务体系,为军人开辟“绿色通道”,对涉及部队建设和优抚对象的事情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专办;

  各项拥军政策要向一线部队倾斜,向边防海岛部队倾斜,向功臣模范倾斜,优先解决作战部队官兵的“三后”问题;

  要将改革开放的红利辐射到军人身上,既注重精神鼓励,也倡导物资奖励,对在部队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官兵给予重奖,让军人的付出与待遇相匹配;

  要用机制规范政策落地,公平公正,依法办事,按规章制度办事,破除“人情网”、“关系网”、“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在解决官兵难点问题上创新形式,拓宽领域、丰富内容,扎扎实实激励**将士苦练精兵,保国卫疆。

推荐访问:网格 村级 事迹材料 农村网格员事迹材料 村级网格员典型事迹 农村网格员事迹范文 村级网格员先进事迹 社区网格员先进事迹材料精选11篇 社区优秀网格员事迹材料8篇 村级网格员工作总结 村委会优秀网格长事迹材料 村优秀网格员事迹 村级网格员的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