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11篇

时间:2022-05-25 18:30:03 事迹材料 来源:网友投稿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11篇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1

  _,女,汉族,中共党员,现就读于_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xx班。进入大学以来,她严格要求自己,积极配合老师工作,曾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管理学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学生会副主席。在她不断的努力与奋斗中,也获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她曾获得20xx年辽宁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女子甲组5000米竞走第三名、3000米竞走第五名、辽宁省政府奖学金、校三等奖学金、辽宁工业大学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她始终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在这样的信念下,她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积极参加各种课余实践,课余时间积极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步步走来,虽然风雨兼程,坎坷伴随,但却在自己的青春篇章上踏踏实实地写下了每一页。

  一、思想之花:党是她前进的动力

  态度未必决定一切,但端正的态度能带领人走上正确的道路!从小开始,她就在父母的熏陶下,产生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每天,看着新闻联播中的国内大事新闻,学习着党中央的每一个方针政策的应用,以及学习报道中多位杰出先进劳动模范和杰出的领导人们,父亲从旁一一为她解释,有时还会让我幻想能跟伟人们见面交流!进入大学,她除了关注时事政治及国际动态新闻,还积极参与校

  内各类关于人文知识或研讨的活动。通过聆听老师的讲座,她获得了一些以前不曾了解,不曾关注的信息,并学会了用一种理性的态度去思考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去考虑自己的前途,去从另一个角度思索自己的价值所在,思索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虚心,坚持,学会适应,也是父亲与老师常挂在嘴边的叮嘱,她也是一直以此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交际,她都尽量的做好自己的本分。她在班内经常帮助同学解决疑难,并把自己在各方面所学到的经验跟同学分享,也带动了同学之间的良性沟通交流,做好优秀团员的模范作用。经过不懈的努力,她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决心,也于 20xx年 12月通过表决成为预备党员。在思想上她积极要求进步,保持着较高的思想觉悟,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永远保持与时俱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时刻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内外的局势变化。

  二、学习之涯:知识是她前进的船桨

  有句话说“学生以学为生”。确实,作为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学习。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用知识武装自己,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则是为国家贡献力量。现代国际之间的竞争,追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方面做的出色,将意味着这个国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这些人才的来源,正式她们这一批21世纪的新型人才。从踏入大学校门,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她继续发扬认真学习,刻苦耐

  劳的精神,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但又不局限于书本,在学好课本的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各项实验与实习,把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另外,为丰富见识面,同时增强多方面的理论水平,特别是学生工作的相关知识,她经常通过图书馆或网络查阅相关的资料。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她获得了20xx-20xx学年度辽宁省政府奖学金,20xx-20xx年连续两次获得校三等奖学金,并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

  三、奉献之旅:工作是她前进的事业

  20xx年10月,她作为新生参加了班级学生干部公开竞选,最终以绝对优势当选为班级团支部书记。在任期间,她始终以“从我做起,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积极参与院里的各项活动。20xx年3月,凭借着她的能力进入院学生会,自此以后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她的表现与业绩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得认可,终于在20xx年10月成为院学生会的副主席。

  在工作中,她能做到为校园建设尽心尽力,为学院的学生工作“尽职尽责”,锐意进取,以创新性理念工作。她曾两次为学院组织举办了趣味运动会,反响甚好,组织本院学生参加多项学校举办的活动并取得优秀的成绩,例如20xx年一二九长跑三等奖,20xx年校运动会第四名,20xx年跳绳大赛第二名,20xx年校运动会第三名。她以身作则,为学院争取到的荣誉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她被荣选为管理学院第二届“励志之星”人物,并被邀请为20xx级新老生见面会的座谈嘉宾与新生分享在校经历与经验。

  在经历了这许多的活动与工作任务之后,她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自身的能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她参加学生会工作、班集体工作,锻炼了组织能力、策划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完善了自己的性格,也培养了她不断向困难挑战的精神,不怕失败,勇攀高峰,更为重要的是她明白怎样在一个团队中通过协作获得成功。相信这些经历会成为她在之后成功的生活与工作的重要保障,相信她定会如虎添翼,走向更高的成功。

  四、生活之路:爱是她前进的航标

  在生活中,她为人朴素节俭、性格开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平时很善于和同学沟通,也乐于帮助同学,所以很多同学不管生活上还是思想方面有了困难也愿意去寻求她的帮助。在生活中建立了很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作为一名现代的大学生,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除了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积极融入多层次的社会,感受各阶层的群众的生活。在一次慰问贫困小学生的活动中,她亲身的体验到贫困地区的老师与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与之不容易,给了她心灵极大的震撼与触动。她也经常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走出校门参加义务服务活动,特别在每年的纪念学习雷锋系列活动中,她都跟广大志愿者一起走进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给老人们送去社会的关怀、党的温暖;走进孤儿院给需要帮助的孤儿献上广大同学的爱心,使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感受到他们并没有被世界遗忘,还有许多人在默默的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享受一样的爱。

  这样的实践活动也为她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并强化了她在学习生活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自我约束的主体地位;在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需求方面,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她被和蔼可亲的老师与热情友好的同学鼓舞着,她用汗水与执着换来了今天的成长与收获,在人生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每一步。爱与被爱,在爱的陪伴下,她愈加的坚强、阳光和自信,为她的明天创造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无限空间!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在取得各方面成绩的同时,她也谨记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准则,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在保证完成的基础上,做到完美。多年来,在父母的教育、同学的支持与老师的指点下,她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与提高,无论是工作与学习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的成绩不仅是对关爱她的人最好的回报,也是对于身边同学一种良好的带动与号召。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人生价值得以初步实现的地方。无论过去有过多少曲折和艰辛,无论拥有过多少星辉和花朵,那都已经成为了昨天,相信“夜正长,路也正长”,她会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热情和态度,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继续她的人生征程。在未来的生活中,她更将以百倍的信心和万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谱写美好的明天,真正做到坚忍不拔,勇攀高峰。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2

  2020年的春节,因肺炎疫情的肆虐而注定与以往的春节不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突然打响,让人猝不及防。起初,大家都只是谈谈,但作为一名教师的敏感,让赵红艳老师立即意识到,疫情会不会蔓延,学生还能不能及时开学返校。作为一名民进会员,作为一名毕业班教师,作为教研组长,作为校化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我应该做些什么?

  区领导高瞻远瞩,因担心疫情影响,不能及时开学,在原定的开学日期前一周,推送一周的寒假公益课。这一周很重要,是老师和学生的适用期。接到任务的赵红艳老师,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害怕自己掌握不好操作技术,影响上课效果。从接到任务开始,他就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操作技术,授课内容也是在教研组内仔细研讨,反复推敲,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每次授课,赵红艳老师都提前三天以上把课备好,然后在正式上课前反复试讲,感觉不理想的地方,再及时修改。上课结束后及时总结,以便下次可以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

  原定的开学日期到了,可疫情更严重了。开学返校延期,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通知。赵红艳老师又接到新的任务,将面对高新区一千多名九年级毕业班学生,在线开展高新区疫情防控期公益性课。作为实验中学化学教研组长,她责无旁贷、她必须支持区、校的教学工作,必须冲到教学第一线。于是她在组内展开线上教研,就上课的进度、难度;课后作业布置、讲解;线上测试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这个时候的教学,赵老师面对的不再是自己的班级、自己学校的学生,面对的是整个高新区的学生。赵老师两年前参加了区精准支教,有在区薄弱学校支教一年的教学经验。如何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如何才能兼顾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些都是在备课时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教学内容的深度、浅度这些都会影响到每节课教学效果。赵老师立即投入到收集资料,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等一系列课前准备工作中。

  由于疫情肆虐,去学校上课,势必带来人员接触的风险,为了让风险降到最低,赵老师克服重重困难。没有耳麦,用手机上的耳机代替;没有触摸屏的电脑,无法书写,用孩子平时用来画画的数位板连接笔记本电脑来解决。一切准备就绪,担心第一次在家上课会出现问题,赵老师又联系空中课堂技术人员李岩老师,打开测试课,让自己的孩子充当学生到另一个房间听课,调试音量,调整书写等,确定万无一失,才结束测试。

  赵老师喜欢做美食并,可在这个疫情防控期,她把做饭任务交给了爱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她每天忙着备课,忙着上课、忙着批改作业;忙着线上教研、忙着与班主任沟通、忙着与家长沟通;忙着与领导沟通;忙着通过微信、qq、智学网给学生讲解问题……赵老师不仅要备课、要上课、要改作业,因为是学科组长,每天还要检查督促组内其他老师的作业批改情况,每个班的作业上交情况,作业质量情况,每天要汇总上传给校领导,每天都忙到深夜……就这样每天每天重复这些工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落实到实处,不能只流于形式。

  虽然,老师不是医护人员,不能给解除病人的痛苦;虽然老师不是警察,不能为维持社会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虽然老师不是社区工作人员,不能为被封锁的小区送去温暖;但他们摇身一变,变成了主播,变成了每天和手机、电脑打交道最多的人,变成了备课备到电脑黑屏,改作业改到手机黑屏的人!

  作为一名民进会员员,作为化学教研组组长,作为一名实验中学的首席化学老师,作为学校化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赵红艳老师每天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肩负使命与担当,发挥教研组的凝聚力作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发扬奉献精神。她坚信在区、校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疫情带来损失降到最低,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3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1958年,21岁的吴天一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带着一句誓言来到青海。此前,这位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志愿军战士,刚刚随部队医院撤离朝鲜。

  “青海好,青海好,青海风吹石头跑……”那时的青海,正如歌谣中所唱,遍地荒漠,满目苍凉。

  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面对肆虐的高原疾病,吴天一义无反顾走上新的“战场”。从此,他像胡杨树一样,把根深深扎在青藏高原,以碧血丹心守护高原人民的生命健康。一年又一年过去,他创造了不胜枚举的医学奇迹,填补了国际医学领域多项空白,成为我国高原医学的开拓者,被藏族群众誉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医生)”……

  每当谈起自己的经历,这位塔吉克族院士总是说:“中国的高原医学搞得好,不是我吴天一有多了不起,而是高原人民了不起,青藏高原了不起。这里,是我科研事业的‘江河源’!”

  “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我不能离开这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建设者来到青南地区开垦。沉寂已久的高原,一时热闹起来。

  一天,有位患者被紧急送到吴天一所在的医院。

  吴天一清晰记得,这位患者是一名退伍军人,20多岁,四川口音。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大口大口白沫从口鼻中喷涌而出……医生们两天两夜没合眼,也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在朝鲜,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没把我打倒,在高原上得了这种怪病,看样子是挺不过去了!”患者离世前的这句话,刺痛了吴天一的心。

  此后,这种要命的“怪病”接连出现。吴天一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肺炎、肺充血症,而是高原低氧环境中的特发性疾病。当时,国内关于高原医学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吴天一暗下决心,要闯一闯这片“无人区”!

  然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谈何容易。经验表明,只有对自然人群的普查率达到90%以上,才能准确掌握疾病的人群分布和患病因素。而在高原上,牧民的毡房动辄相隔几公里,调查之难可想而知。

  “群体调查,一家也不能落!问题,可能就在这一家。”蹬上皮靴,戴上毡帽,跃上骏马,吴天一冒着冰雪风沙,向最高最远的地方奔去。

  吴天一边治病、边调查,初到青海时学会的藏语派上了用场。走家串户间,他与藏族兄弟打成一片——饿了,吃点牧民们的青稞糌粑;渴了,借点烧不开的水喝;夜深人静时,他蜷缩在借宿的帐篷里,整理白天收集的资料。

  这项调查持续多年,覆盖人群达10万。在系统摸底基础上,吴天一首先提出了“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理论,钻研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高原病防治措施。

  工作间隙,吴天一写了一篇介绍高原藏族人群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没承想,这篇短文给他带来了意外收获。

  “吴天一,你在美国的父母来电话找你了!”1981年的一天,吴天一刚从昆仑山西大滩考察归来,同事兴奋地告诉他。

  原来,早在1948年,吴天一11岁时,就同远在美国的所有亲人失去了联系。30多年来,他独自生活、求学、参军、从医。

  机缘巧合。大洋彼岸,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员的吴若兰,有一天翻看《光明日报》,“吴天一”的名字令她怦然心动:“这不是失散已久的哥哥吗?”

  一番辗转联络,电话两端,无尽唏嘘。父母和妹妹向吴天一倾诉相思之苦,呼唤他来美国定居。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闻讯后,也向他伸出橄榄枝:“来美国吧,这里有你的家,有更好的科研条件!”

  吴天一渴望团聚,但他放不下挚爱的事业,更放不下青藏高原和这里的人民。

  “高原医学只能诞生在青藏高原,我不能离开这里!等攻克‘高原人类适应和高原病防治’的课题后,我再去看望你们!”在给父母的信中,吴天一写道。

  这又是一次无悔的选择。次年,吴天一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就得准备好为科学献身!”

  “山就在那里,在风的背后,可以感觉到,只是还未看见。”作家阿来在《果洛的山与河》中,如是描述神秘的阿尼玛卿雪山。

  这座位于黄河源头、昆仑山东端的大山,科考价值非同寻常。

  1985年,在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所工作的吴天一,与日本信州大学高山医学专家酒井秋男,一起接受了国际高山医学协会的重大课题——组队联袂攀登阿尼玛卿雪山,对生活在海平面的民族和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民族进行人体高原适应性的对照综合研究。

  就在准备工作加紧进行之际,意外发生了。

  一次赴海西州调研,途径橡皮山,坡陡弯急,吉普车不慎翻下山崖。幸亏附近做工的老乡及时赶到,才把满身是血的吴天一从扭曲的车里拖了出来。

  经历这场事故,吴天一四根肋骨断了,肩胛骨断了,腓骨、胫骨也断了,髌骨粉碎性骨折。

  “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就得准备好为科学献身!”吴天一坦然视之。106天后,他又奇迹般骑马出现在雪山脚下。

  5年一晃而过。1990年,阿尼玛卿雪山医学考察进入“决战时刻”。

  攀登从海拔2261米起步。吴天一率队前行,牦牛驮着X光线机、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沉重设备尾随其后。

  海拔每升50米,队员们就要把仪器卸下来、安装好,测量心跳、脉率、呼吸、内分泌、细胞对氧气利用率等指标。

  行至海拔5000米,牦牛“撂挑子”了,科研设备也频频出现“高原反应”。不久,日方有3人因严重缺氧被抬下山,6人呼吸困难。无奈之下,酒井秋男宣布,日方不再攀登。但吴天一没想过放弃。“人在高原,缺氧气,但不能缺志气!”他让大家戴上脉率仪,心率超过180就停步,降到160再进发。

  历时45天,中方队员终于攀爬至5620米的特高海拔。用肩挑背扛上来的科研仪器,装配起一座高山实验室。

  翌年,第四届世界高原病医学大会在日本举行,阿尼玛卿雪山医学考察成果在会上大放异彩。吴天一也被国际高山医学协会授予“高原医学特殊贡献奖”。

  “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让一个人因为高原反应倒下!”

  20世纪末,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青海:“火车要开上青藏高原了!”

  青藏铁路建设,是一项世界性难题:铁路将途经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要在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上开凿长达1338米的隧道……高寒缺氧,筑路工人的健康保障成为“难中之难”。

  刚刚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吴天一,被任命为铁道部青藏铁路一期建设高原医学顾问和二期建设高原生理研究组组长。“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让一个人因为高原反应倒下!”他许下诺言。

  开工前,吴天一带着精心编写的《高原性疾病预防常识》和《青藏高原卫生健康保护手册》走遍每个工地,指导高原病的自我判断方法;施工中,他力主建起23个供氧站、25个高压舱站,提出“三高三低”急救措施,把抗缺氧药物装进每个工人的口袋。

  铁路沿线的点点滴滴,吴天一都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晚上睡得热乎乎的,跑出去上厕所,外面气温低,一旦感冒就很容易发生高原肺水肿。”在他的建议下,带暖气的卫生车在夜间与住宿车对接,既解决了工人起夜问题,也防止了环境污染。

  2001年至2006年,青藏铁路施工期间,全线抢救高原肺水肿千余例,成功率达100%,14万劳动大军无一例因高原病死亡。国际高原医学权威韦斯特教授认为,这是“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常年穿行于高山、草地、冰川,吴天一数不清遭遇过多少回事故。也许是命运的眷顾,如今84岁的他,虽全身曾14处骨折,却步履稳健;虽经历两次耳膜穿孔、多次白内障手术,却耳聪目明。每年,他都坚持带队到“黄果树”(黄南、果洛、玉树)等地义诊。

  _年6月底,吴天一由西宁启程前往北京,参加“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透过飞机舷窗,他深情凝望着这片扎根63年的土地——

  昔日的荒山,早已变了模样;戈壁滩上,胡杨林蓬勃生长;一条条江河,在高原流淌,百折不回,奔向远方……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4

  ***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一、踏遍黎村苗寨,心系穷乡孩子。

  ***同志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师专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偏僻的黎、苗居地琼中县红岛中学任教,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为了黎、苗同胞的孩子不失学,曾老师的足迹踏遍了这里的每一个黎村苗寨有一次当他听说一名苗族学生辍学回家准备成亲时立即连夜走了三十几里山路赶到苗寨,劝说家长,让孩子回校上学。为了提高黎苗同胞的科学文化素质,曾老师不计任何报酬的为他们补课。他还多次从自己微薄的工资里挤出钱来,为贫困的学生交学费、买学习用品?。曾老师那无私奉献的品德受到当地黎、苗同胞的一致赞誉。

  二、甘当配角,无私奉献。

  ***同志年底调入三亚市藤桥中学从事实验教学工作。众所周知,化学、生物实验工作又脏又累,还经常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待遇又低。但曾老师不计个人得失,为尽快改变农村学校实验教学的落后面貌,他超负荷地工作,一人兼全校化学、生物实验室管理和全校的实验教学任务。他白天在旧仓库里寻找仪器药品,晚上在实验室鉴定、提纯试剂;他利用节假日和中午休息时间准备仪器药品,利用晚上时间给学生上分组实验课。在短时间内,使藤桥中学的化学实验开出率达到。年,在全省普及实验教学检查中,藤桥中学获得分的好成绩,列全市第一名,并受到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年,全市教学评估检查中,藤桥中学实验教学部分列全市第一名。

  三、制作教具,服务教学。

  为改变农村学校实验室缺乏实验器材的状况,曾老师认真研究实验教学大纲,钻研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具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他认为通过自己制作教具,是解决农村学校实验器材缺乏的好方法,他为此写下了十几万的实验笔记和教具改进资料。并放弃休息时间,走街串巷,寻找有用的实验器材替代品,制作了一大批教具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为学校节省了大笔资金。他还积极指导青年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他制作的幻灯投影片“实验室制取氢气并还原氧化铜”荣获省电教教材评比三等奖。几年来,曾老师制作的教具荣获省级奖项,市级奖项。

  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曾老师积极投身于教研、教改实践,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大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他在长期的实验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实验引导探索教学法”和“问题模式教学法”等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他率先进行实验综合能力考核,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受到全国中学化学教育学会的重视。曾老师善于在教学实验中总结经验,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用于指导教学。他的论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浅谈”入选“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大型学术文库,受到教育专家的充分肯定。年以来,曾老师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共有篇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篇,省级奖篇,市级奖篇。

  五、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农村经济。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曾老师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服务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为配合农技部门推广水稻抛秧新技术,他利用节假日,辅导学生进行抛秧、插秧的对比实验,调查结果使当地农民放心采用抛秧技术,促进了当地粮食的大幅增长。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曾老师不辞辛劳,奔波于藤桥的各个田间地头,义务帮助农民分析土壤成份,指导农民改良土壤,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年来,曾老师辅导学生科技项目共获得各种奖励项,其中国家级项,省级项,市级项。

  由于***同志各方面的突出表现,他先后荣获“海南省优秀教师”、“三亚十大杰出青年”、“海南省优秀科技辅导教师”等光荣称号。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5

  孔凡成,男,汉族,中共党员,xxx项目经理。

  作为一位资深隧道工程施工专家,孔凡成40年如一日奋战在施工生产第一线,先后参与16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带领的团队攻克高埋深、高地应力、高压涌水和高水头等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为我国超长隧洞建设和国家水电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20xx年6月,孔凡成临危受命,接手遭遇大塌方的四川锦屏电站交通公路牦牛山隧道工程。从签下“军令状”那一刻起,他就冒着塌方、岩爆和大涌水等各种危险,整天泡在隧道里,摸索治理大塌方的最佳方案,一天三顿饭也在隧道里吃,实在太累了就在车上睡会儿。在他的带动下,项目部奇迹般地创造了月开挖288米的记录,提前17天完成合同。

  在业主心目中,孔凡成是不可替代的“金牌项目经理”和专家型人才。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水电站的核心控制工程,具有“埋深大,地应力高,岩爆强,涌水多”等特点。施工现场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滔滔江水,在这样的环境下采用xx挖掘机作业被美国专家认为是不可能的,但孔凡成和他的攻关小组经反复论证,硬是在大山里开凿出一个组装洞,经过149天的安装调试,xx挖掘机成功掘进。美国监理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了不起!”8年来,孔凡成率领团队,在锦屏水电站中标工程14项,中标额从最初的1700多万元增加到30多亿元。他屡创纪录,为企业和个人树起了金字招牌。同事说:“有他在,多难的隧道都能成。”业主单位领导说:“这里没有他,我们不放心。”

  20xx年1月20日,孔凡成老伴被查出患上了癌症。他强忍泪水对老伴说,他现在还不能赶回来,因为工地上千头万绪,他不能摞下摊子不管。20xx年,他母亲病重的时候,他正组织大会战,等他忙完工作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他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他兄弟姐妹8人,多年在外四处打工,没有一人从他那得到过任何好处。

  孔凡成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被评为“天津市廉政勤政优秀党员干部”。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6

  “我当这__村的党支部书记,只求不当后没人讲我无作为。”这个念头就是鞭策着__不断担当作为的动力。自2017年换届选举上任以来,__便在不断的忙碌着,忙着开展各项基础党建工作、忙着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忙着做好其他急难险重工作。

  “你好支书,我这边需要报送个材料,麻烦你过来完善下。”一个周末,我不得不拨出号码打扰梁支书的休息时间。然而在接到电话后他只是说道,“你放心,党建工作是我的本职工作,只要你一个电话,我5分钟内就到。”

  也许正是这积极的心态为他添加了动力,促使他总是头几个完成工作,并且还能保质保量。付出总会有收获,他2016、2017连续两年获得镇级先进个人称号,2018、2021连续两年为__村党支部收获了镇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虽然我村是非贫困村,扶贫任务却也不容小觑。”简短的一句话蕴含的是__对脱贫攻坚的重视。每年至少走访一遍本村的69户贫困户,了解其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想方设法为其解决。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建设资金,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为脱贫攻坚提供硬件保障。2021年共硬化道路2.72公里、修建一座篮球场、新村部办公楼竣工验收并搬迁。一项项惠民工程的完成,也是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截止目前, __村只有2户4人尚未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了百分之零点三以下。

  20__年底是__镇城镇化建设的攻坚时期,__村作为镇政府所在的村,更是面临各项重要工作。__主动带领村两委班子做好涉及立面整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群众的思想工作。镇政府干部职工3个月没放假,他便也连轴转了3个月。20__年6月9日,__镇遭遇罕见特大洪水,__顾不上自己的房屋被淹,第一时间组织群众撤离到安全区域。哪怕洪水过后,也是走访了解并统计灾情、开展村部清淤为先。鼠年伊始,湖北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__从正月初三起,便每天都开着车走街串巷的宣传防控知识,还设立了村检测点严防人员出入。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青年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担当作为。今年38岁的“老”青年__便在以自己没有停止的行动践行着知行合一,展现他的担当作为,堵住那些来不及产生的众口悠悠。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7

  1996年9月,年仅19岁的郭老师,怀揣梦想,满腔热血踏上了心目中神圣的三尺讲台。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念,开启了她的教育征程。

  尽心尽职做最优秀的教育者

  二十二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她深深地懂得了“爱”的真谛,“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机遇。教育需要活力,需要以年轻的心跳昂奋地工作。教育需要恒心,需要毫不懈怠地追求与探索。”而这满腔的思考全部化为了她对学生深深地“爱”。没有爱,教育将是一潭死水。她用“爱”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全力以赴做卓越的领航者

  身为两个班数学教师的同时,她还是一位年级组长,她不仅认真组织年级组集体备课、研课,还积极开展校内“同课异构展风采”活动,课后组织老师们及时评课,写出教学反思,并积极开展组内创新活动。

  作为全区优秀骨干教师的她,不但在教学上积极进取,还竭力帮助年轻教师的成长,参加“青蓝工程”活动和年轻教师一道进行数学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曾多次承担了公开课和示范课,行之有效地指导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每一学期听徒弟的课就有30多节,30多节的听课,30多节的指导,30多次的磨课,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她的徒弟多人获得xx区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区级教学能手、市级教学能手。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教研中心举办的各类(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和名师工作室成员编写“一课一练”教学辅助用书,得到使用者好评。还参与“送教下乡”活动,对兄弟学校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亲自示范课型,提供课例,在讨论中让青年教师有所收获。

  辛勤耕耘做最幸福的收获者

  就这样经历着、成长着。回首走过的教育教学路,每一次的付出都是一次饱满的充实。也正因为这样的付出得到了不少的收获,她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xx区优秀班主任”、“xx区先进家教教师”、“xx区优秀骨干教师”、“xx区师德标兵”、“xx市第五届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xx市优秀班主任”、“市级教学能手”、“自治区基本功大赛一等奖”、“xx自治区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优秀教师”,所带班级被评为“xx区先进班集体”、“xx区温馨教室”。多篇论文收录到核心刊物。在连续六年的年度考核中她被评为优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深知,“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虽然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但她会用她对教育的满腔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去践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8

  我是石家庄铁道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当前,河北为最严重的疫情区之一,我通过网络新闻,看到那些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奋斗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者,深受感动。我在看到故城县房庄村抗疫志愿者的征集令时,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为社会的抗击疫情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我成为了一名抗疫志愿者。

  在志愿服务期间,我主要负责登记社区出入人员的基本信息,并按照规定统计省内外人员出入等工作。我坚持“为村庄人民守好一道安全防疫线的原则”,第一次上岗,我丝毫不敢懈怠,出入社区的人员和车辆虽不多,但来往人员凌乱,统计数据,电话回访,疫情防护变得有些困难,但是我们依然要仔细核对,认真应对。

  在进行防疫过程中有一些小的经验,近村子或社区的车辆要先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之后测体温扫健康码。所有没问题之后,再用消毒液对手部进行消毒登记。在外面站的时间久了就会变得很冷,我们应该提前穿上厚的衣物来进行保暖。尤其是我们的脚,会非常的冷,这是我们可以垫垫脚、跳一跳,增加血液流通来进行保暖。

  虽然环境相对严寒,但是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大部分外来人员和车辆都非常配合排查工作,还有居民关切地提醒我们注意防护并捐赠了一次性手套已经饮用水和食物,让我更有了热情,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可以很快战胜疫情。

  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让价值在实践中闪光。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9

  有人问,家是什么?我认为家是一份职责,家是彼此的真诚相待,家是温暖的港湾。因为有了温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有美丽。我们的家是一个大家庭,有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有善良勤劳的爸爸妈妈,还有活泼可爱的一双儿女。在家里我始终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积级向上的氛围。也坚持百善孝为先原则来要求自己,并由此来教育我的孩子。

  一、互相尊重,坦诚相待。

  在这个家庭里,我们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两个人在不同环境生长,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爱好,所以在一齐生活难免会有不适应,会有摩擦,这就需要彼此多点宽容,多点谦让,多点谅解,做事多从对方角度思考一下。构建和谐礼貌的家庭环境,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和我们奋斗的目标!持之以恒地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用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和谐的彼岸!

  二、以身作则,学会感恩。

  在对待长辈方面,我和老公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对待老人。平时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她们的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齐吃饭时,我们总是把好吃的菜往父母碗里夹,让她们多吃点。上街时,也会惦记着给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为了让他们身体健康,我们经常会买些水果、钙片、等营养品,让老人增加营养、滋补身体。有空时,我带着孩子和父母一齐散步、聊天、重大节日和父母一齐庆祝。家里有些重活,我们都要自己干,不让老人累着。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父母也同样关爱、体谅我们,尽心心力的帮我们照顾好一双儿女,我们对父母由心的感谢。

  三、全心投入,重视品德教育。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要求孩子尊重老师、同学;在家中,教育孩子要尊重家长;在公共场所,要孩子自觉遵守公共道德,从小使孩子树立爱心和正义感。从2011年开始,每年我和老公都给四川藏族的孩子们捐赠衣服及买一些学习用品。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女儿助人为乐的品德也渐渐显现,她的每一个爱心之举,我都给以肯定和夸奖。我经常和女儿读读《弟子规》《三字经》等读物,我相信在阅读中也能够学习做人的道理,培养爱心,使孩子明白一个人的孝心和品德最重要。

  四、真诚相待,弘扬家庭美德。

  去年,婆婆的腰摔伤了,需要在床上静躺三个月。天早上我都要给老人梳头,晚上帮老人洗脚、擦身子,帮她翻身。为了不让她寂寞,我经常陪她聊些开心的事情,还让孩子给她唱歌,我们婆媳俩感情就像母女关系。婆婆每次和人说起我,都由心的夸奖我。其实我觉得为人子女者做这些都是就应的,老人为我们这个家庭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做小辈的也要尽心尽力地关心、爱护老人。做为子女的我,期望爸爸妈妈公公婆婆身体健康,作为孩子妈妈的我,期望孩子健康成长,这就是我的全部。

  五、勤俭节约、发扬社会功德。

  为了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我们家也也倡导了这个活动,平时的淘米水能够浇花和树,保护了环境又能够清新空气,真是一举两得呢!平时孩子的算术草稿本和做完的作业本的反面都能够变成二次纸张,洗手时按时关掉水龙头,不开无人灯,这样一来从水费,电费上都能节约很多能源。我们始终相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我们是世间最平凡的儿女,最简单的父母,我们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我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因为有爱,所以幸福。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10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在工厂车间十余年,埋头苦干,刻苦钻研,不嫌脏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在技术领域开出了成功的花。**一宇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的车间主任**就是这样的人。

  在车间的每个角落,都能看见**忙碌的身影。他时而在车间监督指导工人的工作,时而低头自己搞技术研发。十年如一日,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一步步脚踏实地在钢结构技术领域快速成长起来。

  **踏实的性格,让他在工作中表现突出。他不仅技术过硬,同时也善于思考、追求创新。2016年,他通过对抛丸机操作和除尘系统的技术改造,简化了抛丸机式操作程序,提高了除尘效果,大大改善了员工的劳动环境。同时,他还研究发明并执行组装小型钢板校平机,并带领班组亲自改造实施,大获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公司的钢板剪切扭曲变形的问题。

  **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事也悉心指导帮助,这一切源于他心中的一份信念,那就是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帮助过他的人。公司成立了以**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通过导师带徒弟、理论加实践等方式加强学习和培训,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技术工人,他也多次获得年度优秀员工、**市好职工、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优秀党小组事迹材料篇11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一群90后青年志愿者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华夏青年从来都是用担当实干为青春增色。

  刘佳同志,虽然还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但她以一个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积极参战,从不缺席。刘佳同志在疫情志愿服务期间,被优秀员的先进事迹所感动,郑重地向党组织再次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请求加入华夏。在组织党员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还不是党员的她坚持主动捐款,为援鄂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于刘佳同志所在的小区是一类封闭小区,不能出入小区参加值班值守工作,但也丝毫没有减少她为社区服务的决心与勇气。她居家办公,每天从早6点开始24小时坚守岗位,随时为群内党员志愿者服务。

  面对党员及居民反映的疫情方面的问题,她全部接听、整理,当好信息的收集员;认真分析党员和居民反映问题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时向社区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当好防控的参谋员;统计每天离齐、返齐等人员信息,切实发挥在防疫信息处置中中转站的作用。她还负责各位值守党员的每日排班工作,沟通每个党员时间安排,让大家值班工作顺畅开展。每次有新的党员志愿者加入,她都会用温和简洁的语言,规范快捷的流程向新加入的同志介绍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知道大家在值守期间出入小区不便,她就积极帮助大家协调办理社区出入证。她真正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为打赢抗击肺炎疫情战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刘佳同志为社区志愿服务之余,同时也坚守着自己的本职工作。2月中旬,在市总工会领导的指挥和带领下,开展娘家人为援鄂医护人员家属送暖心菜活动作出贡献。她积极加入到对援鄂医护人员家属的关爱服务活动中。您好,我是市总工会娘家人送菜到家的联系员,我们免费赠送的蔬菜礼盒您收到了吗?数量是否充足?如有需要,可以及时联系我们。这是刘佳同志在活动期间每天要重复的话语,只为确保把市总工会暖心菜送到每户援鄂医护人员的家中。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这场全民战疫的斗争中,青年志愿者们在抗击疫情的特殊环境中磨砺成长,向全世界诠释华夏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就是新时代青年该有的样子!

推荐访问:党小组 事迹材料 优秀 优秀党小组主要事迹材料 优秀党小组主要事迹 优秀党小组长事迹材料 优秀党小组长主要事迹 优秀党小组组长简要事迹 小学优秀党组织事迹材料 党小组组长事迹材料 优秀党小组简要事迹 优秀党小组长事迹材料范文 先进党小组事迹材料范文